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脆弱而無助的,他們的天賦需要激活也需要呵護,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既要成為孩子進步的助推器,又要成為他們的保護傘。這對家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做到這一點也并非難事,高下就在一念間。以“無痕”的教育之法,達到“有跡”的教育之效。理解這一點,有時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是一座遙不見頂?shù)纳降母叨取>嚯x有多遠,這取決于家長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學(xué)習(xí)、愿意反思和檢討自己。把這一點落實到具體的生活中,體現(xiàn)在對孩子的管理中,其實非常簡單,不過是需要家長在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首先不要有培養(yǎng)完美孩子的想法。
雖然沒有哪個家長會承認自己有培養(yǎng)完美小孩的想法,事實上太多的人在做著這樣一件事。孩子不按時睡覺是問題,不好好吃飯是問題,不穿襪子是問題,說話比別人晚是問題,靦腆是問題,好動是問題,不好動是問題,說臟話是問題,弄臟衣服是問題,做事磨蹭是問題,見人不愛問好是問題,太活潑是問題,不活潑也是問題……所有的問題,都令家長焦慮,都需要被改造。
事實是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尤其在某方面有出眾天賦的人,他們往往在另外的方面會表現(xiàn)出更明顯的不足,比如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人,他們往往不善言辭或不拘小節(jié)等?!疤觳拧焙汀叭拧痹谀撤N意義上說是沖突的,牛頓本身不就有很多“愚蠢”的軼事嗎。有一次,我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批評一位學(xué)者太清高,學(xué)者說:“不清高,能和平庸拉開距離嗎?”這句話夠傲,卻有道理。家長面對孩子時,是否也應(yīng)該有這樣的自信和寬容?盧梭說:“卓越的天才彼此間另有一種語言,凡夫俗子是永遠不能懂的?!贝_實是這樣,一些在某方面極為出色的人,他們的能量集中在興趣方面,是這方面的巨人,但常人達不到他的高度,只能看到他的肚臍眼,于是他們反而成了另類,被人看作孤獨者、怪人,甚至被當(dāng)作病癥去治療。
孩子正處于成長階段,能量尚處于萌動狀態(tài),而世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認識和適應(yīng),幾乎每個人都有“牛頓”的潛能。如果什么事都要求他做得符合成人的意愿,都要去修理和強行矯正,這其實不是教育,是對他成長的不間斷干擾,會破壞他的潛能。求完美的家長,最多能培養(yǎng)一個“平庸的大多數(shù)”,而這也需要有足夠的幸運。換句話說,要想培養(yǎng)一個盡可能如意的孩子,就要學(xué)會欣賞孩子一些不如意的行為。凡有沖突,必有傷害,放下改造思想,才可避免把“牛頓”修改成“牛倌”。
(讀后感)
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天才寶寶,希望他各方面都很完美,但這是不現(xiàn)實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圣賢也不能保證一點沒錯。孔老夫子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教育家,但他卻看低了農(nóng)業(yè)的重要性,所以說,沒有人是完美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應(yīng)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正如 盧梭說的,卓越的天才彼此間另有一種語言,凡夫俗子是永遠不能懂的。一些在某方面極為出色的人,他們的能量集中在興趣方面,是這方面的巨人,但其他方面可能做的不盡人意。
愛因斯坦可以說是一個不修邊幅的糟老頭,他從不在意自己的穿著,成名前他說:反正也沒有人認識我,穿什么有關(guān)系嗎?成名后他還是穿著那件普通的衣服,熟人勸他換件衣服,他卻說:現(xiàn)在我即使穿的再破爛些,也會有人認識我。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一些“大家”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大家”,是因為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自己在乎的事情上面,在其他方面都很隨意,不被外物所束縛。
所以,在培養(yǎng)孩子的時候,我們不要要求他做得符合我們的意愿,都要去修理和強行矯正,不要對他的成長造成干擾,破壞他的潛能。要想培養(yǎng)一個盡可能如意的孩子,就要學(xué)會欣賞孩子一些不如意的行為。凡有沖突,必有傷害,放下改造思想,讓孩子保存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你所期望的一個“大家”。
相鄰博客
-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后感(4) (節(jié)選) [2016-02-19 23:29:00]
-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后感(6) (節(jié)選) [2016-02-19 23:44:41]
-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后感(7) (節(jié)選) [2016-02-19 23:48:4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