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zhàn)火”燃起的時候
——一起家校沖突化解案例的思考
一、來龍去脈——沖突事件之發(fā)生
這天是運動會,中午11點左右,四(2)班同學上午的比賽結束,在教室休息,班主任臨時到辦公室一趟,學生何XX溜出教室,擅自跑到食堂準備先吃飯。女生張XX馬上將情況反映給班主任李老師,李老師很生氣,到教室后當著大家的面說了句:“如此自由散漫,今天的中飯讓他不要吃了!”大家排隊來到食堂,何XX已經盛好飯準備吃了,女生張XX主動監(jiān)督上了何xx,提醒他:“何XX,老師叫你不要吃飯?!焙?span>XX一聽,當即把飯倒掉,然后氣呼呼的走了。
下午,同學們吃完了飯回到教室休息,何XX將氣撒到女生張XX身上,突然踢了她兩腳,導致張XX小腿輕微受傷。
班主任知道情況后立刻聯(lián)系了兩位學生家長,張XX媽媽到校后馬上帶孩子到附近醫(yī)院就診,掛號配藥共花費約80元,然后又到學校請老師解決醫(yī)藥費等問題。
此時何XX的媽媽也已經到了學校,而且情緒激動,正對班主任李老師發(fā)難,她咬定老師不給自己的孩子吃飯,要老師給個說法,老師當時比較為難。張XX媽媽讓何XX媽媽賠償醫(yī)藥費,還說起了以往自己女兒受何XX欺負的很多次,何XX媽媽情緒更加激動了,認為對方純屬添油加醋,自己孩子沒飯吃也有張XX的原因,生氣的表示醫(yī)藥費也不來承擔。雙方家長矛盾急劇升溫,吵得不可開交,班主任李老師當時左右為難,旁邊的老師勸說也沒能阻止雙方家長爭吵,“戰(zhàn)火”已經燃起,“戰(zhàn)爭”仿佛一觸即發(fā)。
筆者此時介入。
二、一招一式——沖突事件之化解
1、到矛盾現場四(2)班教室后,我首先搬來兩條凳子,請家長坐下說,然后請李老師馬上到辦公室泡了兩杯茶,遞給雙方家長,進行自我介紹,家長戰(zhàn)火暫時得以停息。
2、請當事學生張XX先說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基本情況如上述背景介紹。然后詢問何XX是否如對方所說,何XX點頭承認。詢問班主任李老師進一步得到證實。
3、讓何XX吃面包(剛好發(fā)點心),然后讓他去教室外面和同學玩。
4、請張XX媽媽和何XX媽媽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張XX媽媽重點說了自己的孩子被踢傷,對方要賠償醫(yī)藥費,同時也提到以前女兒受何XX欺負的事情。何XX媽媽重點說了自己的孩子沒有吃飯,要學校、老師給個說法,還說對方的指責是無中生有。
5、跟何XX說明擅自到食堂吃飯是違反紀律的,說明踢傷人家的嚴重性,以及同學間要團結友愛的道理,讓何XX向張XX賠禮。請張XX媽媽明確提出賠償要求。(張XX媽媽提出對方賠償60元),請何XX媽媽表態(tài),她說只愿意承擔一半即40元。本人向張XX媽媽表態(tài),60元賠償能夠到位,并囑咐帶孩子回家好好休息,然后讓她們母女先行回家。
6、和何XX媽媽交談,談孩子的行為,談老師的處理方式、談科學的家庭教育。交談后,何XX媽媽賠償了60元,并表示會和學校老師配合好共同教育孩子,較愉快的離開學校。
本次家校沖突至此成功化解。
三、痛定思痛——沖突事件之反思
1、充分尊重家長,“禮小”作用大
本案例中,家長到校以后,由于運動會,正好學生的凳子全部放在運動場上,所以家長一直是站立的,當我為她們搬來凳子,并第一時間為她們泡上熱茶,正在爭吵的她們雖然還在發(fā)泄不滿,但分貝立刻降低了。請坐端茶,或者男老師遞個煙,這是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也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充分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能夠將矛盾激化時的對立情緒減緩,讓矛盾降溫,拉近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這對于化解沖突起著微妙的作用。
2、坦然面對過錯,敢于主動承擔責任
一般涉及教師個人的家校沖突發(fā)生,教師在工作中往往也有自己的教育不當,問題發(fā)生以后,回避過失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本案例中李老師面對何XX違反紀律的情況,對全班孩子說不讓何XX吃飯,包括后來何XX倒掉飯菜以后沒能及時跟進,在第一時間進行教育和解決孩子中飯的問題,結果出現了下午發(fā)生踢傷事件。(從學校的角度分析教師行為)后來何XX家長也正是對孩子沒有吃飯而耿耿于懷,要求老師給說法,老師此時就比較被動。所以,在這樣的過錯發(fā)生時,老師一定要坦然面對,敢于主動承擔責任,向家長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對自己的教育不當表示明確的態(tài)度,退一步海闊天空。一般的家長在聽到老師的說明后,應該不會再緊追不放。在類似沖突處理中,還有比較合適的方式是由第三人(校方人員)代為表態(tài),一來對家長有了明確的說明,同時顧及到當事教師的感受。
3、以退為進,抓住契機談家庭教育
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培養(yǎng)健康的孩子,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家長最需要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是老師對孩子的針對性的關懷教育,當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出現的時候,也往往是教育的契機,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個契機,在坦然說明自己的不夠之后要轉退為進,充分讓家長意識到在事件中自己的不足和孩子過錯的地方,然后與家長合力研究如何教育培養(yǎng)孩子,特別是在家庭教育時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本案例中我和何XX家長談到了以下方面的教育。
第一、規(guī)范的教育。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在一個集體中,必須遵守相應的規(guī)范。有經驗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把“家有家規(guī)”與未來的“校有校規(guī)”、“班有班規(guī)”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從小有一種“規(guī)矩意識”,也就是現在常說的“規(guī)范”。本案例中,何XX擅自到食堂吃飯,顯然是違反學校規(guī)范的,也是不安全的。家長自身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在孩子踢傷同學的情況下,賠償醫(yī)藥費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何XX家長開始表示不愿承擔,后來表示承擔一半,這也是不合規(guī)范的。我們要引導家長做孩子的榜樣,共同遵守規(guī)范。
第二、尊重他人,團結同學的教育?!熬慈艘怀撸诉€一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很多的格言警句告訴我們與人為善的道理,當一個人尊重了別人,處處為他人著想,別人也會關心他,相互關系融洽;如果經常欺負同學,處處樹敵,那與自己交往的朋友越來越少,矛盾只會越來越多,這對孩子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在交談過程中,何XX家長還流露出錯誤的教育孩子方式:人家觸犯到自己,你就打好了。這也是目前較多的家長存在的真實想法,教師要抓住契機,給予教育糾正。
在交談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平時的具體表現或家長的言談,給予針對性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比如以上談到的兩點,包括后來何XX家長說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要求孩子認真學好文化課程,其它事情都不要孩子操心,甚至表示運動會也不讓孩子參加,這是家教誤區(qū),是家長片面的人才觀的體現,教師要及時的指出并進行引導。
4、理清矛盾癥結,逐個進行處理
當事件涉及多方矛盾的時候,如果大家互相指責,只會讓局面更加復雜,增加解決的難度,教師要及時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抓住矛盾的癥結,逐個進行處理。如本案例中張XX家長,她的訴求主要是孩子的醫(yī)藥費的賠償問題,這是合乎情理的,她本身對方家長和學校是沒有更多的意見,但是因為對方情緒不好,說出不承擔醫(yī)藥費的不負責任的言辭后,她也控制不住地與對方發(fā)生爭吵,導致沖突激化。所以在處理中,教師及時的把握張XX家長的訴求,既然是合乎情理的,馬上做出肯定的答復,實現其訴求,然后建議她帶孩子回家休息,避免了兩個家長之間再發(fā)生沖突的可能。然后再繼續(xù)解決家校間的矛盾相對就簡潔多了。
題外話:發(fā)生了沖突畢竟是大家不愿看到的事情,一個智慧的老師往往會避免這類沖突的發(fā)生,我想有兩點是我們可以注意的:
1、 切記不要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
教師法規(guī)定了教師體罰學生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對于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教師,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幫助他們認識和改正錯誤,并視情節(jié)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對于情節(jié)極為惡劣,構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規(guī)定追究法律責任。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法律的嚴肅性,因為一旦體罰事件確實發(fā)生,在法理上首先就行不通,如果碰上家長糾纏不放,情理也不顧,那處理起來就會非常被動。所以,哪怕是學生不聽話,哪怕是心有萬般火,教師也必須冷靜下來,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用合適的手段進行解決,這不單是愛學生的體現,也是保護自己的需要。
2、家長與老師平時要充分重視相互之間的溝通
溝通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橋梁,教師、家長、學生是平等的互相教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的關系,正是在溝通過程中家長、教師與孩子彼此分享著成長的喜悅。家長與教師互相埋怨是最壞事的,一旦對立情緒形成,受影響最大的將是孩子。學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才與家長聯(lián)系,這樣我們在與家長合作中,就會帶有一些情緒。所以,平時學校教師和家長都要主動的進行溝通,加強相互交流,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教師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狀況,當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時就能齊心協(xié)力進行科學的教育,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同時,時常的溝通交流也能增進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學校相關的工作也更容易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小結:家庭、學校和社會像行駛在教育道路上的套著三匹馬的馬車,都能朝著一個方向奔跑,它們就能產生合力,順利到達目的地;否則就會產生分力,不能正常前進。本案例中事件的發(fā)生,到家長向老師發(fā)難,家長之間矛盾的激化,如果處理好了,家長尊重信任老師,老師理解家長,家校之間還能形成合力,家校教育在方向上一致,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保證。反之,家長與班主任之間心中產生不滿情緒,互相之間形成隔閡,那將會給孩子的思想造成極大的混亂,對學校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如何及時有效的處理好家校沖突,是值得我們老師去研究學習的。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