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改變對方的行為,首先改變我們自己的行為?!爱斆鎸σ粋€行為反常的人,你感到無能為力時,不要再想著他應該如何如何,而是開始思考你能夠做什么,希望之門便豁然敞開?!毙睦韺W大師德萊克斯說,“你會突然發(fā)現以前都沒夢想過的力量。而后你可以使用鼓勵、邏輯后果、勸說等等手段來幫助他改變僅僅是因為你改變了自己?!?/strong>
那么,在教育孩子時,成人應該認識到,無論孩子出現了什么讓我們感到煩惱、憤怒、傷心和失望的行為,都和成人內心對他的期待息息相關。
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行為,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發(fā)自內心地愛孩子、關注孩子,讓孩子感受自己是可愛的,花時間陪陪孩子,帶著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兒,在他伸手“打人”的時候,和藹地告訴他“這不可以”,并向他示范輕撫、擁抱、拉握小朋友是恰當的表達喜愛的動作,好好地抱一抱孩子,那樣,孩子就不會變成一個用不良行為來乞求成年人關注的可憐蟲了。
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不完美之處。如果總是盯著他們的“缺點”,時時刻刻提醒、批評、更正、監(jiān)督、幫助,我們等于告訴孩子:“我對你的能力缺乏信心,沒有我的指正,你就什么都做不好?!背扇?/span>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孩子就會因為害怕失敗而無法正常生活;由于害怕犯錯誤,他們不敢行動、不敢選擇、甚至不敢長大。
放手給孩子生活、探索、學習的自由,不要參與、幫助、指點、糾正孩子
相鄰博客
- 家長怎樣了解和理解孩子 [2012-11-04 23:04:15]
- 父母的肯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2012-11-04 23:12:4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