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包辦代替---女兒煮無水之飯
35期湯麗梅 2014.6.29
今晚我們組進行模擬家長會讀書交流會。我突然想起幾年前楊良春老師在最后給我們介紹愛國華僑莊重文先生對“錢”做了耐人尋味的詮釋:人就像一個“1”字,這是安身立命之本,而金錢就像“1”字后面的“0”。
細想:我們?yōu)槿烁改傅?,就是給兒女留下再多的錢財,如果“1”字站不穩(wěn),那么后面無論跟著多少位數(shù)的“0”,也只等于一個“0”
現(xiàn)在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操心愛護過多,生活上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甘為孩子做牛做馬,不管孩子多大,不論大事小事,都替他們考慮全面,大多數(shù)干脆代勞。身為老師家長,什么家務活都沒讓孩子去做,忽視了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自主意識。記憶中的那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讓人心驚了:
那天放學后,我淘完米正想煮飯,由于急事我放下高壓鍋,就走了。女兒放學回來把沒放水的米放入高壓鍋開始煮了。天哪!我在大老遠就聞到濃濃的燒焦味。急忙到廚房看看。(那時女兒已經(jīng)把煤氣灶關了)只見女兒呆呆的站在那里,“什么燒成那樣?你有做過什么嗎?”我著急地問。她搖搖頭。我拿起高壓鍋發(fā)現(xiàn)是熱的,打開蓋子,里面的米都燒成炭了,高壓鍋也不成樣了“怎么回事?”我看著眼前的情景火冒三丈問。“我老師說今天是三八節(jié),在家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學會貼貼父母。我一放學就回來,發(fā)現(xiàn)你的飯沒煮,所以剛剛幫你煮飯了。我想悄悄幫你把飯煮了,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女兒緊張地說著。我知道責任都在自己的身上,絕對不能怪孩子的,我強壓住心中的怒火教她煮飯的步驟,我先表揚她能幫助父母做事情了,接著教育她今后做事情前要先學會觀察,思考……
我這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的缺陷:哎,平時包辦代替過多實際上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使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自立意識衰退了,最終是害了孩子。差點弄出事故了。
(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前不久在新華書店看到一則寓言故事《母獅訓子》內(nèi)容是這樣的:小獅子剛學爬行時,母獅子為了培養(yǎng)小獅子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就把孩子帶到山谷中鍛煉。小獅子站在一塊水邊高地上,母獅子出其不意地用力一推。小獅子跌落山澗,一種求生的欲望促使它竭盡出力掙脫了激流爬上岸。母獅子再次把它推到水中……母獅子如此反復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小獅子在母獅子的反復訓練下,練就了勇猛的生存本領。從母獅子訓子中,讓我得到更多的啟示。它看似無情卻有情,培養(yǎng)了孩子多么可貴的自主。)
老師家長,慚愧!??!不過有了這個家庭教育平臺的學習,相信大家在教育方面會更科學些。學員們都一致認為這次學習收獲多,感觸很深。
相鄰博客
- 幸福其實是一種感受 [2014-06-30 00:06:38]
- 給空間就是給發(fā)展 [2014-06-30 00:39:05]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