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外出坐車,由于天氣不好,路上比較擁堵,我找個位置在最后一排坐下,也許是車廂里太沉悶,人們有點閑得無聊,我旁邊一位年輕女士拿出手機開始打電話,差不多整整打了半個多小時,不知道旁邊的人有何感受,至少我是受不了了。
電話那頭應該是這位女士的孩子,今天上午剛考完期末考試,兩三句開頭后就聽這位女士開始在電話這頭詢問孩子的考試情況,問得非常詳細,媽媽居然可以例出應用題的題型,比如今天出的是不是兩個人走路的題,一個人先走多久,后面那個人開始走?電話那頭的孩子大致描述了下,好像是兩列火車相向而行吧,我不由得佩服這位媽媽對題型的掌握,接下來媽媽又詢問了孩子其他題做得如何,比如填空什么的?我都懷疑媽媽是位小學老師了,用的詞非常專業(yè),感覺那題都是媽媽出的。詢問完數(shù)學考試,媽媽又開始詢問語文考試的內(nèi)容,包括孩子有個艱難的艱沒寫上,媽媽都在電話里對孩子進行了輔導,而作文的題目則被媽媽一下子猜到,就是寫觀察日記,媽媽說寫小螞蟻搬家,我給你說過哦,孩子在那頭也說寫的是這個。
把兩門科目全部問完了,媽媽心里應該對分數(shù)有了個底,對孩子沒做好的題,媽媽一直說沒關系,就是填空,只有幾分。接下來開始獎勵兒子了,孩子應該才回到家,而孩子的爸爸可能也在玩電腦,只聽媽媽說讓你爸爸把ipad給你玩,辛苦了,今天就盡情地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媽媽的口氣充滿著驕傲與沾沾自喜,而我在旁邊則很無語。
好不容易把兒子的電話掛掉,媽媽又開始給另一位朋友或是親戚打電話,詢問一個女孩的英語成績,大概對方說孩子考了93分吧,而這位女士則說自己兒子上次只考了93分,把自己氣壞了,感覺對方也不想說太多,這位女士只說了幾分鐘便掛了電話。
雖然只有三十多分鐘的對話,但從媽媽在電話里對孩子所說的真的看到中國家長在教育上的硬傷。
從媽媽對孩子的輔導中可以看出孩子大概在二三年級左右,孩子在電話里對媽媽是十分依賴的,學習上都是媽媽在輔導,感覺孩子的成績和考試都在為媽媽,非常地被動,說到?jīng)]做起的題,孩子在電話那頭應該比較惶恐,媽媽剛在這邊不停地安慰孩子。不知道這位媽媽是否會一如繼往地堅持下去為孩子輔導其他科目,當她能力達不到時,孩子沒有了拐杖又該怎么辦?我們經(jīng)??吹胶芏嘈W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升了初中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在小學階段的保姆式陪讀有很大的原因。
學習在媽媽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成績好了,干什么都可以。今天這位媽媽在兒子匯報考試情況后,判斷孩子考得不錯,于是給孩子了最大的恩典,玩ipad。不知道孩子得到這個獎勵后會怎么想?看來學習好的獎勵就是玩游戲。既然爸爸也在家,為什么不把先生拉到教育孩子的隊伍中呢,讓爸爸陪著孩子游戲或做點其他事情,一家人都打游戲,以后要是真出了有網(wǎng)癮的孩子媽媽可能哭都哭不出來。同時我在想,要是孩子今天沒考好,媽媽是不是會在電話這邊大發(fā)雷霆,讓孩子好好反思?媽媽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成績?我不清楚,也不好評論。
攀比。媽媽的第二個電話打給了另一個家長,比來比去就是孩子的成績。要是孩子知道了,他們會如何想?孩子學習到底是誰的事,學習的目的是為什么?孩子的學習成績居然現(xiàn)在成了家長們攀比虛榮的砝碼。
短短的車程,讓我深深感受了一次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我們的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學習?
小學階段,是孩子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成績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1至3年級,相反,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才是這個時期培養(yǎng)的重點,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們經(jīng)歷了從游戲到系統(tǒng)學習的階段,小學和幼兒園學習內(nèi)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紀律性等都有很大的區(qū)別,而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nèi)ミm應校園生活,學會接觸同學、老師,學會接照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如什么樣的字才算寫得好?怎樣上課才算是認真了?回家應該怎樣做作業(yè)?這都是定標準,只有標準定好了,孩子才知道怎樣去學習,這是其一;
其二,為誰而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F(xiàn)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為什么學習,反正成績好了,家長就高興,孩子是為家長而學習,為家長而考試,完全沒有一個學習的目標,也沒發(fā)現(xiàn)學習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長期下去,當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時,孩子可能就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了。這個時期,建議家長們要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方向和樂趣,這才是這個階段家長所做的。
第三,學習是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而不是賭博。今天這位媽媽,居然都能猜出題型來,我們不能不說媽媽在孩子學習上的用心,但這種偶然的幸運是否會一直眷顧孩子呢?作為家長,更多的是增加孩子的知識面,如果從應試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位家長的作法沒什么不可,但以后的題海大戰(zhàn)孩子是否能適應?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孩子思考,通過各種渠道擴大孩子的見識,讓孩子主動去探索,使孩子在應試教育中以不變應萬變。
那這個考試后的電話該怎樣打呢?其實媽媽完全沒必要在喧鬧的公交上給孩子打這個電話,畢竟公交車上是公共場合,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聽別人的家事的,我是被她堵在最后一排了,被迫聽了幾十分鐘;媽媽可以在比較清靜的地方給孩子悄悄打個電話,這也體現(xiàn)了家長的素養(yǎng),問下孩子今天考試的狀態(tài),不用去猜分數(shù),畢竟成績還沒下來,你猜得高,萬一考得不好呢,孩子是不是會很失望,告訴孩子考完了就不要想考試的事情了,下午自己是準備怎么安排的?這就是給孩子一個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不要媽媽全給孩子安排完了。最后考試成績出來了,再幫孩子分析考試中的得失,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個提高的機會。
一點點感想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與孩子一起成長!
電話那頭應該是這位女士的孩子,今天上午剛考完期末考試,兩三句開頭后就聽這位女士開始在電話這頭詢問孩子的考試情況,問得非常詳細,媽媽居然可以例出應用題的題型,比如今天出的是不是兩個人走路的題,一個人先走多久,后面那個人開始走?電話那頭的孩子大致描述了下,好像是兩列火車相向而行吧,我不由得佩服這位媽媽對題型的掌握,接下來媽媽又詢問了孩子其他題做得如何,比如填空什么的?我都懷疑媽媽是位小學老師了,用的詞非常專業(yè),感覺那題都是媽媽出的。詢問完數(shù)學考試,媽媽又開始詢問語文考試的內(nèi)容,包括孩子有個艱難的艱沒寫上,媽媽都在電話里對孩子進行了輔導,而作文的題目則被媽媽一下子猜到,就是寫觀察日記,媽媽說寫小螞蟻搬家,我給你說過哦,孩子在那頭也說寫的是這個。
把兩門科目全部問完了,媽媽心里應該對分數(shù)有了個底,對孩子沒做好的題,媽媽一直說沒關系,就是填空,只有幾分。接下來開始獎勵兒子了,孩子應該才回到家,而孩子的爸爸可能也在玩電腦,只聽媽媽說讓你爸爸把ipad給你玩,辛苦了,今天就盡情地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媽媽的口氣充滿著驕傲與沾沾自喜,而我在旁邊則很無語。
好不容易把兒子的電話掛掉,媽媽又開始給另一位朋友或是親戚打電話,詢問一個女孩的英語成績,大概對方說孩子考了93分吧,而這位女士則說自己兒子上次只考了93分,把自己氣壞了,感覺對方也不想說太多,這位女士只說了幾分鐘便掛了電話。
雖然只有三十多分鐘的對話,但從媽媽在電話里對孩子所說的真的看到中國家長在教育上的硬傷。
從媽媽對孩子的輔導中可以看出孩子大概在二三年級左右,孩子在電話里對媽媽是十分依賴的,學習上都是媽媽在輔導,感覺孩子的成績和考試都在為媽媽,非常地被動,說到?jīng)]做起的題,孩子在電話那頭應該比較惶恐,媽媽剛在這邊不停地安慰孩子。不知道這位媽媽是否會一如繼往地堅持下去為孩子輔導其他科目,當她能力達不到時,孩子沒有了拐杖又該怎么辦?我們經(jīng)??吹胶芏嘈W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升了初中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在小學階段的保姆式陪讀有很大的原因。
學習在媽媽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成績好了,干什么都可以。今天這位媽媽在兒子匯報考試情況后,判斷孩子考得不錯,于是給孩子了最大的恩典,玩ipad。不知道孩子得到這個獎勵后會怎么想?看來學習好的獎勵就是玩游戲。既然爸爸也在家,為什么不把先生拉到教育孩子的隊伍中呢,讓爸爸陪著孩子游戲或做點其他事情,一家人都打游戲,以后要是真出了有網(wǎng)癮的孩子媽媽可能哭都哭不出來。同時我在想,要是孩子今天沒考好,媽媽是不是會在電話這邊大發(fā)雷霆,讓孩子好好反思?媽媽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成績?我不清楚,也不好評論。
攀比。媽媽的第二個電話打給了另一個家長,比來比去就是孩子的成績。要是孩子知道了,他們會如何想?孩子學習到底是誰的事,學習的目的是為什么?孩子的學習成績居然現(xiàn)在成了家長們攀比虛榮的砝碼。
短短的車程,讓我深深感受了一次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我們的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學習?
小學階段,是孩子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成績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1至3年級,相反,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才是這個時期培養(yǎng)的重點,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們經(jīng)歷了從游戲到系統(tǒng)學習的階段,小學和幼兒園學習內(nèi)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紀律性等都有很大的區(qū)別,而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nèi)ミm應校園生活,學會接觸同學、老師,學會接照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如什么樣的字才算寫得好?怎樣上課才算是認真了?回家應該怎樣做作業(yè)?這都是定標準,只有標準定好了,孩子才知道怎樣去學習,這是其一;
其二,為誰而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F(xiàn)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為什么學習,反正成績好了,家長就高興,孩子是為家長而學習,為家長而考試,完全沒有一個學習的目標,也沒發(fā)現(xiàn)學習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長期下去,當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時,孩子可能就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了。這個時期,建議家長們要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方向和樂趣,這才是這個階段家長所做的。
第三,學習是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而不是賭博。今天這位媽媽,居然都能猜出題型來,我們不能不說媽媽在孩子學習上的用心,但這種偶然的幸運是否會一直眷顧孩子呢?作為家長,更多的是增加孩子的知識面,如果從應試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位家長的作法沒什么不可,但以后的題海大戰(zhàn)孩子是否能適應?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孩子思考,通過各種渠道擴大孩子的見識,讓孩子主動去探索,使孩子在應試教育中以不變應萬變。
那這個考試后的電話該怎樣打呢?其實媽媽完全沒必要在喧鬧的公交上給孩子打這個電話,畢竟公交車上是公共場合,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聽別人的家事的,我是被她堵在最后一排了,被迫聽了幾十分鐘;媽媽可以在比較清靜的地方給孩子悄悄打個電話,這也體現(xiàn)了家長的素養(yǎng),問下孩子今天考試的狀態(tài),不用去猜分數(shù),畢竟成績還沒下來,你猜得高,萬一考得不好呢,孩子是不是會很失望,告訴孩子考完了就不要想考試的事情了,下午自己是準備怎么安排的?這就是給孩子一個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不要媽媽全給孩子安排完了。最后考試成績出來了,再幫孩子分析考試中的得失,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個提高的機會。
一點點感想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與孩子一起成長!
0
寫得好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