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心理醫(yī)院看到竟然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醫(yī)院看病,我好奇的問一個家長,她告訴我孩子的老師建議她帶兒子來看看是不是有類似“學習困難”的病。
我注意觀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現(xiàn)在這個家長的孩子,另一個是做心理CT的孩子,兩個都是小男孩兒,智力都很正常,只是顯得很淘氣。
我看著人來人往,每個領(lǐng)著孩子的家長,直嘆氣。如果有那么一天,當她們知道她們的孩子并沒有她們想像中的那樣的病的時候,她們該做何感想呢?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特點,就是當孩子成長到幾歲以后,就開始困惑:為什么孩子這樣,為什么孩子那樣!
就好像孩子應該是這樣,應該是那樣!或是應該直接成長為大人們所預期的那樣,否則就是不正常的!
看著這些困惑而認真的眼神,我真是太太無奈了。
今天我還和我哥討論這個話題,我告訴他,孩子不是家長認為她應該是什么樣子就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而且家長培養(yǎng)或是引導成什么樣子,孩子才會往那個方向發(fā)展,這是一個因果關(guān)系,并沒有天生的事情的。
這一點,如果家長們都能明白這些道理,可能今天這所醫(yī)院里就不會來這么多的人了。
如果有一天,這些家長了解了這些事實,她們會作何感想?!如果是我,我把明明沒有生病的孩子帶到醫(yī)院來當成病人來看待,我會哭!
在我看來,患學習困難的不是這些孩子,而應該是這些家長。
這些家長所犯的一個通病是不愿意學習與家庭教育有關(guān)的常識,只是被動的等待,等待這些孩子成長為她們所預期的樣子。
有問題的孩子,背后一般都站著一對有問題的父母。母親在這個世界里現(xiàn)在承擔著教育的主體責任,所以女性再學習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直接決定著孩子的命運!
其實男孩和女孩的教養(yǎng)應該是不同的。女孩兒,對語言和表情等外部形象符號等天生有一種敏感度,比如睿睿對我的態(tài)度、語氣就會總提出抗議,我稍微有點不耐煩,她馬上就會有反應,猛然的一個眼神,我就會反應過來,我的語氣或是表情有變化了。這樣的孩子會在小時候顯得比較乖巧,因為她們非常在意大人的看法和態(tài)度,也愿意去做改變或是順從,學習上也相對不用太操心。但在稍大一些之后,她們會因為在意別人的態(tài)度而去努力迎合,這時要擁有自我,接納自已,最好能有一個自已的興趣愛好,讓孩子能有較多時間面對自已,也需要家長做好引導。
而男孩就不同了,他們在運動方面永遠有發(fā)泄不完的力氣,仿佛身體里天生就著一套神奇的密碼,讓他們不停的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而在語言等外部符號的感知上,遠遠低于女孩兒,他們仿佛感應不到外界的聲音和變化,只關(guān)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所以大人們會責怪他們不聽話,其實他們真是“聽”不到話!這是天生的特質(zhì),后天,如果引導的夠好,前期讓孩子的天性得到滿足,及時的釋放他們的能量,滿足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在年紀稍大一些時就可以安靜的坐下來去研究課本里那些靜止的學問了。男孩兒的家長,尤其是好動的男孩兒的家長,需要更多的是智慧與耐心,以及父親的引導。
女孩兒和男孩兒的成長模式不同,家長需要了解性別的不同所導致的教養(yǎng)方式的不同之處。
之后順應各自的成長模式,適時的引導。
祝愿 全天下的孩子都能順利、快樂的成長!
相鄰博客
- 得“0”分,媽媽應該高興才對 [2015-10-31 16:41:12]
- 你陪我變老,我陪你長大 [2015-10-31 16:42:02]
- 家庭關(guān)系決定孩子的教育質(zhì)量 [2015-10-31 16:54:12]
- 看李子勛文章,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將關(guān)注點放在自身,不要在意外界評價 [2015-10-31 16:55:0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