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畢業(yè)生,就擔任班主任工作,所有發(fā)生的以及未發(fā)生的對我來說都是挑戰(zhàn)。當年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將來的工作壓力會很大,因為孩子在小學遇到的老師,可能就會決定他的以后。雖然我不敢完全茍同,但是我覺得幼年時期的創(chuàng)傷可能會陪伴孩子一生。因為我自己就是帶著六年級的傷走到了現(xiàn)在。
四年的小學教育(理科方向)專業(yè)對我的培養(yǎng),對于走入工作崗位中,或多或少還是有了幾分積淀,但是卻又有說不出的遺憾。然而工作后學校給了我施展平臺的同時,也給了我此次學習的機會。感謝一路走來,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和支持。
當我第一次聽顧曉鳴老師的講座時,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就一直在思考:自己如何向家長去傳授,家長又如何參與到家庭教育的隊伍中來。此時校長便帶領我們參加了變革家長會,讓我們感受到“批評會”變成了“成長會”之后,家長們變得樂于參加活動,孩子們也得到了改變。
我們班有兩個孩子的變化最大,第一個孩子是楊某某,他很聰明,在數(shù)學上很有靈性,可是孩子不愛發(fā)言,不喜歡參與班集體的活動。家長也屢次向我求助,我也想不出很好的方法,就在此時顧教授來了,這堂講座之后,家長率先承擔了家長魅力講堂的工作,在我們班講了一課之后,孩子變了,變得喜歡發(fā)言了,在小組討論中變得勇于擔當了,還主動承擔勞動。我也將這一變化告訴了家長,家長也很高興,看來榜樣的力量真的很偉大。第二個孩子是洪某某,是個女孩子,喜歡畫畫、跳舞,也算個多才多藝的小女孩了,可是就是不喜歡發(fā)言,不喜歡參與班集體活動,家長向我反饋這問題,于是我就讓家長擔任了家委會班委--宣傳委員,幫助搜集主題班會的內容。孩子的轉變可謂突飛猛進,從上課開始發(fā)言了,到班級跳舞的積極加入,就連臉上的笑容也多了,這些可喜的變化讓我不得不感慨父母的榜樣力量。
說到這些,我也想到了我在家里時,爸爸給我樹立的榜樣。爸爸是個愛看書的人,但是他從來沒有督促過我看書,永遠都是拿本書然后進書房開始看書,次數(shù)多了,我也總會不自覺拿起書讀。于是每周逛街必去新華書店,媽媽也從來不限制我買書,無論那書有多貴,而且媽媽也從來沒說你要是不看我就不給你買,或者買了你就必須得看完的話,但是我基本都會把買了的書看完。大學四年我也是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頻繁的走入圖書館,感覺時間久了不讀書,心里就空空的。現(xiàn)在工作了,書也一直是我的好伙伴,去學校閱覽室借書、去地攤或書店淘書,但我不太喜歡電子書,也許是因為它少了幾分墨香,少了幾分靈動……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啊……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