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雅各.盧梭(1712-1778)瑞士兼法國籍的哲學家、作家、政治理論家。他寫于1757年的著作《愛彌兒》于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chǎn)階級國家,影響巨大。他的經(jīng)典語錄:“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迸c他的核心智慧共同給了我很多教育孩子的感悟。
第一,教育孩子一定要堅持自然教育。盧梭強調(diào):“對孩子進行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孩子的自然本性,即順應孩子身心自然本身發(fā)展的特點進行教育,他反對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強迫孩子接受教育,干涉、限制孩子的自由發(fā)展?!蔽覀儸F(xiàn)在對孩子的教育,所犯的錯誤就在于,沒有堅持自然教育,直接進行社會化、成人化的教育,盲目的拔高對孩子的各方面要求。為了讓孩子快速長大,快速學會各種所謂的生活本領(lǐng),常常做一些違背“慢養(yǎng)孩子,靜待花開”的事,對孩子的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理智和耐心。通過學習,我們絕不能再犯類似的低級錯誤,一定要堅持自然教育,學會順應孩子的自然本性,即順應孩子身心自然本身發(fā)展的特點進行教育。
第二,教育孩子一定要堅持個性化、針對性教養(yǎng)。盧梭提出:“必須了解每個兒童的個性特征,尊重兒童,采取適當?shù)姆椒▉硎┙蹋桓鶕?jù)男女的個性差異,實施不同的教育?!边@其實就是對我們?nèi)寮宜枷氲膭?chuàng)始人孔子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最好解釋。這一道理,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陌生,可是我們卻常?!懊髦史浮?,不是不知道,就是不落實。從孩子開始上學起,我們常常受學校教育統(tǒng)一化,模式化的影響,一步一步的開始偏離“因材施教”的方向,家長眼中的孩子已不再是上學前的樣子,不再從自己孩子的各種實際情況出發(fā),而是根據(jù)孩子在學校的考試成績,與別家孩子的各種比較,學校老師的各種小報告等等出發(fā)進行教養(yǎng);特別是現(xiàn)在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就開始一味的強調(diào)“教育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學校老師、同學都會有意無意間笑話發(fā)育較晚、反應稍慢、還不太適應學校學習、生活能力的孩子,如果我們家長還是片面的認為,別家孩子能做到的,我家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通過認真學習和反思,我堅信教育孩子一定要堅持個性化、針對性教養(yǎng),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從自己孩子的性別、年齡、身體、心理,喜好、優(yōu)劣勢等出發(fā),特別是牢記阿甘老師(王仕民)的一句話:“相信自己播下的是好種。”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