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廣州市教育局最近轉發(fā)《廣東省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的實施方案》,明確治理“課堂內容課外補”、公辦教師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補課、學校組織集體補課亂收費等突出問題。
補課現象屢禁不止,甚至有著很強的市場需求,因為家長們認為補課是“必要”的,可讓孩子在升學競爭占據主動。這當然也是一種無奈,畢竟在“叢林法則”依舊盛行的教育現狀下,不進取則被淘汰,學生只有通過競爭擠掉別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家長們心甘情愿成為補課的投入者和消費者。
但是,除了陳舊的教育篩選制度刺激學生“補課”之外,壟斷的教育市場也是元兇之一。要知道,公辦學校的本質是依靠公共財政公平地服務公民,只有具備了這“三公”的學校才能被稱為公立學校。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政府主導教育公平,越是貧窮的地方,教育投資越是充分,政府主動承擔最難的教育,而“選擇性”的教育則交給民間。而我國恰恰相反,搞“馬太效應”,富者恒富,窮者恒窮。一旦教育不公正普遍存在,就會順理成章迫使普羅大眾展開兇猛的“搶座位游戲”。沒有“票子”和“條子”的學子不得不披荊斬棘,期望搶得一席之地。而優(yōu)質教育資源有限,是源于教育投入不公所致。試想,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可選擇的好學校多了,那么結果會是學校竭力提高質量以吸引生源,還是學生拼命補課以入讀好學校呢?不言而喻。
因此,教育部門不能總盯著問題的表面,而不去深究問題的根源。除了勒令公辦教師不得私自補課外,還應從“篩選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從只重公辦學校轉變?yōu)橐雽W校競爭。如果教育能跳出了課本的桎梏,不再以升學為目的,而是以發(fā)展學生獲取知識能力、參與社會活動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學生就不需要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應試上,補課也就不會再存在。當然,家長們也應該換個教育思維,學會尊重孩子的真實意愿,與其把錢投到補習這樣一個毫無必要的無底洞,還不如讓孩子平時多讀讀經典書籍,多出去走一走,參與社會實踐,讓他們成為具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不要讓孩子成為考試的機器。
相鄰博客
- 補課的萬惡不赦不在補課本身 [2013-08-14 01:24:3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