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訓斥孩子,你這么孤僻!怎么在社會上立足,你這么怪,怎么和別人相處!我們來看看孤僻性格者的無奈和成因,以及擺脫孤僻的方法。
性格孤僻者的自述
自述1
從小到大自己一直都是內(nèi)向孤僻的性格, 不知道怎麼跟別人溝通, 不知道該怎麼社交, 就算在家裡也一直關(guān)在自己房間里,活在自己的世界,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家裡管教嚴格, 但現(xiàn)在不會了, 可是陰影還在,我該怎麼克服? 自己也有著嚴重的完美主義, 一直害怕別人怎麼看我, 做錯一點小事情就會很內(nèi)疚很自責,然後就不敢再走下一步了, 同時也嚴重的缺乏自信, 任何事情都覺得自己不能,感覺自己好懦弱好沒用, 根本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 也害怕人群, 害怕人們用異樣眼光看我, 所以在外面的我都是一直低著頭,我該怎麼辦? 從小到大我對每個人都很好, 沒脾氣, 但我身邊很少朋友, 我很了解是因為自己不會社交, 不懂得怎麼跟別人溝通, 除非是很熟的朋友, 不然我就會一個人靜靜的坐在角落裡, 我一直熱情不起來, 不知道該怎麼跟別人混熟. 現(xiàn)在跟亞洲著名的音樂製作團隊學音樂只敢躲在幕後, 以後該怎麼面對人們?nèi)绾紊缃?
自述2
我們會對喜歡的人掏心掏肺的去好,我們也會對對自己好的人特別感激,永遠記著人家的好!
可是我們的內(nèi)心又那么的脆弱,如果自己最在意的人無意中傷害了我們,在別人看來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點打擊,可對我們來說卻是那么的致命,尤其是自己對最在意的人犯了錯,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化解的仇恨的機會,當自己真正清醒過來時,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卻已經(jīng)得不到別人的原諒了,那種感覺真的很絕望!沒有了活著的希望,自己恨自己....
我不怪她,不怪這個社會,我只怪我自己是個孤僻,什么都不懂的人...我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在乎的人原諒...可是我在別人眼里卻又是那么的怪異,我所做的事又那么的讓人討厭,如果不是很你深交很久的朋友,真的沒人會理解你的內(nèi)心,也不會徹底的原諒你,因為你只會讓人討厭!
有時候甚至連自己的父母不理解你,說你什么都不干,犯了錯就只會對你發(fā)火,責怪你明知故犯,裝瘋賣傻!所以我慢慢的對任何人都失去信心了,我也不再渴求被人理解,被人原諒了,我心里有過希望,沒遇到的話我會很平常的過我以前的生活..雖然我很孤僻,但是我不會給你們?nèi)魏稳颂砺闊幌M銈儎e給我們這樣的孩子希望,如果給了他希望他會比任何人都對你熱情,對你好,可一但這種希望破滅了,你會要了他的命!
看到上述的痛苦,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非常無奈,長大成人后,面對自身的缺陷,他們承受了諸多壓力,而是如何造成他們這樣的性格呢?
(1)本人氣質(zhì)因素。先天適應(yīng)能力差,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guān)。
(2)幼年不幸經(jīng)歷的影響。研究表明,父母離婚是威脅當代兒童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遭遇使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過早接受了人世間的煩惱、郁悶、焦慮的不良體驗,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一道很深的傷痕。他們只好通過封閉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較為安寧的空間。此外,在某些特殊的環(huán)境里,例如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親人突然離去,或父母吵架、不和睦,或經(jīng)常的訓斥,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這種壓力,也會使孩子變得不愿與人接觸,出現(xiàn)退縮、孤僻等現(xiàn)象。
(3)缺乏交際技能力和方法,導(dǎo)致人際交往的挫折。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斯認為,許多兒童不能與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生命的早期沒有學會基本的社會交往技能,從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別人交往。
這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遭到拒絕或打擊,如恥笑、埋怨、訓斥,使他們的自主性受到傷害,隨著這種失敗次數(shù)的增多,逐漸變得懼怕,對交往失去信心,與別人產(chǎn)生隔膜,在團體中找不到歸屬感,便把自己封閉起來。越不與人接觸,社會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鍛煉,結(jié)果就越孤僻。最后他們經(jīng)常處于壓抑、孤獨和冷漠之中,性格變得喜怒無常,難以自制,并且無法與他人進行溝通協(xié)調(diào)。
(4)撫養(yǎng)教育不當。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與遷就。當孩子哭鬧不愿去幼兒園時,父母就依順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得不到集體生活的鍛煉;有的家長怕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玩時吃虧(挨打、受氣),就整天把孩子關(guān)在家中,讓他獨自玩耍。
此外,父母的粗暴對待,伙伴欺負、嘲諷等不良刺激,使兒童過早地接受了煩惱、憂慮、焦慮不安的不良體驗,會使他們產(chǎn)生消極的心境甚至誘發(fā)心理疾病。 缺乏母愛或過于嚴厲、粗暴的教育方式,子女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會變得畏畏縮縮、 自卑冷漠,過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
下面就談?wù)効朔缕愿竦淖⒁馐马椇头椒ǎ?/span>
(1)正確進行家庭教育。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專家戴斯認為家庭是學習人際關(guān)系的第一所學校。也就是說,兒童與人交往的技能首先是在與家人的情感交流過程中形成,兒童會在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學會獲得愛和表達愛的方式,學到基本的說話方式、手勢、表情和交往方式。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既不能過分溺愛,也不能要求過嚴。過多指責,會捆住孩子的手腳,使其成為謹小慎微的人;過分溺愛易使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缺乏積極主動的進取精神。
(2)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和他人。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孤僻的危害,孤僻只能給自己帶來痛苦,沒有人生的樂趣,在社會上、工作終與人不能團結(jié)協(xié)作,終將被社會淘汰;另一方面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努力尋找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短處。
孤僻者一般都沒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有的自命不凡,不屑和別人交往;有的則過于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人, 交往中怕被別人譏諷、嘲笑、拒絕,從而不與別人交往。 這兩種人都需要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多與別人交流思想,溝通感情,享受朋友間的友誼與溫暖。
(3)學習交往技巧,優(yōu)化性格。主動找些相關(guān)書籍,學習交往技巧。同時多參加體育、文藝等集體活動,在活動中開放自我,真誠坦率地對待他人。要敢于與別人交往,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要有與任何人成為朋友的愿望。 這樣,在每一次交往中都會有所收獲,豐富知識經(jīng)驗,糾正認識上的偏見。
http://www.bamaol.com/Html/2014061609071283.shtm【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為何總看他不順眼呢? [2014-08-03 21:59:58]
- 和恐怖的爸媽怎么相處 [2014-08-03 22:01:0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