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學習的習慣
學習的核心是勇于創(chuàng)新。父母非常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但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和名次重要。有位高三老師,快退休了她對畢業(yè)班的同學說,你們是我?guī)У淖詈笠粚脤W生,我教了那么多學生,只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我有學生能考上北大清華,如果誰能考上,我就獎勵他1000元錢。這錢可是老師準備從自己的腰包里掏的,結(jié)果這一年班里有3位同學考上了北大清華,真是奇跡。老師便用3個信封裝了3000元錢遞到3個學生手中,執(zhí)意兌現(xiàn)諾言。學生推辭不下,說要給老師禮物,老師就說,我是要禮物,但不要你們花錢買的禮物,我要你們高中三年的課堂筆記、三年的家庭作業(yè)和三年的考試卷子。學生們說這沒問題,回家整理好就送給您。然后老師就開始研究這3個人的作業(yè)、筆記和試卷,發(fā)現(xiàn)一個共同點,不論是記筆記還是寫作業(yè)、考試,都是有條不紊、脈絡(luò)清晰,進而發(fā)現(xiàn)實際上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于學習習慣的好壞。中國科學院有位心理學專家王極盛,他專門研究高考狀元,我們談過多次,發(fā)現(xiàn)高考狀元實際上就是學習習慣好的人,所以學習習慣很重要。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有四個習慣是最基本的:第一上課認真聽講;第二獨立完成作業(yè);第三課后復習;第四課前預習。有這四個習慣的孩子,學習基本上都會很好。
最核心的習慣,就是怎么讓孩子愛學習,養(yǎng)成一種愛讀書、愛思考、愛質(zhì)疑的習慣。孩子在小的時候,好奇心很強,很好問,也很好說。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是一個胡說八道的年齡,而且是人越多就越愛說,所以,我們有些父母很害怕,老是叫孩子閉嘴,不許胡說。有一次講課時,我說提倡童言無忌、防止集體失語。課后就有一位當教師的母親問我,怎么能讓孩子瞎說呢?我兒子6歲上一年級,有一天老師就問,人身上什么是對稱的?很多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眼睛、鼻子、耳朵、眉毛,我兒子最后站起來就說人的屁股是對稱的,男孩子的小蛋蛋是對稱的,媽媽的……幸虧是老師及時打住了,才沒胡說下去,結(jié)果課后老師就找我談話。您看,我兒子這么小就烏七八糟了,長大了會不會變成流氓???我說,不會,6歲的孩子沒有流氓,他們的思維方式、推理方式和成人不一樣,不是邏輯推理而是頂針式的推理,我們不要用成人的思維來揣摩孩子的言行,也不要把兒童的特點當缺點。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一點,覺得他們在胡說八道而不讓他們亂說話,孩子好問、好說的天性就被壓抑了,好奇心也就沒了,又怎能養(yǎng)成熱愛學習、熱愛思考、熱愛質(zhì)疑的習慣?還談什么創(chuàng)新?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往往是開放式的,無拘無束的。兒童教育使命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發(fā)現(xiàn)兒童,解放兒童”。
我還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在中小學時代,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等于在心里裝了一臺成長的發(fā)動機,會影響到他的一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人一輩子不會感到寂寞,養(yǎng)不成讀書的習慣,人會一輩子不知所措。而如果父母讀書多,那我們的孩子讀書也會很多,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有些父母不要整天在電視機面前或是在麻將桌前沒完沒了,還要孩子考北大清華,這樣不行。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好榜樣,要將學習和讀書看成是一種享受,一件快樂的事情。當孩子在你的感染下也成為一位愛讀書的人,那你將是一位功德無量的父母,如果你讓你的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你就是一位成功的父母。
這里我再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能很鮮明地告訴大家怎樣來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好習慣。北京有個媽媽,她上五年級的兒子學習很不專心,寫一個小時的作業(yè)要站起來7回,一會兒打開冰箱吃點東西,一會兒打開電視看動畫片開始了沒有,一會兒站到窗前看風景,不到10分鐘就要動一會兒。這位媽媽在遠處看在眼里,心里也很著急,但她很擅長教育孩子。她就對孩子說,孩子,你是很聰明的,你如果努力肯定會學習得很好,但是我剛給你看了一下,你學習一個小時就停下7回做別的事,是不是有點多?。窟@小孩馬上有點不好意思,讓媽媽看見了,而且自己都沒意識到站起來了7回,是過分了。而這位媽媽最有水平的話還在后面,媽媽說,孩子啊,我看你寫一個小時的作業(yè)站起來3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想媽媽挺寬容的,還讓站3回呢,就說3回就3回。媽媽說軍中無戲言,你要是能做到寫一小時的作業(yè)站起來的次數(shù)不超過3回,那當天晚上6點的動畫片,你可以隨便看。兒子一聽特別高興,以前看動畫片的時候總是不踏實,就怕媽媽隨時會來阻攔,現(xiàn)在可以隨便看,當然很開心。他媽媽又說,先別著急,有獎勵就有懲罰,如果你超過了3次,當天晚上的電視包括動畫片就都不能看了,行不行?孩子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于是就一口答應了下來。一個星期下來,兒子有3天做到了,當天晚上就大搖大擺地坐下來看電視,很是自豪,但是有2天沒做到,那兩天到了6點鐘,心里就癢癢的,條件反射,想看動畫片。媽媽就說男子漢,說話算話,說什么都不能看。這一對比感受,孩子以后在寫作業(yè)的時候就非常注意了,知道站起來只有3次,得省著點用,一個多月后,這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基本上就不站起來了。這個故事很耐人尋味,我總結(jié)了這位媽媽習慣培養(yǎng)的成功之道,叫“加減法”,即: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掉壞習慣用減法。什么意思?你希望孩子有什么好習慣,你就鼓勵他,指導他,讓他把好的行為不斷出現(xiàn),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好習慣越牢固。美國有位教育學家說,培養(yǎng)好習慣就像纏纜繩,只要你每天纏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習慣就會變得牢不可破。改掉壞習慣也是,只有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才會一次改掉,更多的情況下需要一個過程,那就是遞減法。我在阿姆斯特丹看見還有店里賣毒品的,就很奇怪國家怎么能允許出賣毒品,人家告訴我那是賣給正在戒毒的人的,一下戒不掉憑著戒毒證來買,越買越少,這就是遞減法。有的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常常是要求過嚴,一棒子打死,不留余地,碰到上面的情況就會要求孩子一次都不許站起來。這時候,孩子站起來是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的,你越不讓他站起來他就越想站起來,就算你很有權(quán)威,站在孩子旁邊隨時監(jiān)視著,孩子不動了,但他也難以安心寫作業(yè),他耳朵還豎著,聽你什么時候走,所以效果很不好。允許他站3次,留有余地,做好了就獎,沒做到就罰,這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所以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最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方式是讓孩子自己知道這是他最需要的習慣方式,他愿意養(yǎng)成的習慣。
最后,我要說,幼兒園和小學是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中學則是另一個關(guān)鍵時期。對于中學生來說,特別要養(yǎng)成兩個好習慣:第一人生要有目標;第二做事要有計劃。這叫智慧型的習慣。哈佛大學有項調(diào)查顯示,一般學生中有3%的人有清晰長遠的目標,13% 的人有模糊的目標,十年后這3%的人成了美國社會的精英層,所以有沒有目標和計劃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分界線,中學生階段是人生奠基立向的關(guān)鍵時期,要特別注意智慧型習慣的培養(yǎng)。
http://ajm-engineering.com/kcms/blog/blog(王宏搜集整理)
相鄰博客
-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內(nèi)容與方法(孫云曉)之一 [2014-06-07 17:02:11]
-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內(nèi)容與方法(孫云曉)之二 [2014-06-07 17:03:55]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