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不吃豌豆泥
講述媽媽:熊艷妮,兒子田苗苗7個月
兒子6 個月時,我開始慢慢地給他添加輔食。按照書上說的,一次添加一種,持續(xù)數(shù)天。一開始很順利,米粉、南瓜泥、胡蘿卜泥小家伙都很愛吃,可是到添加豌豆泥時,每次一給他,他就吐出來。他是不喜歡豌豆的味道嗎?
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算是小寶寶挑食,而是小家伙在接觸到一種新食物時一個很正常的過程。第一次嘗試一種新的食物,他可能會小心翼翼地觀察一番,這是什么東西?然后小心地品嘗一下,“嗯,味道還行吧!警報解除!”但是,在寶寶接受新的食物時,不一定每次都能這么順利。機靈的小家伙如果對食物的安全性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一般會采取拒絕的態(tài)度。而當(dāng)令他相當(dāng)信賴的媽媽在第N 次面帶笑容地喂給他這種食物時,小家伙可能就開始動搖了:媽媽為什么還是要給我吃這個東西呢?可能它的味道還不錯吧?于是,開始第一次嘗試……
當(dāng)然,寶寶接受新食物是否順利與食物的口味也有一定關(guān)系。與稍稍有點甜味的南瓜泥和胡蘿卜泥比起來,豌豆泥的口味可能不是那么好,或者還有點兒怪。所以,寶寶屢次拒絕就更正常了。
該怎么辦?
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草率地給寶寶扣上一頂“不愛吃豌豆”的帽子!允許寶寶繼續(xù)吃他喜歡的南瓜泥和胡蘿卜泥,不過,同時也要把豌豆泥擺在旁邊,而不是因此就讓豌豆泥徹底消失。擺在旁邊,本身就表明了媽媽的態(tài)度,同時也給寶寶更多熟悉它的機會。在喂了幾口南瓜泥或胡蘿卜泥之后,給寶寶喂一點豌豆泥。這時,媽媽的態(tài)度要溫和,微笑地望著寶寶,給他安全感和信心。如果寶寶仍然不接受,沒關(guān)系,馬上把豌豆泥拿開。但是在下一次添加輔食時,依舊這么做。
此外,因為目前寶寶已經(jīng)7 個月,可以吃一些混合的蔬菜泥。在確認(rèn)了南瓜泥和胡蘿卜泥不會引起過敏的前提下,可以將一點點豌豆泥混在南瓜泥或者胡蘿卜泥當(dāng)中,這樣寶寶可能更容易接受,然后再慢慢調(diào)整二者的比例,讓寶寶逐漸適應(yīng)豌豆的口味。
溫馨提示:
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最好讓寶寶盡可能嘗到更多食物的天然口味。這樣,既可以豐富寶寶獲得的營養(yǎng)素,又可以促進他的味覺發(fā)育,還可以避免寶寶長大后的挑食、偏食。
不過,在遇到寶寶拒絕某種新食物的時候,不要著急,要留給寶寶足夠的時間去接受它。另外,還要注意觀察添加后寶寶的神態(tài)、大便和皮膚的狀況,看是否有不適癥狀。
案例2. 不吃炒肉
講述媽媽:蔣煒,女兒臧曉鷗1 歲2 個月
我女兒很奇怪,包成餡的肉、放到粥里的肉松,或者蒸的丸子她都吃,唯獨不肯吃炒菜里放的肉。每次我夾給她,她都使勁兒搖頭。后來,老公提醒我是不是炒菜的肉太硬了,可書上不是說要適當(dāng)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嗎?
為什么會這樣?
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是有必要的,但這并不意味著越硬越好。從這位媽媽描述的情況來看,很有可能是因為炒菜的肉對寶寶來說有點兒硬,咀嚼起來很費力,于是,寶寶寧愿選擇放棄。
另外,不同的烹調(diào)方法,肉的味道也會有一些差別,包到餡里的肉、肉松以及蒸的肉丸子,相對來說會有多種調(diào)味料混合在一起,聞起來會很誘人,而炒菜中的肉卻不太容易入味,顯得有些“平淡”啦!
該怎么辦?
不妨在烹調(diào)技巧上下一些工夫,比如,在炒肉之前,先用濕淀粉浸泡一會兒,肉入鍋時油溫不要太熱,在翻炒幾下后,加入一點點醋,這些方法都可以讓肉變得更加鮮嫩。為了讓炒出來的肉更有味道,不妨把肉切成細(xì)肉絲或薄薄的小肉片。
溫馨提示:
在為寶寶制作食物時,需要根據(jù)寶寶的月齡以及咀嚼和消化吸收能力來逐漸調(diào)整食物的性狀。
案例3. 不吃青菜
講述媽媽:白帆,兒子張世勛2 歲8 個月
兒子不愛吃蔬菜,一直讓我非常頭疼!后來一些媽媽告訴我她們的引導(dǎo)方法,我回家也照著做了:“寶寶小兔子最愛吃什么呀?”“胡蘿卜!”“那我們的小兔子也吃一口胡蘿卜吧!”“我不做小兔子!”兒子很不高興地把我夾著菜的手推開。
“不做小兔子也得吃!”我氣得火冒三丈,沖他大吼起來!像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每次嘗試新的招數(shù)幾乎都是這樣收場。
為什么會這樣?
簡單的進餐,在這里演變?yōu)楹⒆雍蛬寢屩g的一種較量。聰明的小家伙在用挑食的方法來控制媽媽的情緒,而且還頗有成效!也許表面看來,在媽媽的怒吼聲中,孩子勉強吃了一些自己“不喜歡”的食物,但是從較量的角度來看,最后的勝利者卻是孩子。
那么,為什么在別的媽媽用來很奏效的方法,在這位媽媽這里卻會屢屢失利呢?原因可能是這位媽媽對寶寶不吃某種食物這件事太過看重,而且還相當(dāng)焦慮。所以,在她和寶寶進行“游戲”時,自己根本沒辦法放松下來。而媽媽的緊張和急躁情緒早已經(jīng)被敏銳的小家伙捕捉到了,較量也就開始了……
該怎么辦?
首先讓自己放松下來,這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要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品味”和愛好,人們都很難做到什么都喜歡吃,包括父母自己在內(nèi)。所以,我們糾正寶寶偏食的原則并不是一定要讓寶寶什么食物都吃,而是想辦法如何讓寶寶能夠做到均衡飲食,也就是各種類型的食物都要均衡攝取,比如面食類、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等。
在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之后,我們可以試著進行一些改進和嘗試。比如可以變換一下烹調(diào)的方法,如果寶寶不喜歡吃胡蘿卜,可以把它摻在他喜歡吃的肉里,做成丸子或者餃子餡,逐漸讓寶寶適應(yīng)。別擔(dān)心,當(dāng)你的心態(tài)調(diào)整好以后,整個就餐的氛圍就會變得輕松、愉悅,在不同的就餐氣氛下,寶寶甚至有可能主動去吃那些他曾經(jīng)堅決拒絕的食物!
溫馨提示:
當(dāng)然,還要作好這樣的心理準(zhǔn)備,就是你想盡辦法,寶寶仍然不愿意吃某些食物。不要著急,先用與這種食物營養(yǎng)成分相似的食品代替,等過一段時間再讓他吃。切記不要強迫寶寶進食,或者大聲責(zé)罵他,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案例4. 不吃米飯
講述媽媽:唐佳欣,女兒盧夢瑤3 歲半
每次吃飯,女兒總能把菜迅速地消滅掉,然后就把碗往旁邊一推說:“我吃飽了!”可是,她的米飯卻一點也沒動。我讓她再吃一點兒,她怎么也不肯!
為什么會這樣?
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有可能是你給寶寶盛的菜太多了,而且一般我們都是先盛飯,后盛菜,當(dāng)寶寶把上面的菜吃完時,真的已經(jīng)飽了。另外,有些寶寶在吃飯前已經(jīng)吃了一些零食,在不是很餓的情況下,寶寶可能就去挑一些自己喜歡的菜來吃,而用來填飽肚子的米飯就被丟在一邊了!還有就是媽媽正在大張旗鼓地進行著自己的“節(jié)食運動”,而什么都以媽媽為光輝榜樣的小寶寶也就跟著FOLLOW 了!
該怎么辦?
盛完飯先將飯菜攪拌好,一來是給她挑著吃增加難度,二來也可以改善米飯的口感。在盛飯時,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讓她決定要盛多少。
也可以將米飯大變臉,比如做成可愛的小飯團、香噴噴的揚州炒飯等等。
另外,可以通過一些情景游戲來增加寶寶的興趣。比如利用玩具電飯鍋,讓寶寶放進一些小的泡沫塑料當(dāng)做米粒,再加入一點水,等做好后,讓寶寶把“飯”用玩具小碗盛出來,端給爸爸、媽媽吃,而爸爸、媽媽自然會表現(xiàn)出相當(dāng)喜歡的樣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或者讓寶寶有機會和你一起淘米,等等。
對3 歲多的寶寶,還可以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給他講一講米飯的用途,讓他知道,米飯和饅頭其實都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那就是“碳水化合物”。吃了它,可以讓人長得更高、變得更有力氣……
溫馨提示:
千萬不要忘了鼓勵的原則。寶寶這次比上一次表現(xiàn)好,一定要具體地指出來,讓寶寶有動力繼續(xù)進步!
相鄰博客
- 為了孩子de健康,這12種食物不要給他吃 [2008-01-17 14:43:00]
- 0~3歲寶寶的心理需求大掃描 [2008-01-17 15:04:00]
- 一起探索孩子的思維進程 [2008-01-17 15:12:00]
- 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認(rèn)識 [2008-04-03 00: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