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其它生命體,我個人理解:人懂得思考,有所追求。人活著是為什么?為什么要活著?從生命本能的角度理解,是為了延續(xù)生命;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來講,是為了更好地延續(xù)生命??吹胶芏嗨嚾撕蛡ト嗽诠Τ擅秃筮€依然那么勤奮地工作,比如,成龍、劉德華、郭富城等藝人,還有80高齡的科學工作者們,我想他們之所以奮斗終生,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人生境界。
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在對弘一法師一生的回憶與思考中,總結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三層樓。即是說,人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層: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這三層樓,實則是人生的幾種境界。
生活在“物質樓”里的人,追求錦衣玉石,尊榮富貴;他們做事,抑或順著本能,抑或順著社會生活習慣,抑或為自己;他們的出發(fā)點是利己的,其結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屬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生活在“精神樓里”的人,他們了解社會的存在,把自己看成是社會這個整體的一員;他們把全力貢獻于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人類文明的探求;他們所做各事具有道德意義,屬于道德境界。生活在“靈魂樓里”的人,追求生命的信仰,有更高的覺解;他們不僅是社會的一員,更是宇宙的一員,他們?yōu)橛钪娴睦娑龈鞣N事;所以,他們滿足了“物質欲”不夠,滿足了“精神欲”不夠,還必須去探求生命的本源,探求人生的究竟,探求宇宙的奧秘,他們走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
存活生命,一簞食,一缽水,一方地,足矣。而要活出價值,活出境界,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懷,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人不僅活在物質里,還要活在精神里,活在靈魂里!這也許是對人生境界的最好詮釋吧!
教師的境界
應該說,人生的境界就是教師追求的境界。但教育作為社會工作的一部分,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的境界應有其特定的含義。鄭杰校長在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將這種境界概括為三層樓,以此分別代表三種教師類型:
第一類型的人,僅把工作當作是混飯吃的工具,教書只是他求生的一種途徑。
第二類型的人,以工作為樂趣,把教書看成是一種藝術;在教學活動中,讓自己的生命在孩子們身上得以延續(xù),他們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覺得工作的全部意義在于塑造了學生的第二生命。
第三類型的人,將教育工作當成是思想的起點,以一生的精力去探索、去研究、去實踐......對他們而言教書就是對自己生命的體驗,他們不斷地求索,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fā)現(xiàn),把教育事業(yè)融進了自己的生命里!
相衡之下,你會選擇哪一層樓呢?
境由心造
一個人的苦與樂,全在于他的心態(tài)。彌爾頓曾說:“心,乃是你活動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國,亦可以將天國變成地獄。”認識到這一點,在一個教師待遇不是很高,大量知識和信息包圍著、沖擊著你,而又有著各種壓力的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營造心境,超越生活,詩化人生,實現(xiàn)一種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自我拯救,從而開墾出芳菲滿地的精神桃花源來。
守住一顆寧靜的心。佛家修身養(yǎng)性講一個“靜”,武學上常靜觀其變,以“靜”制動,教師要活出境界,同樣需要一個“靜”字。教師的收入是微薄的,教學的生涯是清苦的,而肩負的責任和付出的艱辛卻是巨大的。當教師能發(fā)財,那將是天方夜潭。所以,你選擇講臺時,你就選擇了一顆心——一顆安于清貧、淡泊儉素、不求聞達的沉靜心,用它讓自己安靜而專注,讓內心減去很多功利和躁氣,讓它沉進每一堂課,沉進每一本作業(yè),沉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沉進整個教育事業(yè)中去;要靜出一種高度,一種縹遠,去對話天地,對話萬物,對話永恒……能從精神的高處帶回一些白云,去擦拭瑣碎的事,去擦拭蒙垢的心,最終把它存進一所房子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捧出一顆奉獻心。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人,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的傳播者。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關系到人類文化知識傳播,關系到培養(yǎng)下一代的繁重任務,關系到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衰。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有很高的人生境界。教師是直接從事文化傳播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他們勞動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前途。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教師的成長,是以學生的前途為代價的。試想,你是一個剛畢業(yè)走上講臺的教師,憑你的學識,你的學生能獲益多少?等你有了七八年,抑或更長的教齡時,你的學生又能獲益多少?還可想,你承擔了某個教研課題,實驗的對象自然是你的學生。當你研究成功,再用之于實踐時,得益的卻是另一批學生。你成長了,成“師”了,甚至成“家”了,而學生也付出了他們的前途!再設想:你有十分的精力,卻能拼出十二分來,與你拿出七分的精力去教學生,哪部分學生更受益一些呢?面對這些,你有什么理由不去付出呢?教師是魂系神圣的“兩端”:一端是人類精神產(chǎn)品,一端是青少年的心靈。所以,奉獻是教師的天職。樂于奉獻,甘為人梯,堅守清貧,“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種獻身精神,是為師之德的佳境!教師的職業(yè),注定他全身心的奉獻,畢生的奉獻!
懷抱一顆寬容心。一位哲人說: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無論其美丑,故天地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無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無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瀚無比。無疑,這是對寬容最生動、最直觀的詮釋。
無論是寧靜心、奉獻心、還是寬容心,他們都基于一顆“愛心”:對學生的真愛,對崗位的誠愛,對事業(yè)的摯愛!因為有愛,自會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因為有愛,自會甘守清貧,樂于奉獻;因為有愛,自會寬以待人,樂觀上進。教師的愛心,透著一個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的福音?。?/span>
我的教師職業(yè)生涯已走過10個春秋,不知道自己在未來的時日里能不能達到那最高的境界,但我可以做,也值得去做的是:
在求真中,讓心靈更實;
在誠實中,讓心底更靜;
在靜思中,讓心神更專;
在執(zhí)著中,讓人生詩化;
在奉獻中,讓境界更高
孔子的一生是清貧的,但他是偉大的,“他以一個人的力量提升了整個民族”;孔子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是幸福的,他以自己的執(zhí)著開辟了一片新天地??鬃右宰约旱膶嶋H行動,給廣大教師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教師的職業(yè)是高尚的。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提高境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拒絕浮躁,保持童心;愛學習好閱讀,從經(jīng)典中汲取養(yǎng)分。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