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做錯時,我們應(yīng)該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明確表達強烈不同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并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提供給孩子的且我們能夠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如果孩子對于反復(fù)建議多次的問題人沒有改正,可以采取適當?shù)男袆?。并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為自己的后果負責。
如果當我們發(fā)生沖突時,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對抗,或者擔心誰輸誰贏。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尋找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個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馬艷秋家長
2013年10月9日
相鄰博客
- 懲罰不是體罰的家庭教育藝術(shù) [2013-10-09 18:27:11]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