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奶奶和孫子日??鞓返赝嫠?/h2> (2016-02-24 21:40:23) [編輯]
奧利和查理的奶奶爺爺雖不能像中國的祖父母一樣視隔代教育為己任,但是從日常的交往中我還是能夠看出婆婆的一些教育之道,尤其近期我們組織了一次大家庭露營之旅,都說旅行是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法,這次對于婆婆的隔代教育深有體會。雖然婆婆退休之前從事教育工作,對待小朋友也的確有一套,但是她的一些做法也反映了英國祖父母的育兒哲學。本文趁熱打鐵,不但記錄了奶奶與三歲雙胞胎奧利和查理的在本次家庭旅行中的點滴相處,也總結了英國奶奶的隔代教育方法。
情緒飽滿,對生活充滿好奇心
面對奧利和查理,奶奶就像是個老小孩,對于周遭的事物總是表現(xiàn)出驚奇。當我們坐車過橋時,奶奶故意把聲調抬高:“奧利和查理,快看啊前面好大一座橋!”下橋時,奶奶又和孫子們一起歡呼。走在公園里,一會兒一只蝴蝶,一會兒一朵小花,奶奶總是用驚喜的口氣指給孫子們看。在我們的露營區(qū)附近,一早就看到挖掘機在工作,奶奶立馬招呼爺爺抱起孫子們,邊看邊講解。
分析:孩子對于事物的認知來源于生活,奶奶在孫子面前不斷表現(xiàn)出對于周遭事物的驚奇,一方面是在給孫子介紹常識,另一方面這種情緒同時也激發(fā)孩子對于生活的熱情及對于事物的好奇心。作為一個老人,能夠在孫輩面前持續(xù)表現(xiàn)出這種狀態(tài),首先自己要熱愛生活,其次要有精力與耐力。奶奶能夠做到這一點,一來晚年生活豐富充實,二來不為孫輩日?,嵤虏賱冢c孫輩在一起就是充分享受好時光,所以也總是精力充沛,充滿激情。
不當觀眾,與兒孫同樂
此次與祖父母的旅行主要目的地是去“挖掘機家庭樂園”。奶奶開心地與奧利和查理學習操作挖掘機,而且?guī)缀跬姹榱怂械捻椖浚幢闶怯行╉椖亢⒆拥纳砀邲]有達到標準不能參與,奶奶也會安排一個大人陪著雙胞胎當觀眾,其余大人也不能放過玩樂的機會。這一點的確比我狠,來到游樂場,雖然我也不當觀眾和孩子一起玩,但是讓孩子當觀眾我還沒有嘗試過,起初我還擔心怕孩子哭鬧,可婆婆一點也不擔心,她先是給孩子講明他們還不夠高,等長高了就可以參與,然后再鼓勵他們等待與我們招手。的確,雙胞胎的表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我們去玩,他們就和爺爺乖乖地站在一旁,每次我們經過,他們就開心地向我們招手。
分析: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理解和適應各種人生角色的過程。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既要受到關注,也要學會及享受參與的樂趣,更要學會當觀眾。奶奶的做法是給予奧利和查理體驗不同家庭角色的機會,同時奶奶興頭十足與孫子一同玩,祖孫同樂,樂趣無窮。試想,我們帶孩子去游樂場,自己總是充當一種陪襯的角色,孩子不但體會不到共享的樂趣,而且總有大人當觀眾自己養(yǎng)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有時過多的關注孩子會覺得自己像動物園里的動物,反而會感到孤獨。其實英國家庭樂園的設計理念就是全家共享快樂,為大人和孩子都想得很周到。
善于觀察,讓孩子充分享受快樂
來到挖掘機樂園本來就是主要玩與建筑工地有關的項目,因為這是在別的地方難以體會得到的。我也是帶著雙胞胎盡量玩與挖掘機有關的項目,可是奶奶卻堅持要孩子多玩駕車的項目。我就想:“開小車還不是到處都玩得到,大老遠跑來花時間開小車太不值當”。對此,奶奶是這樣解釋的:“奧利和查理雖然來到挖掘機樂園很開心,因為這是他們平時就喜歡和關注的,但是就3歲的年齡來說,來就是感受自己熟悉和向往的一種氛圍,真正體會挖掘機項目的樂趣還是要等再大一點。相反,雖然他們平時總開小車,可是這是他們的身心能夠真正體會樂趣的項目,我對他們對于方向的控制能力及空間的判斷能力真是刮目相看?!?/span>
分析:孩子的成長不但是身體的成長,更是心理的成長。家庭教育中讓孩子享受自己真正的快樂,釋放心情有助于孩子心理成長的健康。奶奶的觀察能力很強,在大型游樂場中撲捉到孫子最喜歡最享受的項目,所以盡量讓他們多玩,這和在不在挖掘機樂園沒關系,讓孩子盡興最重要。
玩中學習,數字顏色字母邊玩邊學
英國的0-5歲的早期教育講究在玩中學,在早教提綱中有關數字,顏色及字母等這些“學問”類的學習都歸為“數學”類。此次旅行,奶奶也時刻把這些內容加入到與雙胞胎的交流中。在游樂場中我們玩了越野車的項目,奧利和查理太小,要求大人陪同,我和奶奶一人帶一個。結束后,我?guī)е鴬W利離開,可是奶奶還是帶著查理在里面每個車看個遍,我好奇地走回去看她們祖孫倆在干嘛,這時才發(fā)現(xiàn)每個車不但顏色不同,車前還有數字,查理跟著奶奶在識數。
分析:早期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玩中學習,讓孩子拿本書像模像樣坐在那也是白浪費時間。奶奶的確把孩子的學習加在了旅行中,不斷強化孩子對于數字,顏色及字母的認知。要知道,奧利和查理此刻的中文還是強過英文,奶奶的努力也是在強化他們用英文詮釋數學的能力,這點我很感激。其實,在玩中學習的英國早教已非常成體系,家長學校都會在孩子的玩耍中添加知識,同時配套的玩具也有助于孩子的早期學習。
幽默處事,孩子淘氣有對策
奧利和查理生性好動,總是有用不完的能量。剛到達露營區(qū),就跑到奶奶爺爺的房車上做客,不一會兒功夫就開始玩起來按按鈕的游戲。奶奶房車的每個柜子都有按鈕,這下哥倆可樂壞了。奶奶見狀,立即神秘地問道:“請問爺爺的襪子在哪里?奶奶的襯衫在哪里?”
孩子聽到立馬停住了,沒想到奧利真的把爺爺的襪子在哪里說出來了,對于小東西的觀察力真不可小視。還有一次,奶奶洗碗,兩個人又淘了起來,于是奶奶就給他倆找活干,英國人洗完碗都要擦干才放入柜櫥,奶奶不但示范怎樣擦碗,而且告訴孩子應該放到柜櫥的什么地方。哥倆不但照做而且做得不亦樂乎,結束后還不斷向我和爸爸炫耀。
分析:孩子淘氣的時候不外乎幾個原因,要么自己的玩具玩煩了,要么需要大人的關注,要么是對于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又不知輕重。設想下孩子在奶奶的房車里到處亂按柜門的按鈕,你會怎樣反應。一般情況我們會直接制止孩子的行為,用心一點的父母還會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何不對,但是有時孩子并非就聽得進父母的話。奶奶的做法一是通過幽默的方式,引發(fā)孩子思考,具有趣味性;二是給孩子找事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加入到大人的勞動中,學齡前的兒童其實對于做家務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是大人做的事,孩子不但好奇而且會因為能夠做大人的事情感到自豪。兩種方法自然而然制止孩子淘氣的行為,孩子淘氣是天性,大人也沒有必要氣得火燒火燎,用幽默而輕松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效果更好。
時刻啟發(f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生活與情緒
培養(yǎng)孩子獨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露營區(qū)我們想在戶外享受陽光,于是爸爸開始打開露營椅,這時奧利和查理也在奶奶的鼓動下參與進來把自己的椅子打開。奶奶告訴我,在奧利的爸爸四歲,姑姑兩歲半的時候,她就開始讓孩子們自己準備出行的物品,她會告訴孩子哪幾天出行,比如周五,周六,周日,然后讓孩子計算天數,再根據天數計劃要準備多少件衣服,褲子和襪子。她說這不但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更是培養(yǎng)孩子對于生活的管理能力。這次度假孩子們與祖父母度過了無比快樂的幾天,快要結束時,奧利對媽媽說:”我不想假日結束,如果假日結束,就不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了。”
孩子的話讓我聽了很傷心,于是就告訴奶奶,奶奶立即安排了讓雙胞胎去她們家過夜,她于是耐心地對孩子說:“歡迎星期五到奶奶爺爺家過夜,今天是星期二,你們數數還有幾天呢?”
于是一邊扳著手指,一邊“星期二,星期三...",然后讓孫子數數還需等幾天。這樣孩子學習了星期的天數,也對于去奶奶家有了期盼,所以離別的沮喪就消失了。
分析:孩子能夠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獨立的第一部,真正的獨立是具備主觀能動性,這也就是所謂的管理能力。管理者與執(zhí)行者的本質區(qū)別是管理者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他們能夠把獲得的信息變成方案并予以執(zhí)行。孩子的奶奶在孩子兩三歲時就訓練孩子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孩子對于情緒的管理能力,這種情緒的掌控不是要求孩子不要傷心或沮喪,而是給予期望,讓孩子對于新的目標客服眼前的負面情緒。
信守承諾,言出必行
這一點在本次度假中沒有記錄,不過也覺得是很重要的一點。平時孩子去奶奶家,有時要求看托馬斯的DVD,如果時間不適合,奶奶會答應孩子晚一點再看,有時孩子玩別的都忘了,奶奶也一定會信守承諾讓孩子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相反,孩子如果做錯事,奶奶只要放話讓孩子去淘氣角,那孩子肯定逃不過一劫,也不知奶奶怎么就有這樣的震撼力,臉色一變還真能把孩子震住。
分析:孩子從兩歲半到三歲期間記憶力就會形成,大人絕不能因為孩子小而打馬虎眼,如果大人不誠實,答應孩子的事情又做不到,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果要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只是忽悠,沒有實際行動,家長又會失去威力。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小孩當大人,做到誠實守信,說到做到就行。
相鄰博客
- 生得起就要養(yǎng)得起! 別讓隔代教育毀了孩子 [2016-02-24 21:38:1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