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博客被推薦閱讀](http://ajm-engineering.com/images/recommended.gif)
魏征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后來終于成就大業(yè)。
魏征起初追隨李密(李密也曾經(jīng)是個愛讀書的孩子,牛角掛書,就是關(guān)于他的故事。)但是不被重用。后來,他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征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fā)制人,及早動手。
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jīng)常引入內(nèi)廷,詢問政事得失。
魏征受到唐太宗重用,開始展露才華。他性格耿直,往往據(jù)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問道:“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昏君?”魏征回答說:“明昏就是聽取各方意見,從中辨別是非;昏君,卻只聽一面之辭。以前,秦二世居住在深宮里,不見大臣,只聽信宦官趙高,趙高指鹿為馬,他也不知道是在蒙蔽他。直到天下大亂以后,自己還被蒙在鼓里;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失守很多,皇帝自己卻不知道?!?/u>
后來,魏征被升任尚書左丞。這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diào)查此事。結(jié)果,查無證據(jù),純屬誣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轉(zhuǎn)告魏征說:“今后要遠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蔽赫鳟敿疵孀嗾f:“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xié)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么國家興亡,或未可知?!辈⒄埱筇谝棺约鹤髁汲级灰?/u>忠臣。太宗問道:“忠臣和良臣的區(qū)別是什么?”魏征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并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碧邳c頭稱是。
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nèi),絕無僅有。便告訴了太宗,請求將其納入宮中,備為嬪妃。太宗便下詔聘妃。但是,魏征聽說這位女子已經(jīng)許配陸家,便立即入宮進諫。他說:“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應(yīng)當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您居住在宮室臺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您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饑寒之患;您現(xiàn)在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也有室家之歡?,F(xiàn)在鄭家的女兒,早已許配了陸家,陛下沒有詳細查問,就要把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太宗聽后大驚,非常內(nèi)疚,決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齡等人卻認為鄭氏許人之事,子虛烏有,堅持詔令有效。陸家也派人遞上表章,聲明以前雖有資財往來,并無訂親之事。這時、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征詢問。魏征直截了當?shù)卣f:“陸家否認這件事,是害怕陛下以后打擊報復他。這是很清楚的。沒什么好奇怪的?!碧谶@才恍然大悟,便堅決地收回了詔令。
由于魏征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后來,魏征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边€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
貞觀六年,群臣都請求太宗去泰山封禪。想要以此炫耀功德和國家富強,只有魏征表示反對。唐太宗覺得奇怪,問魏征:“你不主張進行封禪,是不是認為我的功勞不高、德行不尊、中國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豐、祥瑞末至嗎?”魏征回答說:“陛下雖有以上六德,但自從隋末天下大亂以來,直到現(xiàn)在,戶口并未恢復,倉庫尚為空虛,而車駕東巡,千騎萬乘,耗費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況且陛下封禪,必然各國也會派使者來參加,邊遠地區(qū)的君長也要扈從。而如今中原一帶,人煙稀少,灌木叢生,萬國使者和遠夷君長看到中國如此虛弱,難道不會產(chǎn)生輕視之心嗎?如果賞賜不周,就不會滿足這些遠方來人的欲望;免除賦役,也遠遠不能報償百姓的破費。如此僅圖虛名又極其浪費的事,陛下為什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幾個州區(qū)暴發(fā)了洪水,封禪之事也只好從此停止。
中牟縣丞皇甫德參向太宗上書說:“修建洛陽宮,勞弊百姓;收取地租,數(shù)量太多;婦女喜梳高髻,宮中所化?!碧诳吹街蟠笈瑢υ紫鄠冋f:“德參想讓國家不勞役一個人,不收一分租賦,富人沒有發(fā)財?shù)臋C會,才符合他的心意?!被实巯胫位矢Φ抡u謗之罪。魏征諫言:“自古以來,給皇帝上書不偏激,不能觸動皇帝的心??裢娜苏f的話,圣人選擇善言而去遵從。請陛下想想這個道理?!弊詈筮€強調(diào)說:“陛下最近不愛聽直言,雖然有時勉強包涵,但是已經(jīng)不像從前那樣豁達自然?!碧铺谟X得魏征說得入情入理,便轉(zhuǎn)怒為喜,不但沒有對皇甫德治罪,還把他升了官。
貞觀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編寫的《隋書》、《周書》、《梁書》、《陜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書》的序論、《梁書》、《陳書》和《齊書》的總論都是魏征所撰,時稱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請求解除侍中之職。唐太宗雖將其任為特進這一散職,但仍讓其主管門下省事務(wù),其俸祿、賞賜等一切待遇都與侍中完全相同。
貞觀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zhí)政初到當前為政態(tài)度的十個變化。他還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見可欲則思知足,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jié),在宴安則思后患,防擁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u>
貞觀十六年(642),魏征染病臥床,唐太宗所遣探視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節(jié)儉,家無正寢,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征營構(gòu)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地說:“人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F(xiàn)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