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減負與社會競爭本身是矛盾的?,F(xiàn)在,沒個重點高校的文憑,連工作都找不到,如何在社會上立足?要考上重點院校,那就得從小學開始準備,小升初、中考、高考,每一步都馬虎不得,一步走錯,恐怕萬劫不復。家長以如此惶恐的心態(tài)來教育兒女,自然不能接受所謂的減負。因此,出現(xiàn)了如下悖論——當學校開始取消考試之時,家長自動給孩子念上"緊箍咒"。為什么呢,小升初如大兵壓境,哪里顧得上玩呀?
"十項新規(guī)"有受益者嗎?有。當然不是孩子,而是課外輔導班。近年來,課外輔導班已經發(fā)展成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教育衍生行業(yè)。在廣州,大約8成在讀學生都上過課外輔導班,不少學生還是每年必報、每課必報。據業(yè)內人士透露,省內某個知名課外培訓機構每年的營業(yè)額接近4億元!可以預見,隨著"十項新規(guī)"的出臺,課外輔導班的生意將更加火爆,輔導班的低齡學童將更多。一旦孩子沒有考試、作業(yè)的壓力,課外輔導班自然是"最合理"的去處。只要還是以考試分數決定教育資源分配,家長自然不敢放任學生的成績,課外輔導班就永遠有市場。
課外的教育機構本來是個好東西,可以提前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有利于教育的多樣化。但仔細觀察,課外輔導班并沒有開拓孩子的眼界,相反,它儼然是學校課堂的延伸。最火爆的課程依然是數學、英語、物理等。在這些課程上,主講內容依然是那些難題、怪題。這些題目本屬于附加題范疇,但在如此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誰敢輕易放棄?于是,孩子從低年級起,要么囿于"腦筋急轉彎"之類的解題訓練中,要么提前籌備高年級的功課。三年級的孩子,在輔導班的魔鬼訓練下,已經會背五年級的單詞了。一些志在考名校的孩子,其復習領域已經遠遠超越了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容。這說明,公立學校教學與課外輔導班越來越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了應試教育的兩大支柱。一方面,公立學校唱紅臉,喊著"減負",取消了低年級的考試和作業(yè),一副抓素質教育的高姿態(tài);另一方面,輔導班唱黑臉,嚷著"不能讓孩子掉隊",拿出題海戰(zhàn)術,繼續(xù)培養(yǎng)考試高手。家長呢,很自然地選擇了"公立學校+輔導班"的套餐,因為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分數依然決定一切。
也有陰謀論認為,減負其實就是為課外輔導班讓路。公立學校畢竟是義務教育機構,狠抓低年級教育,無關升學率,總體而言意義不大,但課外輔導機構學費動輒成百上千,相比而言更有利潤空間。必須指出的是,某些公立學校與課外輔導班已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公立學校的教師甚至在課外輔導機構任職,這早已不是秘密。一些本該義務教育課堂內解決的問題,被推到了學費昂貴的輔導班。對于家長而言,公立學校所謂的減負,意味著子女的教育成本將極大增加。
相鄰博客
- “減負”的關鍵不是少留作業(yè) [2013-09-05 15:04:5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