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痹絹碓蕉嗟哪贻p媽媽開始重視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她們在孩子幾個月大時,就紛紛把孩子送進各類早期教育中心,讓孩子過起“學(xué)堂生涯”,期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一些年輕媽媽則出于事業(yè)的考慮而不能兼顧孩子,把孩子全盤托付給奶奶或外婆撫育,自己好像成了“局外人”。
究竟該怎樣肩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zé)任?這對年輕的媽媽們來說,還真得好好補上一課。
把孩子教育推給“學(xué)堂”
個案
洋洋才6個月大,卻已經(jīng)由媽媽抱著在“學(xué)堂”里上課了。洋洋的媽媽在一家外資銀行工作,從洋洋出生那天起,她就決定用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來培養(yǎng)孩子。所以,當(dāng)從網(wǎng)上得知早教中心這一新概念后,就毫不猶豫前去給洋洋報了名。
這是一家據(jù)說從國外引進的早教中心,每一節(jié)45分鐘的課,要收費208元。但為了孩子的前途,洋洋媽媽硬是花了1萬多元,給洋洋制訂了一系列“學(xué)習(xí)計劃”。
洋洋的媽媽為了事業(yè),在洋洋4個月大的時候重返工作崗位。因為工作忙,媽媽很少和洋洋一起說話、一起玩耍。家里雇了兩位保姆,每天,洋洋的大部分時間都和保姆在一起。所以,媽媽覺得每周六能陪洋洋一起去早教中心上課,也算是一次有意義的親子活動。
每周六上午9點,媽媽抱著洋洋準(zhǔn)時來到早教中心。和著音樂,一會兒拍拍手,一會兒踢踢腿,還聽老師講養(yǎng)育的常識。洋洋媽媽覺得,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上課,孩子的教育大事就都可以交給老師了??梢欢螘r間下來,她發(fā)現(xiàn),洋洋并不比同齡的孩子來得更聰明,甚至連一些基本的行為習(xí)慣也沒有養(yǎng)成?;四敲炊噱X,卻沒有收到相應(yīng)的效果,這是為什么呢?
點評
其實對0~3歲的孩子來說,教育的根本是“在生活中教育”。也就是說,吃飯是一種教育,睡覺是一種教育,玩也是一種教育。洋洋媽媽以為給孩子“上課”,才是最正規(guī)的教育,這無疑是一個誤區(qū)。早期教育沒有捷徑可走,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這才是年輕媽媽們應(yīng)該做的。
關(guān)于早教中心,上課的內(nèi)容更多的不應(yīng)該是針對孩子,而是針對家長。而家長把從早教中心學(xué)到的育兒知識,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中去,這才是學(xué)習(xí)的真正目的。
精心呵護全包辦
個案
亮亮的媽媽特別重視早期教育,在懷孕6個月時,她就辭職回家,翻閱了大量有關(guān)的書籍。亮亮出生后,媽媽拒絕了外婆要來幫忙的請求,堅持由自己親自帶孩子。
媽媽很細心,所以對亮亮也是呵護有加。亮亮吃的奶粉都是媽媽自己調(diào)好,溫度適中,再端到亮亮嘴邊;亮亮學(xué)走路時,媽媽緊張地在一旁盯著,一有危險馬上“挺身而出”;亮亮的玩具都是最安全的,每天媽媽還用酒精全部消毒一遍;亮亮吃的飯菜就更精細了,全部切得細細的,每天都有專門的菜譜……她相信,經(jīng)過自己的精心養(yǎng)育,亮亮一定能在各方面超過同齡的孩子。
可是事情并非如此。別的孩子會自己喝水了,可亮亮不會;別的孩子走路很穩(wěn)健了,可亮亮還常常要媽媽抱;別的孩子會拿著小勺自己吃飯了,可亮亮還要媽媽喂。她很困惑:我這么做,究竟錯在哪里呢?
點評
有時候,媽媽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比如,媽媽的認真和細心,會限制孩子的感覺功能和組織功能,造成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媽媽的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媽媽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使孩子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著驚人的適應(yīng)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媽媽成了“局外人”
個案
自從佳依出生后,媽媽覺得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去不復(fù)返了。每天,忙里忙外,全都是圍著女兒在轉(zhuǎn)。而且,生活好像亂了套:一會兒,好不容易給孩子穿上的尿布散了架;一會兒,急匆匆沖泡的奶粉不小心燙了佳依……不得已,媽媽把佳依送到了外婆家。
這對外婆來說正好是求之不得。外婆剛退休,她把一腔熱情全部傾注到外孫女身上,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為了讓孩子睡好覺,外婆兩個小時就這樣抱著孩子睡;怕孩子凍著,到春天了佳依還穿著厚厚的棉衣;孩子吃飯時,外婆更是使出“十八般武藝”,連哄帶騙。
開始的時候,媽媽每天晚上到外婆家去看佳依,陪孩子玩一會兒。到后來,媽媽來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反正有外婆帶,媽媽又可以放心地過自己的生活了。
到孩子兩周歲的時候,佳依還不會說話,走路搖搖晃晃,膽子特別小。媽媽開始擔(dān)心了,又把佳依接回了自己家??墒?,佳依不停地哭鬧,要到外婆家住。而且媽媽發(fā)現(xiàn),要矯正孩子身上的不良習(xí)慣,真是太難了。
點評
年輕父母在孩子0~3歲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可是據(jù)一些幼兒園調(diào)查顯示,目前,有85%以上的嬰幼兒由老人或保姆帶養(yǎng)。祖輩或保姆照看嬰幼兒,往往偏重于滿足其吃飽穿暖之類的生理需求,而忽視寶寶的心理需求。
年輕父母在教養(yǎng)寶寶時通常更大膽、更積極,更易于與寶寶交流。而寶寶也愿意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游戲,進而在自我控制、自信心、言語等方面發(fā)展得更好。
摘自:解放日報 記者 徐蓓
相鄰博客
- 好奇的兒子與耐心的母親 [2008-03-31 00:39:00]
- 好爸爸勝過100位教師 [2008-03-31 00:41:00]
-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要把握“度” [2008-04-07 04:44:00]
- 孩子到底該接受怎樣的早期教育? [2008-04-07 04:4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