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常有的疑惑是:為什么從前那個聽話的孩子會變得如此叛逆?其實太乖的孩子未必是好事,他們只是在順從撫育者的需要。
有 一個農(nóng)村考出來的研究生,說話的聲音很小,口齒也不清,嘴巴像被什么包住。他說他和母親的關(guān)系很好,是母親驕傲的好孩子。家里還有一個姐姐,從小就和媽媽 吵架。很奇怪,一個和父母關(guān)系良好的孩子,會如此膽小怯懦。男孩的臉上有一道疤,他說那是他四歲不到時的一次意外。他隨母親到地里做農(nóng)活,媽媽在前面拿著 鐮刀,他跟在身后,突然想起有句話想對媽媽說,就往前走了幾步,媽媽的鐮刀一不小心劃傷了他的臉,頓時鮮血直流,把眼睛的視線都遮住了。他開口的第一句話 卻是:媽媽,我不疼?;貞浲拢两袢杂幸环N驕傲的情緒,為自己的懂事,為自己小小年紀卻能充當一個保護者。
這是一個讓人聽了心痛的故事,卻又那么真實那么常見。這個孩子其實是媽媽情緒上的照顧者。當撫育者自身情緒這一部分發(fā)育得不好的時候,雖然他們常以恩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孩子的生命中,賜以衣食,但是孩子往往反過來充當照顧者情緒的角色。這也就是孩子長大后壓抑的根本原因。
那 個鮮血直流,還對媽媽說不疼的小男孩成年后成績優(yōu)異,一直保持著讓母親心頭驕傲的資本。后來,他戀愛了,交了一個女朋友,卻沒有絲毫戀愛中的甜蜜,反而覺 得很疲憊。他說他請她吃飯,給她買水果,請她看電影,把她照顧得很好。他對她說,你安慰一下我,我好累,她說就不就不。他覺得沒辦法接受。雖然他很她, 但是為什么她不能給予他想要的安撫?她的同室好友都說他會是一個好老公,但不是一個好戀人。為此,他困惑極了。
他是在談朋友嗎?他是在找母愛。動物界中的雄性在擇偶時,會顯示出自己最強悍最美麗的一面,而不是示弱。父母沒得選,但是當戀愛時,我們童年時所缺的都期待在另一半身上得到彌補。所以有人說,婚姻是一場漫長的心理治療。
這個從農(nóng)村考出來的研究生,在親密關(guān)系中,是一個典型的順從者。順從者怕被拋棄,怕被別人傷害,怕別人生氣,怕處罰,怕被貶低……他一直順從他的母親,也一直壓抑自己。
我們順從是希望我們順從的對方對我們贊許。順從者過于認同別人的損失,如果他們有界限,對方認為他們受傷了,這個人就不能堅持了,原有的界限就松動了,新的壓抑就產(chǎn)生了。一味順從的人讓自己擔負太多的責任而設(shè)下太少的界限;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選擇,是來自內(nèi)心的恐懼。
當父母教導(dǎo)兒女對別人設(shè)立界限或?qū)θ思艺f‘不’是壞事時,他們所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別人可以在他們身上為所欲為”。因此,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毫無防衛(wèi)能力地進入帶著邪惡的世界。那些邪惡常常以愛控制人、操縱人、剝削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也可能以各種不同的誘惑試探人。
在 這個世界里感到安全,小孩需要有能力說出下面的話:“不!”“我反對!”“我不要!”“我選擇不要那樣!”“停止!”“你這樣會傷到我!”“那是錯的!” “那樣不好!”“我不喜歡你摸我那里!”阻擋一個孩子說不的能力,將使那個小孩的一生殘缺不全。他們會對壞事說好。他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心。
父 母都是為了你好,父母吃的鹽巴比你吃的米粒都多,都是為了你的將來考慮,為什么就是聽不進去?你還小你什么都不懂,父母都是過來人你要相信父母,有時最愛 自己又最傷自己的偏偏是父母,完全承認父母是這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也知道不管他們的方式如何終歸是為兒女好。我們應(yīng)該理解感激回報,可有時,理解不代表認 同,愛里也伴隨了傷害。
這種想法誤導(dǎo)性很大,說得好像就因為這點愛,家庭關(guān)系里面就可以為所欲為,而家庭關(guān)系之外的人都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害 你一樣。不管在家庭關(guān)系的內(nèi)外,人和人之間都有經(jīng)濟或精神方面的依存關(guān)系,這就決定了就算和父母相處,和子女相處,都需要知識和技巧,家人之間的相處是需 要長期研習的大學問,因為'父母是愛你的'和'社會主義'一樣是口號,不是別的什么。這種口號給人一種天性的愛不需要經(jīng)營的錯覺,接合上已經(jīng)被扭曲的孝文 化,家人之間的愛生出霸權(quán)性。這么說似乎是很不近人情,但實際上,家是世界上最不講理的地方,家里的人情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受到逐漸畸形的傳統(tǒng)的污染, 更折射出肆無忌憚的自私和霸權(quán)。
其實我覺得不管人跟人是處在什么關(guān)系,都應(yīng)該平等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任何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哪怕這里的別人是你最親最愛的孩子。夫妻關(guān)系亦然。
在我們的義務(wù)教育里面,如果能適當給這個領(lǐng)域一些關(guān)懷,在大學教育里,用在四六級上的人力財力能分一些給家庭心理學指導(dǎo),那比一天到晚喊孝喊德強多了!誰不希望家庭和睦?光希望不學相處之道家庭就會自動和睦?(文/陳小熙)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