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話:“哪壺不開提哪壺”。說的是專門說別人的短處,說不該說的話。
說到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長其實就習慣“哪壺不開提哪壺”,眼睛專門盯住孩子的問題,挑刺。比如,孩子回到家興沖沖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英語得了100分?!眿寢寱f:“不錯,可你數(shù)學才得了80分,數(shù)學你還要努力啊!”。一壺冷水潑向孩子。孩子興奮地跟你談起他想當歌唱家,你嘴一撇,斜著眼睛看了孩子一眼:“就你?五音都不全,算了吧!”。朋友表揚你的孩子聽話、懂事,你“謙虛”地說:“哪里!你可不知道他在家的那個淘氣呢!”不開的那壺不說不行嗎?你的孩子有心事,很想跟你說一說,可是說著說著,就來一句。不跟你說了,你知道孩子為什么不跟你說了嗎?你是不是又提哪個不開的壺了?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沒有不愿意說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聽孩子聽話的父母。很多家長能說會道,巧舌如簧,可是,面對孩子時卻不會說話了,因為,心里只有急、怨、恨。急,著急孩子沒有達到大人的期望值,怨,抱怨孩子不聽話,恨,恨鐵不成鋼。于是,和孩子說話時口不擇言,怎么解氣怎么說,唯恐把孩子的哪個短處和缺點沒說到,沒強調(diào)到位,也就是專門提孩子沒開的那壺。
所以,沒有不愿意說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聽孩子說話的父母。孩子興高采烈地想和你分享成就感和快樂時,如果你怕孩子翹尾巴,時不時地“打擊”一下,貌似是在教育,其實,你是在關(guān)閉和孩子繼續(xù)溝通的大門,不但如此,你還扼殺了孩子的自信心。正確的做法是欣賞孩子已經(jīng)開了的這壺水,期待著孩子下一壺水的沸騰。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靜心等待,把心中的焦慮、急躁和煩惱及時清空,倒出地方,讓心中撒入更多陽光,讓清風、雨露滋潤因攀比和虛榮逐漸干涸的心靈。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方法和策略的父母。放空自己,蹲下身去,多關(guān)注孩子吧,孩子的哪壺水開了就提哪壺,就與他一起沸騰。千萬不要再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MDU5MzU3Mw==&appmsgid=10000415&itemidx=1&sign=df852edc617c258c11261ed379d6975a&3rd=MzA3MDU4NTYzMw==&scene=6#wechat_redirect【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家教藝術(shù)】教你怎樣把女兒養(yǎng)的更漂亮! [2014-10-09 21:01:29]
- 家教藝術(shù):父母的語氣影響孩子一生 [2014-10-09 21:04:13]
- 做家長是種藝術(shù),家長必看的家教"十戒" [2014-10-09 21:05:2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