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
韓寒在上初中的時候,由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奮斗,一直稍遜一籌的數(shù)學在一次考試中竟得了滿分,很出意外。韓寒在那一瞬間突然覺得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感情??墒沁@種興趣和自信只是持續(xù)了一分鐘。
發(fā)完試卷后,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說:“韓寒這次發(fā)揮得超常啊,不符合常理,該不會是作弊了吧?!”
老師的語音剛落,同學們就發(fā)出小聲的議論,好像挺贊同老師說的。
韓寒立即申辯道:“老師,另外兩個考滿分的人都坐得比我遠,我不可能偷看他們的?!?/span>
老師:“你未必是看他們的,你周圍同學平時的數(shù)學成績都比你好,你可能看的周圍的?!?/span>
韓寒反駁道:“這怎么可能?他們分數(shù)還沒我高?!?/span>
老師:“有可能他們做錯的題目你正好沒看,而你恰恰做對了。”
韓寒:“老師,你可以問我旁邊的同學,我偷看了他們的試卷沒有。”
老師:“是你偷看別人的,又不是別人偷看你的,被偷看的人怎么知道自己的試卷被人看了?!?/span>
韓寒看老師還是不相信自己,就提議再做一遍試卷,證明給大家看??墒窃谧鲱}的過程中,由于印刷的問題,有個數(shù)字模
糊看不清楚,他就問老師這是什么字。
老師當時就一激靈,立即就把試卷收走了,并斷言韓寒作弊了。否則怎么做過一次了,還不記得這個數(shù)字呢?
這回無論韓寒怎么辯解,老師都認為他是狡辯。
后續(xù)故事
從此后韓寒只要看到數(shù)學課和數(shù)學題就會有生理厭惡感,再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學習這門課。尤其到了高中以后,他的數(shù)學成績,連同理科全線崩潰了。而且在他早期的作品里,幾乎對所有的老師都進行了批判和侮辱,像是在報復。
另一方面,經(jīng)歷了這件事后,他變得更強大了,不再過多關注別人的眼光,做自己認為對的,值得也更擅長的事情,做得很開心。
故事反思
缺少依據(jù)的評價不能全信。數(shù)學老師只是因為學生的成績比平時高就斷定學生作弊,顯然這樣的評價是由一種推測來的,缺少依據(jù),不能全信。家長在面對老師給孩子的各種評價時,可以虛心聽受,但一定要向孩子再了解下事情的緣由,聽聽孩子的解釋,不能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如此,就不會發(fā)生像韓寒的父親把孩子先教訓一頓,誤解孩子的事情了。
并非要對每個行為判定對錯。評價具有判斷、診斷的功能,但并不是對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給予對錯的評價。很多時候做到心里清楚就行了。而我們的評價最好是能對孩子的言行具有導向、引導、激勵的作用。
例如,媽媽發(fā)現(xiàn)花瓶有些“變化”,就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的?”
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么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躥下跳,最后碰倒了花瓶。”
媽媽很清楚,孩子在撒謊。但她依然不動聲色地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span>
晚上就寢前,媽媽遞給孩子一塊巧克力,說:“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span>
媽媽又遞給孩子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也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善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zhì)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yè)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里,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span>
媽媽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嚇到。”
這位媽媽明知道孩子說謊,卻沒有找出各種理由來證明孩子說謊。反其道而行之。媽媽運用獎勵的方式來引導啟發(fā)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種方式孩子是容易接受的,自然有效果。
這種評價方式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并非是每位家長都能做到的。但家長有一點可以做到,就是在孩子某個謊言沒有得到證實是謊言之前,我們都要假定它是事實。
每個孩子都有生命修復的能力。韓寒在初中時遭遇的被誣陷的事情,著實給他的人生曾留下過陰影,影響了他的人生選擇和軌跡。但從另一個方面講,也堅定了他對人生的選擇,讓他明白了做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同時,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讓他后來有了更為理智的處世方式。例如,有個學員因為太緊張,賽車開出了跑道。他對韓寒教官說:“教官,這個速度過彎我能控制的,昨天單人練習的時候,我每次都能做到。”
韓寒說:“是的,我昨天在樓上看到了,的確是這樣?!?/span>
所以,“人生的智慧,總是在受傷時生長?!币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遺留下一些問題,只要在成長的某個階段,你重新做下處理,重新整合自我,解決一些成長中的遺留下來的問題,這樣的成長比成功的意義還要大。
所以,我們對自己,對孩子都要有信心。請相信,孩子自會有生命修復的能力。過去教育上的錯失并不代表未來的情況一樣會糟糕。關鍵的是,在當下這個時間,你是否有這個意識,是否覺知到此時的成長才是影響未來的關鍵。
蒔苡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