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半的小男總是要爸爸媽媽買各種玩具車,包括警車、大巴車、大貨車等等。他把自己的車全部擺在窗臺上,擺成長長的一列,每天都會站在窗臺前欣賞,還經(jīng)常向客人介紹自己的車。每每看著自己的車,他的臉上就會流露出一種滿足的笑容。
小男從對車的喜歡到開始收集各種車,是一種典型的幼兒收藏行為。過去的研究認為,兒童到6歲以后,當其發(fā)展了對某事某物的持久興趣時,會開始進行收藏。而事實上,蹣跚學步的小嬰兒就開始喜歡積聚某一類物體,收藏行為從嬰兒期就已經(jīng)開始。
收藏是一種幼兒期普遍存在的行為,五彩繽紛的糖果紙、各色石頭、不起眼的樹葉都可以成為幼兒的收藏。這些收藏品在成人眼里一文不值,但對幼兒來說卻彌足珍貴。
幼兒的收藏完全出于自發(fā)自愿,不需要任何外在獎賞的激發(fā),一旦開始收藏,便全身心投入。所以,幼兒的收藏是不帶有任何功利目的的積極愉快的過程,任何有價值或無價值的物品都可以被幼兒收藏,只要能滿足幼兒的需要。收藏只是一種內在的需要,一種興趣的滿足,更接近于自發(fā)的游戲。
對幼兒來說,收藏行為是一種積極的行為,收藏過程更是幼兒獲得發(fā)展的重要教育途徑。
走進收藏背后的童心
也許,有的家長會懷疑,那么小的孩子懂得收藏嗎?其實,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也能成為一名小小的收藏家。
由于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一般,那些色彩鮮艷、形狀突出、能發(fā)聲發(fā)亮的物體更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成為幼兒首選的收藏品,如多彩的石頭、斑斕的貝殼、逼真的動物玩偶、形狀各異的車模、印有各種圖案的卡片、種類多樣的恐龍玩具等等。
從種類上來看,我國學者將幼兒收藏品劃分為六大類:卡片類、玩具類、模型類、石頭類、經(jīng)濟類和圖書類。國外學者則指出四類收藏更有助于幼兒知識的擴展,即收藏石頭、收藏貝殼、收藏卡片和收藏郵票。
在經(jīng)濟尚不發(fā)達、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幼兒的收藏品多是意外獲得,很少付出金錢的代價,除了親朋好友的饋贈,兒童主要以交換、戶外采集、廢物利用作為收藏的主要途徑。但今天,幼兒的收藏在逐漸發(fā)生改變,幼兒的收藏品中越來越多的是成人購買的消費品,它們因其制作精良而受到幼兒的追捧。昔日的廢舊物品,如成人用完的電話卡、公園門票、郵票、糖果紙、撿來的石頭等越來越少地出現(xiàn)在幼兒的收藏品中。
另外,由于幼兒對事物的興趣還具有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所以幼兒對某個物體的收藏很難持久,前不久還很喜歡的東西,現(xiàn)在已經(jīng)“靠邊站”,讓位給其他更感興趣的事物了。
總之,幼兒的收藏行為與成人有很大不同,我們要尊重幼兒的興趣,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并引導幼兒開展收藏。
發(fā)現(xiàn)幼兒收藏的價值
收藏可以推動幼兒發(fā)展交往能力。很多時候,幼兒不能同時獲得某種收藏的全部內容,一部分是成人為其購買的,其他則可能是在日后的很長時間內通過與他人的交換、自我發(fā)現(xiàn)和搜集而獲得的。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發(fā)現(xiàn)某位小朋友手中正好有自己喜歡但又沒有的玩具,他會試圖與其進行交換,判斷對方的心理需求,并和對方進行談判。這個以物換物的過程會讓兒童獲得交換應該基于互惠互利等社會交往經(jīng)驗,缺乏相應經(jīng)驗可能導致收藏的失敗。
收藏可以為幼兒增加自信。幼兒會為自己擁有若干收藏而感到自豪,為發(fā)現(xiàn)或得到一個新的藏品而歡欣雀躍,更在欣賞整理藏品時感到滿足,這會讓幼兒獲得一種對生活的掌控感,從而充滿自信。
收藏還會發(fā)展幼兒的責任感,進行收藏的幼兒會精心照顧自己的藏品,小心地拿放以免其破損。如收藏小猴子玩偶的兒童會給玩偶小猴子穿衣服,清理臟處,還會和它們說悄悄話,一起做游戲。這個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責任感會遷移到其他地方,使幼兒懂得關愛他人,做事要承擔責任。
總之,收藏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可以促進幼兒的認知、社會交往和良好人格的發(fā)展,家長應給予大力的支持。
支持幼兒的收藏
密碼1:給幼兒收藏的自由
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步調開始收藏,對于幼兒什么時候開始收藏,成人不要強迫。大約在2歲半到4歲間,當幼兒開始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聚在一起,或對某個特殊的物體表現(xiàn)出興趣時,就標志著幼兒收藏興趣的出現(xiàn)。另外,對幼兒收藏什么,成人不要進行干涉,由幼兒自己決定他想收藏什么,這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幼兒的收藏興趣是不同于成人的,兒童收藏的意義不在于他收藏什么,而是收藏行為本身,必須以兒童為中心來開始他的收藏,這對發(fā)展幼兒獨立自主的品質是有好處的。
密碼2:幫助幼兒保管好收藏品
隨著幼兒的收藏品越來越多,成人應給幼兒提供可盛裝藏品的口袋、容器、貨架或櫥柜。一方面可以保護這些收藏品不丟失和不損壞,另一方面還可以供幼兒隨時欣賞或玩樂。注意貨架或陳列柜的高度應與幼兒的身高相適宜,方便其拿取。幼兒的收藏品不適合被打包,否則收藏就沒意思了,幼兒的收藏品不是用來積累的,而是用來玩耍的。
當孩子的收藏興趣發(fā)生改變,開始另一種收藏后,成人可以將原來的收藏品小心保管起來,若干年后,再將這些收藏品拿給孩子看,重溫自己的收藏史會讓孩子興奮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去并不是一片空白。
密碼3:鼓勵幼兒了解收藏品
收藏品是無生命的,但如果將這些收藏品融入到故事中,收藏品就充滿了生命力。要讓幼兒知道,收藏的快樂是和他人分享自己對收藏品的了解,最偉大的收藏者應該是很棒的故事講述者。兒童不只是擁有收藏品,而是了解這些收藏品背后的故事,并能將這些故事講給他人聽,這樣才能使收藏變得有意思。
如幼兒喜歡收藏石頭,成人可以幫助他尋找一些相關書籍,讓幼兒了解各種巖石的作用,古代的長城是怎樣用巖石來構建的,馬路是如何用巖石鋪成的等等,豐富幼兒的背景知識。同時,帶幼兒去戶外采集石頭,并請幼兒把自己的采集過程講給他人聽,這是擴展幼兒知識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密碼4:注意在收藏過程中塑造良好品質
收藏是一個過程,我們更關注的是一個人從事收藏多少年,而不是他收藏了多少東西。對幼兒也是,要讓幼兒知道,收藏不是立即擁有自己所渴望的所有東西,收藏需要慢慢積累。成人也必須抵制一次把孩子喜歡的收藏品全部買下來的沖動。
正確做法是鼓勵幼兒用自己可支配的錢購買收藏品,這可以讓幼兒了解到,收藏需要犧牲,當你為某個物品花費了金錢,你就不能在其他物品上花費金錢了。幼兒在購買收藏品時,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如總是匆匆買下他看到的第一個物品,但隨后會發(fā)現(xiàn)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同樣的物品,但價格更低廉。對此,成人必須讓他自己去領悟,總結經(jīng)驗。
除了購買,幼兒還喜歡交換,或把自己的收藏品送給朋友,有時候幼兒的交換是不對等的,但成人不要去干涉,因為分享和交換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行為。不過,要避免幼兒收藏成癖,要發(fā)展幼兒豐富的興趣愛好,千萬不要使收藏成為幼兒生活的全部。
總之,幼兒的收藏過程孕育著大量的教育契機,父母和幼兒教師應善于引導,讓幼兒的收藏不僅成為他們的興趣愛好,更成為促進其發(fā)展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文/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金芳)
相鄰博客
- 請尊重學生求學的后悔權 [2013-10-20 14:41:4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