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一、不用否定詞 面對年幼的孩子,我們說“不要做什么”,孩子是無法真正明白該怎么做的。比如我們告訴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后不要把玩具“隨手亂放”或者“亂扔”,很小的孩子可能無法真正理解“亂放”、“隨手亂扔”。比如,我們對一個個性很強、容易“欺負”別人的孩子說:“不要欺負別人”、“要和同學好好玩”,那什么是“不欺負”,他可能仍然理解不了,不欺負該怎么辦?他也不清楚。所以,面對年幼的孩子時,我們不要使用否定詞,而是要對孩子說應該做什么,具體怎么做?! ?
- 方法二、具體、明確,讓孩子可以理解 不用否定是不是就足夠了,還不是,對于我們一些肯定的要求,年幼的孩子可能也理解不了,仍然不知道按照要求自己具體該怎么做。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不要隨手亂放,要把它“放好”,那“放好”是什么意思?孩子可能依然理解不了。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玩完玩具之后應該把玩具放回原來擺放玩具的地方,放的時候該怎么擺放(最好能給孩子做個示范)。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不要欺負別的同學,那就要告訴他怎么是不欺負,比如告訴他:想和別的同學打招呼可以先喊別人的名字,然后在和別人說話,而不需要用手去拍打別人(孩子打別人有時可能是想和別人交流);在和別人一起玩耍、做游戲要適當用力(這種就一定要示范了,對于用力孩子是很難把握的,比如你推他一下,讓他大概體會一下什么樣的力是適當?shù)?,什么樣的力可能會讓別的小朋友感到很疼或者摔倒)?! ?
- 方法三、允許選擇 作為孩子,不管年齡多大,他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首先應該把他(她)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他們會有自己的喜好,會有自己安排,會有自己的選擇。比如,你說,跳跳球太臟了,等我給你洗了再玩,你先去玩小汽車吧,可是孩子可能只想玩小汽車。如果你提供的建議孩子不接受,你有暫時忙著,那不妨告訴他(她)想玩可以,但我現(xiàn)在沒有時間給你洗,你需要先把球洗洗(不要期望小孩子能想你期望的那樣洗的很干凈),等一會我再幫你洗一下,然后才能玩。當然,等孩子“洗完”了,你就要抽出時間再幫他處理一下。再如,孩子造成要上學,你給他拿了一件藍色的衣服,可他不穿,非要穿綠色的,你可能會說:藍色的好看,綠色的不好看,或者藍色的太薄,容易凍著。結(jié)果他就是不停,又哭又鬧,他(她)不高興,你也很上火。如果只是顏色的問題,不妨尊重他(她)的選擇,想像看:對這個問題而言是你認為好看的衣服重要還是孩子的快樂重要?如果的確是因為衣服薄、擔心孩子凍著,那就告訴他(她),你可以穿綠色的衣服,但是要再加另外一件衣服在里面,因為如果不加別的衣服,我擔心你會凍著?! ?
- 方法四、讓孩子有一個結(jié)束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遇到孩子在“該結(jié)束”的時間而不結(jié)束,“該開始”而不開始的問題。比如,該吃飯了,孩子卻在興致勃勃地看動畫片,該做作業(yè)了,他卻饒有興趣地在玩玩具車……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去看:一個是實現(xiàn)和孩子約定時間,比如,玩30分鐘,然后開始做作業(yè),在時間快結(jié)束時,提前5分鐘提醒一下孩子——時間快到了,一會準備寫作業(yè);另一個就是提前和孩子商定時間的時候,考慮一下孩子要做的事,如果孩子要看動畫片,動畫片的長度是35分鐘,而我們和孩子商定30分鐘之后去做另一件事就不太合適,因為在30分鐘時孩子還沒有看完,甚至可能正看到興致勃勃。試想,作為成人,如果我們正興趣正濃地、投入地做一件事,有人強行要求我們停下來去做另一件事,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會如何?
-
方法五、別拿孩子的話當耳旁風 有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個孩子要氣死我了,總拿我說的話當耳旁風,和他(她)說話他有時一點反應都沒有。這時我們就要問了: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可能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正沉浸在自己所從事的那件事當中,這是好事,說明孩子的注意力水平高,用不著因此上火、生氣。另一種就是孩子在無意中效仿了我們,試回憶一下,從孩子小時候開始當孩子給我們說話或者讓我們看一件東西時,我們有多少次是一邊看報紙、看電視或忙著手里的活計,一邊敷衍地說:“嗯”、“是”、“好”的?當我們問孩子話時,我們又有多少次是停下手里所有的事,坐下來,專注的去和孩子交流的?如果我們一直在敷衍孩子,如果我們一直沒有專注的去和孩子交流,那我們能抱怨孩子把我們的話當耳旁風嗎?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養(yǎng)成七個好習慣 決定孩子一生命運 [2014-01-15 16:52:0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