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陷阱設不得
【案例】這段時間,遇到了這樣一位學生和家長:該學生的家庭條件不能算好,母親是靠送奶掙些零花錢,父親是靠每天在外打零工養(yǎng)家糊口,因此家中缺少了對學生的正確教育,致使該學生養(yǎng)成了一些壞毛病,并且還自認為自己做的都對。一次,在外面惹了事情,和外面人打架,我們把家長通知來之后,把情況都一一告知了家長,并讓家長回家后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多加教育,否則后果是比較嚴重的。而家長聽了很不當回事,只是說我們家長把這件事情解決了就可以了,我們沒時間管他,你們管吧。誰知三天后他在和人爭吵的時候被人打了,也沒有多嚴重,只是一些小打小鬧而已,誰知該家長竟然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要找這個人事,要索賠,根本不說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錯。反過來看這個學生,只是低著頭,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最后經(jīng)過處理,事情算是平息了。
【反思】想想這件事情的前后,不得不為一些家長的“溫柔式的陷阱”擔心,他們好象認為一切都袒護著自己的孩子就是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而不去正確地認識和處理事情,不把事情的發(fā)生當作教育孩子進步的途徑。許多家長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以為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guān)心和愛護。殊不知,這等于給孩子挖掘了一個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剝奪了失敗和挫折的機會,因而不能健康成長甚至靈魂扭曲。不讓孩子學摔跤,孩子就永遠不會走路。馬克思說得好:“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jīng)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彪m然這個學生不是經(jīng)歷正當?shù)拇煺?,但作為家長應該教育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應該把精力用到學習和正確的做人上,而不能因為孩子惹了事就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結(jié)果只能是害了孩子。
【方法引領】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如何施教呢?
1、 學會冷靜。孩子在青春期或成長時期犯錯誤是難免的,但面對錯誤我們作為家長不能沖動,要冷靜下來去處理,不能推卸責任,不能置之不理。當自己冷靜下來后,孩子才能跟著思考問題,才能在其中接受反思。
2、 學會擔當。孩子是未成年人,可能不懂得事情的擔當,作為家長,要學會擔當,擔當實際上是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家長在孩子面前擔當實際上就是用身教告知孩子學會承擔責任。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群體,群體中生活都應該有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淡薄的人不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擔當,學會承擔責任。
3、 學會溝通。許多家長處于一種庇護,總會在孩子有問題的時候護著自己的孩子,完事后又缺乏和孩子溝通教育,在孩子內(nèi)心出會覺得事情就這樣簡單,因此以后可能仍會出現(xiàn)問題。作為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行為,并及時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走,避免孩子一錯再錯。
4、 學會換位思考。孩子出現(xiàn)問題主要還是自主意識在起作用,沒有思考對方,當自主意識占上風時,一般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因此在日常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滲透換位思考的思想,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換位思考,當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xiàn)另一種轉(zhuǎn)機。
當前有許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慣了嬌生慣養(yǎng),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使得家長忽略了對孩子的正確人生觀教育,忽略了對孩子的戰(zhàn)勝挫折和失敗的教育,實際上,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磨練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煉人,使人學到很多終生有益的東西。因此,作為家長,要用自己的身教來影響孩子,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楷模,千萬不要再給孩子設這樣的“溫柔陷阱”了。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