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進宇博士說過,給兒童自由,他們就不再聽成人的擺布,而是依照生命的秩序來發(fā)展。玩水時,雖然弄得滿地是水,但是他們專注而且安靜。捉迷藏時,他們總藏在一個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他們就哈哈大笑,并不斷重復這個在你看來既愚蠢又毫無意義的游戲......
所有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意義何在。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這樣?我們知道,這一切就像小描撲抓毛線團是為捉老鼠做準備一樣。人類童年的精神發(fā)展是無形的,我們所知甚少。
許多父母可能有一個錯覺——母親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依戀她。其實,父母越愛孩子,孩子越不依戀父母。因為很多經(jīng)驗告訴他,父母是愛他的,他們只是暫時離開。所以,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這樣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因為他已經(jīng)建立了安全感。而沒有感受到父母愛的孩子,父母一離開,他們就拼命地哭,到處尋找愛,討好別人,或是完全封閉自己。最典型的就是保姆帶的孩子。父母一回來,孩子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就只跟保姆,其他任何人都不跟。而且,孩子對保姆的依戀常使父母產(chǎn)生錯覺——保姆對我的孩子好。這樣的孩子離開保姆會懼怕其他任何人。原因是,父母在,保姆就讓孩子為所欲為;父母不在,保姆便訓斥和嚇唬孩子。孩子經(jīng)歷的是愛和不愛兩種情況,因此,他的經(jīng)驗告訴他,熟悉的人是安全的,其他的則不是。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大人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大人什么樣,孩子就什么樣。孩子失去自由的同時,也習得了限制別人的習慣。這就是我們成人好控制或壓制他人的根本原因。我們沒有自由發(fā)展自己的機會,就根深蒂固的認為“自由是有害的,兒童需要成人管教”。
我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成人都很難容忍孩子自由、快樂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原因很簡單,孩子像木偶一樣,成人就能很快完成自己愿意做的事。相反,在自由中成長的孩子需要成人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時間,而成人大多不愿把時間放在孩子身上,掙錢重要,看電視重要……
給兒童自由,他們就會擺脫我們狹隘的界限,自動施行我們想不到也不理解的“神奇”發(fā)展方式。
兒童有一種堅定地追求完美的信念,我兒子也不例外。有一次我給了他一個大的豆沙餅,然后我說:“讓媽媽吃一口嗎?”他說:“可以”,我就用手掰了一塊,然后他把餅子扔掉,躺倒就哭。我當時特別奇怪,他答應給我了,為什么還這樣?我說:“你不要哭你不要哭,媽媽給你換一個?!蔽揖徒o他換了一個。他立刻站起來,說:“媽媽,這次吃。”我就在他那個餅子邊上慢慢地咬了一口。他笑了,說:“這次對了。”然后他在餅子邊緣做了個手勢,意思是,這次是咬的,不是掰的。“掰”破壞了完整性,咬一口卻不算破壞。
一個在審美情趣方面很高雅的孩子,長大后不會很平庸,也不會很野蠻,更不會很庸俗。所以,要作一個好老師、好家長,就要特別尊重孩子。
皮亞杰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他想測驗他兒子的智力狀態(tài)。他在兩把椅子上面放了兩個墊子,然后拿了一個東西藏在其中一個墊子底下。然后把孩子請進來說:“你給爸爸說說,東西藏在哪個墊子底下?”
孩子就徑直走到那個沒有藏東西的椅子前,掀起墊子說:“咦,沒有呀?”他爸爸說:“噢,那就請你再出去吧?!?
孩子出去后他就把這個東西又藏到另一個墊子下面,又把孩子請進來。孩子進來后就徑直走到?jīng)]有藏東西的墊子前,掀起來,說:“噢,沒有呀?”他爸爸說:“簡直不可理喻,怎么這樣呢?”
蒙特梭利笑著說:“你根本不了解兒童,孩子現(xiàn)在是想讓父親有成功感。我們成人根本沒有辦法了解兒童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
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比天還要廣闊。只要我們潛心地愛他們,給他們自由,他們都會變得非常美好。自由和愛將成為他們身上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質(zhì)!
本文來源于董進宇博士官網(wǎng)http://www.dongjinyu.com/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相鄰博客
- 你知道嗎?沒有人能“自然而然”地教好孩子 [2015-04-15 15:31:55]
- 孩子,我不欠你的|震撼無數(shù)中國家長 [2015-04-15 15:32:17]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