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獨立生存能力話題的溝通
-----一個帆布袋的故事
孩子年齡:11歲
對話時間:2012年4月
17:00走在放學的路上,前面有一對祖孫兩,奶奶年紀很大了,走路很慢,幫孫子背著書包,而那位學生卻很悠然的走著路。
媽媽:一勉,看前面的祖孫倆,奶奶那么大年紀了,還幫著小男孩背著書包,那個小男孩好像已經很習慣奶奶幫他背書包了。
女兒:是啊,媽媽。那個書包應該是由小男孩來背才對。
18:30晚上吃了晚飯,女兒準備寫作業(yè)了,走到媽媽面前很自然的說:
女兒:媽媽,我想要一個可以手提的帆布袋,裝我的書或者作業(yè)本。我的書包太沉了,需要分一部分作業(yè)本出來單獨提。
媽媽:家里好像有紙袋和無紡布袋可以用。
女兒:可是我覺得帆布袋裝起書不容易弄亂,下雨了也不容易淋上雨。
媽媽:你覺得帆布袋很有必要來買,對嗎?女兒:是的。就是那種我和您一起在文具店里面看到過的20元的帆布袋。
媽媽:哦!那個帆布袋我也喜歡,當時是想給你買的,可是我當時覺得家里有類似的袋子,所以當時忍住了,沒買。而且當時你沒有很強烈的要求媽媽買,媽媽心里還挺高興的,覺得你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女兒:(低著頭,沒說話。)
媽媽:對了,之前媽媽給你買了塑料文件袋,如果把作業(yè)本放進文件袋,這樣用無紡布袋提著就不會淋濕,也不會把作業(yè)本弄亂了。這樣你可以為家里節(jié)省20元錢呢!女兒:(表現出了些許興趣)恩,是的,媽媽,以后我用文件袋來放作業(yè)提著去學校。帆布袋我不買了。媽媽,我以后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媽媽:寶貝,我們今天放學路上看到的祖孫倆,正如剛才你想買帆布袋對我提出要求一樣,如果我同意了,我和那個奶奶一樣,用愛的名義溺愛你,讓你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學不會獨立生存的能力。那你是想成為一個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人?還是事事由父母包辦,等大學畢業(yè)以后仍然要依靠父母生存的人呢?女兒:(眼睛放著光看著我)媽媽,我想成為一個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人。
媽媽:寶貝,我很高興你有這樣的選擇,而且我覺得將來你一定是這樣的人。20塊錢不多,我們承擔的起,現在也可以給你買,可是因為這一次的滿足,你失去了朝這個目標前進的機會;如果你自己可以說服自己不去買,你不僅為家里節(jié)省了20元,更重要的是你離具備這個能力的期限越來越近了。女兒:媽媽,我有些明白了,但20元的帆布袋和獨立生存能力有什么關系?
媽媽:20元的帆布袋,鍛煉的就是“自我管理能力”,比如:今天媽媽爸爸今天都出差不在家,家里只有你一個人,如果你具備了自我管理能力,就可以把學習和生活有序的安排好,管理好自己和時間的關系,那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女兒:(似在思考什么? 但是很開心)媽媽,我真的可以做到自己獨自生活嗎?
媽媽:當然可以,只要具備了獨立生存能力就沒問題。今天鳳凰新聞說復旦大學大一學生因為厭世而跳樓的事件。如果這個大學生學會了獨立生存的能力,相信他不管在哪里都會應對各方面的壓力,快樂的學習和生活。女兒:(心情很好)媽媽,我懂了,今天的20元帆布袋,明天我就可以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聽到女兒的話,我給了女兒一個滿滿的擁抱。
歡迎關注常霞建立的公益性的公眾微信:家庭教育交通溝通
“家庭教育交通溝通”QQ群:33518062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