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心理學家詹姆士·溫德爾所說:“一個依賴于夸獎的孩子只追求讓父母滿意而不是讓自己滿意,久而久之,哪怕是做一些日常的家務(wù)活,孩子都期望得到家長們毫不吝惜的稱贊,或者,如果沒有表揚做動力,孩子就無法完成一項工作?!?/span>
實際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對于孩子無意造成的錯誤,父母盡量不要過多地批評,但是,在親子溝通過程中,批評作為一種教育和溝通方式,不可避免地被使用到。賞識和批評都是教育方式,兩者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需的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詹姆士·溫德爾說:“為阻止錯誤行為而以獎勵作為條件簡直就是一種賄賂。它暗示規(guī)則本身已失去了它的內(nèi)在價值。處罰并沒什么錯,只要公理合理即可?!?/span>
只要批評是有建設(shè)性的,客觀的,孩子是容易接受的。美國前總統(tǒng)布什說過:“母親對孩子們的批評,同父親一樣,總是建設(shè)性的,從來也不是壓抑性的。父親和母親是我們最大的支持者,總是出現(xiàn)在我們最需要的地方?!?/span>
那么,怎樣批評孩子最有效呢?
第一個建議:批評孩子時要客觀
美國教育家老卡爾·威特認為,對孩子的批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心服口服。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
老卡爾·威特認為,首先你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們。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要給他們說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種高深莫測的東西強行向他們灌輸。書本上的道理應(yīng)該給他們講,但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澀的文字,那種學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難接受的。
美國教育家塞勒·塞維若認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yīng)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忌在情緒異常的狀態(tài)下輕易批評孩子。他說:“父母批評教育子女,靠強制壓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給孩子充分的說話機會,他們才能剖析自己的行為,觸及靈魂的最深處,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span>
作家何立偉曾經(jīng)描述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兒子告訴我說他下午不上課。我說那正好,可以看看課外書什么的。他說我都和同學約好了呀,去溜旱冰!你看看,真的,就像他媽說的,他心里頭只裝著一個“玩”。
我叫我兒子坐下來,我要好好同他談?wù)勗?。我說兒子,你的成績好不好?他沉默了一下,囁嚅地答道:……不……好……我說那一個學生成績不好有什么資格這么玩兒呢?他愣愣地望著我,不做聲,等著下文。我接著給他說,老爸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三種學生,一種是會學不會玩的,一種是會玩不會學的,還有一種就是又會學又會玩的——你屬于哪一種呢?兒子不好意思地說:中間的那一種。我說對,你現(xiàn)在就是會玩不會學,所以偏頗,所以要加強學習。這樣你就會成為第三種學生,也就是老爸最欣賞的人——又會學又會玩。
兒子大約覺得我說得有點道理,于是搔了搔腦殼,說:那老爸,我下午還去不去溜冰?
我說怎么不去呢,你都和同學約好啦。你只給我記住一條,做第三種學生。
我兒子又快活又響亮地說:OK,老爸!
特別應(yīng)該注意的是:批評孩子不等于懲罰孩子或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出氣筒。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當你滿腔怒氣要發(fā)作的時候,要先克制幾分鐘,想想我是老師,這樣你就能平靜下來了?!泵總€父母都要永遠記?。焊改傅囊慌e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永久的影響。
我在長期的家庭教育咨詢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五種情況下,父母不應(yīng)該對孩子進行批評。分別是:
1、當孩子同你討論某種個人問題的時候。
2、當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動而又沒有說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時候。
3、當孩子為某件事而興高采烈的時候。
4、當孩子需要人幫助他作出決定的時候。
5、當父母想讓孩子解釋或同自己討論某件事的時候。
可見,只有客觀地批評孩子,同時不要故意處罰孩子,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尊重和誠懇,這樣,孩子在接受父母意見時自然就會容易得多。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當著眾人的面批評孩子往往會讓他覺得失去面子,從而產(chǎn)生抵觸父母的心理。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說:“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chǔ)。若失去了自尊心,一個人的品德就會瓦解,人之所以變成了醉漢、賭徒、乞丐和盜賊,都是由于失去了自尊心的結(jié)果。父母經(jīng)常絮叨孩子的過失,就有損于孩子的自尊心,這是不正確的。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處的父母,不配做父母?!?/span>
明智的父母要學會在眾人面前稱贊孩子,而在孩子遇到問題或犯了錯誤的時候,在家里單獨進行教育。
英國作家洛克說過:“對兒童進行批評時,要在私下里執(zhí)行;對兒童的贊揚,則應(yīng)當著眾人的面進行。兒童受到贊揚后,經(jīng)過大家的一番傳播,意義會很大,他會以之為驕傲和目標,并在以后的歲月里更加努力去獲得更大的贊揚。而當眾宣布他的過失,會使他無地自容,會使他失望,因而父母制裁他的工具也就沒有了?!?/span>
洛克還說,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如果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第三個建議:用故事批評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們不喜歡父母赤裸裸地批評他們。如果父母能夠采取委婉的手段,通過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來批評孩子,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羅榮桓的女兒羅北捷從小嬌生慣養(yǎng),怕吃苦。這讓羅榮桓很擔心,怎樣才能溫和地批評女兒,使她愿意改正這個弱點呢?
有一次,羅榮桓還著女兒去看電影,播放的正好是動畫片《蚯蚓和蜜蜂》
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長得差不多,身體都是圓圓的。
后來,蜜蜂每天采花釀蜜,時間一長,它的身上竟然長出了兩只翅膀,能夠飛來飛去采蜜了。而蚯蚓卻整天躺在大樹底下玩耍,餓的時候就吃些果子。
冬天來了,蜜蜂釀了許多蜜,他的日子過得非常愜意,但是,蚯蚓卻整天為了食物而發(fā)愁。
有一天,蜜蜂帶著自己釀的蜜去看望蚯蚓。蚯蚓遠遠就見到蜜蜂向自己走來,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它一頭扎進了泥土里。后來蚯蚓決定每天幫果樹松松土,捉捉泥土里的蟲子,改變懶惰的壞習慣。時間一長,蚯蚓圓圓的身子變得越來越細,受到了農(nóng)民的贊揚。
動畫片的情節(jié)深深地吸引了羅北捷??赐昶雍螅_榮桓問道:“你愿意學小蜜蜂呢,還是學蚯蚓?”
“當然學小蜜蜂了!”羅北捷毫不猶豫地回答。
“那你說說看,小蜜蜂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羅榮桓親切地問道。
“它愛勞動,不怕艱苦,勤學苦練?!毙”苯菖d奮地回答。
“你說得很對。不過,我倒覺得你不像小蜜蜂,甚至還不如知錯能改的蚯蚓呢!”羅榮桓故意一激小北捷。
聽到爸爸這樣說自己,小北捷自然不服氣地撅起了小嘴。
這時,羅榮桓溫和地說道:“難道我說得不對嗎?你想想看,你平時是怎樣對待困難的?在學習上,你不愛動腦筋,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去問別人,做不出算術(shù)題時還哭鼻子呢!你想過沒有,一個不會克服困難的人,學習上怎么能夠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呢?沒有基礎(chǔ),你以后怎么可能飛起來呢?”
爸爸的話,正好說中小北捷的弱點,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羅榮桓繼續(xù)開導她:“蚯蚓的精神也是值得學習的。你別看它剛開始時是個懶漢,但是,它能夠知錯就改,最后踏踏實實地鉆到泥土里去松土,最后把身子都拉得又細又長。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缺點,只要能夠知錯就改,還是好樣的!”
聽了父親的話,小北捷點了點頭,說:“爸爸,我懂了。我們不僅要學習勤勞的小蜜蜂,也要學習知錯就改的蚯蚓,對嗎?”
看到女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羅榮桓慈祥地笑了。
在故事中,女兒自然領(lǐng)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這比父母講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梢姡改敢e累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況時,用故事來教育孩子,不僅可以避免親子沖突的產(chǎn)生,而且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養(yǎng),進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進親子關(guān)系的和諧。
第四個建議:用孩子的語言來批評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講大道理總是無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們往往會這只耳朵進,那只耳朵出,這不是代表孩子們故意與家長作對,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學會用孩子的思維思考問題,用孩子的語言來友善地批評孩子。
陳暉在她的著作《享受成長》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兒子在等著吃飯時,總要上網(wǎng)玩玩,可飯熟了叫他來吃,就特別難了。你要是多叫了幾句,說不定他還要說你煩,因為你他玩得正有勁呢。我思量著什么時候跟他聊聊。
兒子正在看著電視,我坐了過去。
“媽媽好!”兒子熱情地說。
“兒子乖!”
“媽媽也乖!”
“可兒子在上網(wǎng)的時候不乖!”
“我上網(wǎng)時媽媽不乖!”
“媽媽好想乖,但前提是你必須乖。”
“那是因為你煩我?!?/span>
“媽媽讓你吃飯對嗎?”我把話切入正題,兒子語塞。
“希望兒子上網(wǎng)時乖,那媽媽也會乖的”
美國教育家塞勒·塞維若認為,批評孩子是為了孩子的健康進步,鼓勵孩子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進步。既然是為了相同的目的,手段的選擇就是應(yīng)以雙方都樂于接受為原則。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善于運用孩子的語言,那就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為,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溝通,這樣,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比較容易獲得共同的語言,從而更好地進行交流。
(大愛網(wǎng))【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六大方法教你愉快教育孩子 [2013-08-16 22:22:10]
- 父母必讀:妙用批評三步曲 [2013-08-16 22:23:25]
-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二) [2013-08-16 22:26:2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