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叫《唯一的聽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伙子學(xué)小提琴,練琴的聲音如同鋸木頭,父親、妹妹不愿聽,小伙子一氣之下跑到幽靜的樹林中練習(xí)。突然,他聽到一位老年夫人的贊許,“我感覺你拉得不錯!”小伙子受到鼓勵,于是每天都到樹林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會說:“謝謝,你拉得真不錯!”逐漸地,小伙子的琴藝越來越好。有一天,家長驚異地發(fā)現(xiàn)他的進(jìn)步,問他怎么回事,是哪位名師指點(diǎn)的?后來,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一名著名的音樂教授。而她做的只不過是傾聽、贊美和鼓勵。
讀到這里,我突然想到自己家庭教育的困惑:我很久沒有享受到和孩子真心交流的快樂了,我也發(fā)覺孩子和我交流心有余悸。聽了顧老師的講座,我反思了自己:我發(fā)覺問題還出在我這兒,每次我都想去了解孩子,想了解她在校的情況,想了解她的同學(xué),想分享她的快樂,想為他排憂解難……女兒開始也很愿意和我分享,可我每次聽到孩子說到某一個想法和我不一致時,就趕緊打斷他的話,談我的想法,或者有時候就開始指責(zé),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再和我分享她的一切了,盡管我一直強(qiáng)調(diào)“女兒,你是我的朋友”。現(xiàn)在我覺得,我和女兒交流時我要做的是事就是:俯下身去,兩眼與她交流,用心傾聽她的心聲,好的地方及時表揚(yáng),遇到意見不合的情況不是用家長命令的語氣說你該怎么做,而是用朋友的語氣和她商量:這件事,這樣做可以嗎?你覺得這樣做如何?你的做法還可以更完美嗎?……
在家庭教育上,我苦悶過,煩躁過,在以后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將俯下身去,用眼與孩子交流,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鼓勵孩子。讓孩子成長的路上一路有陽光,讓我的一生每天都有孩子快樂的分享。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