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重在預(yù)防。最重要的是家長(監(jiān)護人)要提高警惕,增強責(zé)任意識,配合適當(dāng)?shù)慕逃?,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性別意識,防患于未然。
一、 父母(監(jiān)護人)在行動上要給孩子做出示范,并教育孩子提高防范意識。
1.對不同環(huán)境、不同地點、不同對象要有不同的行為,從行為的示范上告訴孩子人與人相處,因上面的三個不同,彼此之間應(yīng)保持某種形式,要有遠近、親疏。比如在家人面前可以隨意,在外人面前要莊重些。
2.家長要適時地將一些性保護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給孩子,并結(jié)合電視、報刊上的一些反面故事教育。
3.家長不要將孩子隨便托付給他人,因為有些人,比如鄰居或小朋友家長,雖然認識,但你其實并不了解他的為人與底細。
4.讓孩子牢記爸爸媽媽的姓名、工作單位和家庭住址等,牢記報警電話是110。
二、家長應(yīng)讓孩子知道有可能對自己造成性侵害的是些什么人。
1.施害者不一定是異性,也有可能是同性。
2.施害者不一定全是陌生人,也有可能就是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甚至就是自己的親人、老師或其他非常熟悉的人。
3.施害者的外貌不一定都是陰險的、猥褻的、骯臟的,有許多施害者的舉止是文質(zhì)彬彬的。
4.施害者的年齡不一定,年幼無知的孩子以及無聊的老年人都有可能成為施害者。
5.施害者分布于整個社會層面,不論是高層人士,還是低下層人士。
6.施害者也有可能是女性,預(yù)防孩子性侵害的教育應(yīng)適用于包括男孩子在內(nèi)的所有未成年人。
三、應(yīng)讓孩子知道施害者傷害自己時有可能利用的手段。
1.暴力的強迫手段。
2.許愿的討好手段。
3.小恩小惠的物質(zhì)誘惑手段。
4.恐嚇的威嚇手段。
四、孩子應(yīng)采取哪些措施避免性侵害。
1.樹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平時就幫助孩子建立自我保護策略。
2.讓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論在何種場合,覺得氣氛不對就馬上離開并尋求幫助;如果感覺有些人、有些事不對勁兒時,應(yīng)找什么人談或?qū)で髱椭?/font>
3.教會孩子說“不”,要學(xué)會拒絕。
4.遇到危險時,要想辦法“跑開”,并教會孩子幾種求助的方法。
5.如果遇到了性侵害,要如實告訴家長。無法逃脫性侵害時,保護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寶寶皮膚抗凍妙招 [2007-12-29 17:25:00]
- 容易傷害孩子的運動 [2007-12-29 17:35:00]
- 青春期男孩遭受性騷擾之后 [2008-04-05 15:23:00]
- 從60個細節(jié)入手讓孩子免受意外傷害 [2008-04-05 15:3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