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就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嚴與威信的問題。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依賴、最信任的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擴大、社會經(jīng)驗的豐富、價值觀的生成,父母親的形象會在孩子心中發(fā)生變化。在此階段,如果家長不注重自身修養(yǎng),教育方法不得當,過于權(quán)威甚至使用體罰等等,那么孩子盡管“人小”,卻“心明”。他們認為,不能從父母親那兒獲得引導(dǎo)和力量,會從心里對父母產(chǎn)生排斥和對立,不信任、不尊重家長,從行為上與父母親背道而馳??上攵?,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怎能溝通?家庭教育怎能如愿?其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那么在呢?明確家庭地位在孩子成長的需求中,除了生理、安全等需要外,有一個更重要的社會化需求,即被尊重的需要。我們不要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好似自己的附屬品,想怎樣就怎樣,這種思想是萬萬要不得的。孩子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員,他有被承認、被肯定的欲望。當你把他當作一塊寶石,那他就會熠熠生輝,如你把他當作一塊泥巴,那他最多只能糊上墻壁。比如一般情況下,我們家中來了客人,家長是不會把孩子鄭重介紹給客人的,總認為小孩子嗎,沒必要,一邊玩去。所以我們的孩子見了生人,性格內(nèi)向的忸忸怩怩、不見世面;性格外向的搗亂、胡鬧、瞎折騰,希望引起客人的注意,弄得家長難堪,客人尷尬。事后家長免不了怪罪孩子,孩子能從心底服氣嗎?能接受家長的訓(xùn)話嗎?假如說我們在客人要來之前,就和孩子溝通:作為主人我們要怎樣和客人打招呼,怎樣熱情招待客人,怎樣做個文明、禮貌、人見人愛的孩子……那么我想孩子接下來的表現(xiàn)一定會為你掙足面子,客人對孩子由衷的贊賞,會加深鞏固孩子正確的待客意識和行為;你對孩子及時的肯定、鼓勵,會讓孩子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下次家里來人,他會表現(xiàn)得更好,教育進入良性循環(huán)。你對孩子的重視與尊重,會換來孩子對你的敬重,家長的威信自然生成,下次你說什么他都愿意聽。因為,他明白聽爸爸媽媽的話沒錯的。做到言而有信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幸福,愿意付出極大代價,但對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卻往往疏忽。如因為某些原因,對孩子進行承諾:比如,去哪里玩啦;買什么東西給他等等,卻并不能兌現(xiàn)。也許是隨口而出,轉(zhuǎn)頭即忘;也許認為小孩子么,當時騙騙而已,過后他可能忘了,也不會在意的。事實上,父母千萬不要糊弄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親說話不算數(shù)。你的失信,會讓你的威信大打折扣。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心得 [2014-12-22 15:49:51]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