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6歲了,十分討人喜歡,并且是一位非常大方的小伙子。
一次下班,朋友提著別人送的禮物帶著兒子回家,路上遇見同事,同事問孩子:“小朋友你媽媽提的是什么好東西???”孩子二話沒說抓了幾把就大大方方的送給這位阿姨,同事高興的連夸孩子真懂事,真討人喜歡,孩子聽到表揚(yáng)以后也很高興。
可是,孩子的大方行為讓媽媽感到有些不適,因為朋友送的禮物比較貴重也比較稀少,可是讓兒子三下五除二的送出了不少,心里也確實有些心疼,但是還不能打擊孩子。
按說孩子能夠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的行為是值得表揚(yáng)的,這也說明了孩子心里想著別人。
今天的孩子大多都有一些自私,不愿意和別人共同分享自己的東西,特別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并且有的孩子不但不喜歡與別人分享,還會把自己喜歡的別人的東西據(jù)為己有,從來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也不管別人怎么想的,只要自己高興就好。
這位媽媽也是一位很細(xì)心的媽媽,她沒有批評指責(zé)孩子,而是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進(jìn)行了簡短的交談。
媽媽說:“兒子,你知道嗎,這些禮物是別人送的,并且不好買到的,你送給阿姨這么多,等以后沒有了怎么辦啊?”
兒子回答說:“媽媽,你這么有錢,以后咱再買啊”
媽媽無語。
如果給一個只有6歲的孩子長篇大論的講掙錢多么的不容易,好像是行不通,但是孩子的這種想法和大方的行為相比,卻形成了十分明顯的反差,同時,也說明了一個 比較嚴(yán)重的問題,那就是孩子之所以大方,并不是因為他能夠與別人分享,而是因為媽媽有錢,在孩子的認(rèn)知里面,認(rèn)為東西沒有了媽媽可以再買的。兒子的大方, 是由媽媽對兒子的大方而形成的,并不是真正的大方。
孩子的行為值得表揚(yáng)和鼓勵,可是,孩子的想法卻需要家長進(jìn)一步的去引導(dǎo),這也證明了一點,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關(guān)注孩子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思想,正確的思想一定會有良好的行為,可是好的行為不一定就會有好的思想。
http://www.hjzcn.com/Early/yelc/20120710/6646.html【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解讀孩子成長過程中敏感期的四大行為 [2014-09-23 18:13:08]
- 兩面派孩子如何引導(dǎo) [2014-09-23 18:15:03]
- 孩子膽小,怎么辦?如何看待? [2014-09-23 18:18:16]
- 孩子“害怕”就是“膽小”嗎 [2014-09-23 18:19:2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