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隔代撫養(yǎng)已成為一種趨勢,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的關系無法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隔代撫養(yǎng)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他們更有照料經(jīng)驗和耐心,有 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不僅有助于父母輩兼顧家庭與事業(yè),而且可以讓祖輩在含飴弄孫中享受晚年樂趣。但另一方面,隔代撫養(yǎng)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比如,祖輩 體力衰退,可能過于限制小孩子的活動;容易溺愛;與孩子的父母在養(yǎng)育觀念和方式上會發(fā)生沖突等等。
對此,可以擬訂以下教育方案——
對祖輩而言:
1.學習用現(xiàn)代的記錄工具,如照相機、DV等,多為父母記錄下孩子的成長變化,以幫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對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長足跡。
2.多關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別看孩子小,他們有一顆敏感的心,當他們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接送幼兒園,也會有想法的。所以祖輩可以在與孩子的游戲里,幫助他們宣泄,聽他們的心理故事。
3.多帶孩子到外面玩,幫助孩子發(fā)展與同伴、他人的關系。來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關愛也會帶給孩子溫暖,有助于他對人的信任與開放,利于日后的親子相處。
4.平時多給孩子講講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時候的故事,增進孩子對父母的了解,激發(fā)孩子對父母的好奇與尊敬。
5.與孩子父母原來的好朋友保持聯(lián)系,最好他們有孩子,可以定期帶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們家里去玩,讓孩子熟悉與父母同輩的人,熟悉與父輩成人的交往。
6.多陪孩子玩父母買的玩具、看父母買的圖書,幫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腳”。
7.在孩子能與父母相聚的日子里,盡量讓父母帶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在電話里或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少當著孩子的面數(shù)落孩子,免得讓孩子覺得“都是父母讓我難堪的”,多給親子相處創(chuàng)造快樂。
9.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不僅有利于他的自我發(fā)展,而且減少了日后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顧事業(yè)與家庭的潛在壓力。
10.給自我留出適當?shù)男蓍e與社交時間,為以后的“空巢期”做必要的準備。
對父母而言:
1.記錄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給日后孩子閱讀,以便讓孩子懂得“父母是多么地想他、愛他”,而不是“不管他”。
2.多慰問祖輩,感謝并理解祖輩的隔代教養(yǎng),利于祖輩在孩子面前多說自己的好話。
3.在電話里如果孩子不說話,可以給他講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減少他對著電話說話的“焦慮感”,激發(fā)他想聽你說話或者和你通話的興趣。
4.控制給孩子買玩具、衣服等物質(zhì),免得孩子過度將你和物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
5.和孩子相處時,有意識地帶給孩子驚喜,比如帶孩子去做祖輩無法帶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輪、玩嘉年華等,讓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時的不一樣感覺。
6.做好與孩子分離的過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來又離去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所以一定要注意分離前與孩子的交流、與祖輩的銜接。
看來隔代教育只要注意教養(yǎng)方式就也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