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始終不肯“斷奶”,孩子永遠無法長大
導(dǎo)致父母不愿對孩子放手,既有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個社會背景的因素,更有很多人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這個心態(tài)的影響。
深入分析,其實就是很多父母自己壓根不愿跟孩子一起“斷奶”,希望通過對孩子的控制來實現(xiàn)自己的占有欲,通過對孩子的依賴來獲得自身的安全感,通過對孩子的呵護來尋找成就感。
伊伊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也有過這樣的糾結(jié)。心里總是對孩子一百個不放心,老是為孩子到了幼兒園會不會自己吃飯、午睡會不會穿脫衣服、會不會生病感冒、上廁所會不會擦屁股等事情操心。但沒過多久,我們發(fā)現(xiàn)伊伊以前在家不會做的事情,在幼兒園很快就學(xué)會自己動手了。
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往往都能做得很好。對于小班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吃飯。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往比家長想象的還要更好。
有一次,我參加伊伊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有機會觀察孩子們的午餐過程。當(dāng)天的午餐,有一道菜是蝦。平時在家里吃蝦,我們都會給伊伊剝好殼再給她吃,因為伊伊一直說自己不會剝。
可是那天,老師不允許任何家長幫忙給孩子剝殼。最后我發(fā)現(xiàn),班上每個孩子都知道這個大蝦得先去頭,再去尾,最后剝掉殼。令我吃驚的是,34個小朋友,沒有一個不會自己動手的,哪怕是平時在家吃飯不乖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問伊伊,為何自己會剝蝦,在家還要我們幫著剝。伊伊回答說,自己剝還是挺累的,而且有時候還要扎著手的。
看來,在孩子心里,只要任何事情都能尋找到靠山,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一種依賴心理,在心理上難以跟父母“斷奶”。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如果我們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進行“斷奶”,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屁孩”
導(dǎo)致父母不愿對孩子放手,既有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個社會背景的因素,更有很多人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這個心態(tài)的影響。
深入分析,其實就是很多父母自己壓根不愿跟孩子一起“斷奶”,希望通過對孩子的控制來實現(xiàn)自己的占有欲,通過對孩子的依賴來獲得自身的安全感,通過對孩子的呵護來尋找成就感。
伊伊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也有過這樣的糾結(jié)。心里總是對孩子一百個不放心,老是為孩子到了幼兒園會不會自己吃飯、午睡會不會穿脫衣服、會不會生病感冒、上廁所會不會擦屁股等事情操心。但沒過多久,我們發(fā)現(xiàn)伊伊以前在家不會做的事情,在幼兒園很快就學(xué)會自己動手了。
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往往都能做得很好。對于小班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吃飯。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往比家長想象的還要更好。
有一次,我參加伊伊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有機會觀察孩子們的午餐過程。當(dāng)天的午餐,有一道菜是蝦。平時在家里吃蝦,我們都會給伊伊剝好殼再給她吃,因為伊伊一直說自己不會剝。
可是那天,老師不允許任何家長幫忙給孩子剝殼。最后我發(fā)現(xiàn),班上每個孩子都知道這個大蝦得先去頭,再去尾,最后剝掉殼。令我吃驚的是,34個小朋友,沒有一個不會自己動手的,哪怕是平時在家吃飯不乖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問伊伊,為何自己會剝蝦,在家還要我們幫著剝。伊伊回答說,自己剝還是挺累的,而且有時候還要扎著手的。
看來,在孩子心里,只要任何事情都能尋找到靠山,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一種依賴心理,在心理上難以跟父母“斷奶”。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如果我們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進行“斷奶”,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屁孩”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家長給的時間多少,決定孩子對家的感覺 [2016-01-21 13:07:09]
- 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很可能演變成一種害 [2016-01-21 13:10:06]
- 父母做得越多,錯得可能也越多 [2016-01-21 13:11:53]
- 父母需要轉(zhuǎn)變觀念,孩子不是私有財產(chǎn) [2016-01-21 13:12:51]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