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我們社會所發(fā)生的巨變,尤其是在經(jīng)濟層面,讓“速度”和“實效性”成為多數(shù)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包括孩子。
家長們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上一節(jié)舞蹈課,就可以看到孩子學會了幾個動作;上一節(jié)英語課,就能從孩子口中蹦出幾個單詞;上一節(jié)美術(shù)可課,就能畫出像模像樣的畫來……家長們由此便感到滿心欣慰,仿佛已看到了孩子光明的未來。
我不知道,若干年后這些孩子是否還會記得這些幼年所學,抑或感謝父母的這番用心讓他們真的因此而比其他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我只看到,放學后校園門口的一地狼藉--因為學生們已習慣了將手中的廢棄物隨手扔在地上。
我只看到,在我們這里布滿培訓機構(gòu)的高大寫字樓里,你若想要乘電梯上樓只能夾在一眾家長和年幼的孩子中用擠的,或者自己慢慢爬樓梯--因為他們根本不排隊,有的甚至等不及讓電梯里的人先出來。
我只看到,欽欽的好朋友站在自家的窗邊,表情復雜地拒絕欽欽邀他出來玩的邀請--因為去年秋天開始,他媽媽給他報了小提琴的課程,他每天必須要練一小時。
舞蹈、外語、樂器、以及其他各類專業(yè)知識,本應該只是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感悟生活之美妙,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所想所感,讓我們在投入其中時能體悟自我價值的工具,如今卻舍本逐末成為了兒童生命中的核心。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都在抱怨工作仿佛是生命的桎梏,業(yè)余時間卻又感到空虛無聊。他們頻繁地更換工作,交往對象。你若細問,除了物質(zhì)追求,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朋友,她父母在她八歲時開始讓她學習吹奏單簧管,一直學到十八歲,期間花費培訓費,更換樂器費十萬有余。她父母逢人就說女兒已拿到了業(yè)余十級的證書,但不會去考音樂專業(yè)的,就當是業(yè)余愛好。說完便享受著旁人欣賞羨慕的目光。然而實際情況是什么呢?我朋友除了考級書上的曲子,其他的一概不會吹,即使是考級書上的,也得看著樂譜才行,盡管這些曲子她已吹奏了無數(shù)遍,而她已學習了十年。并且自打樂器課程結(jié)束后,我再沒見她拿起過她的單簧管。
她現(xiàn)在做著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每次見面,和我談論最多的是美容,服裝搭配,以及在眾多追求者中究竟該選誰更合適?至于愛聽的音樂,自然是流行歌曲咯。
她應該是個很極端的個例了,但我相信仍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學有所長”的孩子。我想,很多家長都是出于這樣的“好心”,心想“藝多不壓身”,多一門特長終歸是好事情。于是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幫助孩子抓住這些外在的虛假繁華,孩子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相信這些就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墒撬麄儏s忘了唯有擁有了一顆“真善美”的心,才能夠感知這些外在物質(zhì)的美好,才能夠讓這些外在物質(zhì)對生命產(chǎn)生真實意義,才能夠在這紛繁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想,每一位前來學習家庭教育的人最初目的都是為了學習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然而,學著學著就發(fā)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收獲最多,感觸最深的人,原來是自己。
我們在學習中了解自己。因為理解了,而變得從容。因為我們的從容,世界不再與我們?yōu)閿常愿忧逦鎸嵉拿婺砍尸F(xiàn)與于眼前。
我們在學習中了解孩子。因為理解了,而變得寬容。因為我們的寬容,孩子放下壓在肩上的“父母的未來期許”,自由地奔跑在屬于他自己的成長軌跡上。我們的家庭因此變得明亮,和諧,充滿希望。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么,“家庭教育”才應該是孩子人生的基礎課。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來補上這重要的一課!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