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把我學到的做了如下的幾點總結:
- 1.孩子的問題,必然是家長的問題。以前我總認為親子關系在家庭中是占第一位的,聽了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和看了幾本育兒的書,我才徹底地轉變我的觀念,認識到夫妻關系美滿穩(wěn)定才是家庭幸福的基礎,因為夫妻是家庭氣氛的締造者,孩子的教育者,夫妻二人是家庭穩(wěn)定的維護者。夫妻關系出了問題,這個家就會出很多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就會出問題。孩子接觸的負面情緒多的話,孩子也容易出現(xiàn)各種狀況。
- 在家庭中,只有夫妻和睦,教育觀念基本達成一致,孩子才能在家中找到安全感,他的情緒會較為安定,最終促成他的健康人格的發(fā)展和學習的進步。我和我先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觀點不一致,有分歧,通過課程的學習后,我做了些改變,我們私下里達成基本統(tǒng)一的觀點,教育孩子時站在統(tǒng)一立場,相處的更加和睦,孩子也感覺到了我們倆的變化,表現(xiàn)好了很多。
- 2.我認為,隔代教育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老一輩人養(yǎng)育孩子時,思想觀念落后,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容易溺愛孩子。事無巨細包辦,對孩子百依百順,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和以自我為中心。我覺得孩子應該自己從小帶起,實在太忙也請老人跟在身邊帶,因為0到6歲是孩子情感發(fā)展關鍵期,也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期。這時候嚴格要求孩子,立下規(guī)矩,顯得比較自然,孩子易接受,易形成好的習慣,并受益終生,假如錯過這個時期,再形成好習慣就相對困難很多。我孩子在5歲前是奶奶帶的,(當然了,奶奶帶孩子很辛苦,我也是很感激的),等我接回家后我發(fā)現(xiàn)要糾正他的一些壞習慣,比如說挑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3.親子關系,親子溝通。不做無效的溝通,養(yǎng)成認真傾聽孩子想法的習慣。多談些他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學校的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校情況。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很多時候做的都是無效溝通,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更愿意和朋友或懂他的人交流。但是如果在家庭中,我們溝通失敗的話,孩子的教育就無從談起了。如果孩子說:“我沒選上班干部,好難過!”如果你說:“這有什么號難過的,其實,沒選上更好,我們可以集中精神念書”。這樣孩子就會抱怨,他的父母不了解他,沒辦法和他們交流。但是如果你換種說法的話,是不是更好,你說:“是啊,不難過才怪呢(全然的接納和理解),你現(xiàn)在那么難過,媽媽該怎么做才能讓你快樂一點呢(傾聽他的需求)?”你這樣說話,聽起來是不是會舒服點,孩子愛聽,容易接受點?
- 這是我在培訓班的一點感悟,不足之處請多多指導!
本博客轉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轉][轉]一點感悟 [2014-10-15 05:54:24]
- [轉][轉]孩子,媽媽今天向你學習 [2014-10-15 05:54:38]
- [轉]一位父親寫給青春叛逆期女兒的詩歌 [2014-10-15 05:55:36]
- [轉][轉]用微信架起情感的橋梁 [2014-10-15 05:55:5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