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每日分享》九十四(2018年7月)

    (2018-07-31 22:07:21)   [編輯]

    2018-7-1

    岳升杰每日分享:巨嬰啃老。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吃、穿、住、行、用已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但與之不相匹配的是人們的精神和孩子的教育。當很多父母或老師談到孩子時,總習慣用“懶”“不懂事”“沒有責任心”等負面詞匯進行描述。當我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就用“19歲”做為橫軸一個點,用戰(zhàn)爭年代、我那個時期、現在三個時期的經歷做為縱軸進行對比。結果發(fā)現,戰(zhàn)爭年代,19歲的孩子已經經受了生死的考驗;我們那個時代,我們要獨立完成工作、成家、贍養(yǎng)老人等義務;現在19歲的孩子,他們還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由此,我想到,一方面我們不能用過去的標準苛求孩子,另一方面我們須認識到孩子“嫩”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引領和創(chuàng)造條件鍛煉他們。特別是一些“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不僅沒有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還在為孩子、為

    自己、為家庭挖著陷阱。最近一則“上海48歲‘啃老海歸’宅家7年 患病母親身心俱疲狀告兒子”的報道,讓我們看到“問題孩子”不僅小齡化而且還“大齡化”,“巨嬰啃老”已成為社會隱患。

    東東生于1970年,是家里的第二個孩子,姐姐楊蕓比他大1歲,弟弟楊浩比他小4歲。“兩個弟弟是伴著母親的溺愛長大的。”6月24日,楊蕓告訴記者,網上流傳的視頻所說并沒有錯,弟弟確實是從海外留學回來之后就一直宅在家“啃老”,但她強調 “這并不是弟弟一個人的原因”。

    楊蕓的父親早年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一心只管教書,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母親打理。“她特別偏愛男孩,小時候常常背著我給兩個弟弟東西吃;我跟弟弟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她都說他們是對的、我是錯的;我還幫弟弟們穿衣服,一直到他們小學畢業(yè)?!睏钍|說,雖然兄弟倆性格不一,但在某些方面很類似:從小被溺愛,對家庭沒有責任感,不照顧家人。2003年東東到加拿大留學,2012年回滬,從此宅在家中,依靠母親每個月3500元的退休金生活。

    2018-7-2

    岳升杰每日分享:可憐之人。

       2005年,丁阿婆被檢查出身患尿毒癥,從2011年在長征醫(yī)院做血透,截止現在,已經做了900多次。6月23日下午2點,穿著涼鞋、拄著拐杖的丁阿婆緩步出現。她拎個袋子,里頭是餅干、巧克力和一瓶溫開水。透析需4個小時,她要進食補充能量。今天又晚了近1小時,丁阿婆解釋,“今天肚子不好,找不到地方上廁所”。李向東不再多問,動作麻利地安排丁阿婆上機。

    上機之后,丁阿婆吃了點零食便睡著了,她很少跟其他病友交流。血透病人不少是多年的老病友,眼見丁阿婆“最近幾年身體狀況明顯變差,走路氣喘吁吁,臉是浮腫的”,便有意無意幫她。有位病人家屬給丁阿婆買過幾次稀飯,“有次,丁阿婆走不動,我借了輪椅推她上去。她不好意思,非要給我10元錢。我說不用。她還是過意不去,買來一包葡萄干,說‘你拿了我才能安心’,我聽了這話只好收下”。

    丁阿婆是上海浦東人,已經82歲,老伴已去世,從這些描述中我們一定會認為她是一個無兒無女的孤老婆子,而實際情況她是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老母親。

    導致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特別寵愛大兒子,丁阿婆把自己住的房子轉到了大兒子一個人名下,這招致了女兒和小兒子的不滿。女兒認為母親偏心,明明沒有被好好贍養(yǎng)卻還要貼錢。而遠在日本的小兒子也很氣憤,他覺得自己寄給母親的錢等于全都被用在了大兒子身上,所以干脆不再寄錢給丁阿婆。

    大兒子東東畢業(yè)于同濟大學,并擁有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但2012年歸國后就一直不肯工作,整日宅在家里。如今他已48歲了,丁阿婆很是生氣,經常責罵他好吃懶做,不務正業(yè),一點也不孝順。但他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己之所以變成這樣,還是丁阿婆造成的,與自己無關。丁阿婆承認是一直以來自己樣樣事情都包辦了,使得兒子過分地依賴母親,是自己沒有教育好。真是“慣子如殺子”啊!

    2018-7-3

    岳升杰每日分享:創(chuàng)造機會。

    “在維尼夫雷特3歲的時候,一位朋友給我?guī)硪粋€消息,說我們所住這個城區(qū)將舉辦一個兒童朗讀競賽。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就和女兒商量?!S尼夫雷特,有一個兒童朗讀競賽,你愿意參加嗎?’‘當然愿意,可是……’‘可是什么?愿意參加的話,媽媽明天就去給你報名。’‘可是,我有點害怕?!疄槭裁春ε履兀磕愕睦首x一直是很不錯的。’‘我想到時候一定會有很多人,他們都會看著我?!怯惺裁搓P系呢?你不是害怕自己會輸吧。’

    “看著女兒猶豫的樣子,我決定讓她鼓起勇氣,而不要因此讓她放棄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和鍛煉自己的機會。‘我想你還是參加吧。因為你的朗讀很不錯,不管是否能得第一,也是一個鍛煉自己的好機會。你如果害怕別人看你,你就不要看他們,把注意力放到比賽中就行了。何況,即使有人看你也無所謂,或許還是件好事呢!你想想,人們只會看自己喜歡的人,如果沒有人看你,有可能就是別人不喜歡你。不過,我想別人一定會喜歡你的。再說,你把自己的朗讀能力展現給喜歡你的人看,有什么不好呢?不過,這件事還得由你自己決定,我只是告訴你我的看法。’維尼夫雷特想了一會兒,終于答應讓我去給她報名。

    “我認為,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并對他們實施必要的鼓勵,非常有利于對他們潛力的開發(fā)。這樣也會很容易地培養(yǎng)起孩子做一個成功的人的信心?!?

    這是斯特娜為讓3歲的女兒報名參加朗讀比賽母女間進行的溝通,從中可以看出一位母親的智慧和膽魄。試想,如果母親平時不注意培養(yǎng)或不了解女兒的朗讀能力,她就不會有這種想法;如果母親沒有這種勇氣和超前的思想,她也不會這么做;總之,優(yōu)秀的孩子后面一定會有優(yōu)秀的父母!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獨立、上進的人,這就需要父母有較高的素質,并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孩子去大膽嘗試!

    2018-7-4

    岳升杰每日分享:鼓勵嘗試。

    “第二天,我給維尼夫雷特報完名之后回到家里并把報名表遞給她看??墒俏覜]有看到女兒喜悅的眼光,而是顯得憂心忡忡?!趺蠢?,維尼夫雷特,后悔了嗎?’我關切地問她?!疀]有,但我擔心不會獲勝?!畠盒÷暤卣f道。

    “聽見女兒這樣說,我認為有必要給她講講這次競賽的目的和意義,以便打消她多余的顧慮?!艺J為參加競賽的目的是為了讓小朋友們進行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讓你們互相了解、互相認識,并能在相互之間的交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不是一定要拿第一。參加競賽還可以鍛煉你的意志和能力,并訓練你的勇氣。我認為贏了、得了第一當然好,沒有得名次也無關緊要,我和你爸爸對這些都不在乎。因為你在我們心中是有能力的孩子,這點不需要用競賽的名次來證明。’

    “聽我這樣說,維尼夫雷特頓時豁然開朗起來。我知道維尼夫雷特很聰明,只是太膽小。她不敢想像自己在臺上面對那么多觀眾大聲朗讀是什么樣的感覺。但我想讓女兒多見一些世面,從小學會面對生活,并通過這個良好的機會來證明她的能力,鍛煉她的膽量?!?

    這是斯特娜在為女兒的朗讀比賽報名后與女兒之間的溝通,從這里可以看出一位優(yōu)秀母親是如何幫助孩子解除后顧之憂的。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演講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而實際上孩子更想有這種能力,更想在父母、老師、同伴之間展示自我價值。但現實中,為什么很多孩子膽小如鼠,成為宅男、宅女甚至發(fā)展成為“啃老族”不敢面對生活呢?這難道是天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斯特娜為了讓女兒展示能力、多見世面、鍛煉膽量而鼓勵女兒大膽嘗試這一事例就可明白,孩子的能力完全在于父母的培養(yǎng)。只要父母通曉人性、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能夠站到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能夠做孩子心靈的堅強后盾,孩子就一定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2018-7-5

    岳升杰每日分享:突破自我。

    “朗讀競賽是在一所學校中舉行的,那天來了很多人。有一些當地熱心于教育的人士,更多的是來參加競賽的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們。輪到維尼夫雷特上場了,女兒冷靜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競賽的講臺走去。當她站起身時回過頭來看了看我,似乎想要和我說些什么。我輕輕地握了握女兒的手,小聲地對她說:‘你是最好的,你應該表現自己!’

    “比賽的結果不出我所料,維尼夫雷特得了第一名。那天,女兒真是高興極了,不停地摟著我親吻。從此以后,維尼夫雷特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膽小了,而是敢于在任何場合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盡情地表現自己。雖然這是女兒第一次上講臺,但為她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后來,維尼夫雷特之所以在5歲時就能夠用世界語演講并四處宣傳世界語,我想她的開始就來自于這次朗讀競賽?!?

    為什么說家庭教育重要?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人的奠基教育即早期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早期教育為什么重要?因為它是一個人的模板,所有的第一都發(fā)生在這里,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完善他的童年,一個人一生成就大小都可以從早期胚胎是否飽滿找到答案。

    斯特娜只是詳細地描述了女兒第一次參加朗讀競賽的經歷,由此可以看出一位優(yōu)秀母親的用心和智慧,由此也可以想像維尼夫雷特所有第一的種子都是在母親的精心培育下成為優(yōu)良種子的。試想,假如沒有斯特娜的引導,女兒能否這么早就脫穎而出?假如沒有母親這個“伯樂”,女兒能否成為“千里馬”?

    一個小象從小用一根麻繩拴在樹樁上,因為那時跑一下脖子就被勒一下,從此思想進入了囚籠,即使長大后也一直被困住。為什么有的人總是充滿正能量一生活得精彩紛呈,而有的人一身負能量一生活得團團縮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童年,在于父母,在于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學會突破自我的方法。

    2018-7-6

    岳升杰每日分享:比較之禍。

      “每年圣誕節(jié),我都帶維尼夫雷特去我姐姐家。我姐姐很喜歡維尼夫雷特,因為維尼夫雷特樂于陪她聊天。這天維尼夫雷特和姨媽在廚房里閑聊,她很驕傲地告訴姨媽,她除了科學是B,其余的學科都是A?!阏媸莻€好孩子,學習總是這么好?!医憬憬衅饋?,‘咦,我還沒看見阿莉森的成績單呢。阿莉森,你過來一下。’

    “其實阿莉森已在樓梯上聽到了下面的對話,正躊躇著不愿意下來。聽到媽媽叫了好幾聲,才不情愿地走過來。我姐姐催問道:‘阿莉森,這次考試考得怎么樣?成績單在哪里呢?’‘在我房間里?!⒗蛏苈鼗卮?。

    “看著女兒無精打采的樣子,我姐姐開始有些生氣了。她提高嗓門說:‘是不是又得了壞成績?去把成績單拿來,我要看一看。’阿莉森磨磨蹭蹭了半天,終于把單子拿來了,沒有一個是A,大部分是C。

    “‘你真讓我感到羞愧,阿莉森?!医憬闳滩蛔〉卮舐曈柍馄饋?,‘你的成績?yōu)槭裁纯傔@么糟?你看看維尼夫雷特,總是得到好成績!你為什么不能像她一樣?你的學習條件哪一點比她差?你就是太懶,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總是不專心聽講,你真是我們家的恥辱!回房間去好好想一想,再來跟我談。去!我不想看見你這個樣子,聽到沒有!’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維尼夫雷特面前被訓了,阿莉森還是很下不了臺,含著眼淚回房間去了?!?

    這是斯特娜描述的場景,也許父母們并不陌生,只是有些詞語略做調整。像這里用了“羞愧”,有人就用“丟人”;這里用了“太懶”“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恥辱”“我不想看見你”等詞,有人就用“你真是笨死了,簡直是豬腦子”“你真是朽木不可雕”“我不要你了”“你也有臉吃飯”代替。為什么天下父母也沒有集合開會,而說出的話怎么如出一轍呢?是孩子笨讓母親失去理智了呢,還是母親的胡亂比較、不懂教育讓孩子變笨了呢?

    2018-7-7

    岳升杰每日分享:比較之害。

    “維尼夫雷特比阿莉森小兩歲,但因為妹妹的出色成績,阿莉森覺得自己像個丑小鴨,她多么需要得到善良的鼓勵。然而她從小就感受到來自維尼夫雷特的壓力,覺得自己無法比得過她,這時媽媽不但沒能給阿莉森鼓勵,反而使她陷入更加泄氣的境地,因為媽媽總是夸維尼夫雷特而數落阿莉森。

    “我姐姐或許以為她對阿莉森的指責可以產生某種刺激,好讓阿莉森發(fā)奮起來。同時將她和維尼夫雷特比較可以促使她倆之間的競爭,以此來提高阿莉森的成績。但是這種辦法對一個從小缺乏鼓勵、缺乏自信的孩子,只能使她更加軟弱無力。惟一有效的方法是停止對姐妹兩人的成績作比較,并關注阿莉森的每一個微小進步,讓阿莉森明白無論她的學習成績如何,只要她努力了,就是大家疼愛的好孩子。在我看來,拿孩子與他人比較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因此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復制品,這樣才會有獨立的自我與充分的自信心去面對人生。

    “將孩子與他人比較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嚴重打擊,這也是父母們常用的錯誤激勵手段。父母們認為提醒孩子別人有多么出色的成績,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殊不知這是比較有害的一種做法。”

    在現實生活,有的父母說:“不知怎么了,現在我的孩子別說跟我在一起了,就連走親戚、吃飯、旅游都不愿意跟我去。”有的父母說:“我的女兒,她表姐很優(yōu)秀,她別說向人家學習了,每當提起,她就恨得牙根疼,真讓人不理解?!边@些現象很多都是不正當的比較造成的。

    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如父母、老師、領導或愛人拿我們與其他優(yōu)秀的人相比,我們心里是否舒服,我們是不是就心甘情愿地向人家學習?既然我們不想做,為什么要把這種方法用到孩子身上?家庭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凡不符合人性的,我們就要剝離。

    2018-7-8

    岳升杰每日分享:無能之源。

      “我在姐姐家度假時,有一次我們忙著要出門去看演出。3歲的維尼夫雷特自己坐在大門邊的凳子上穿鞋,穿了好一會兒也沒穿好。我姐姐就急了,說:‘過來,維尼夫雷特,姨媽給你穿,你穿得太慢?!н^我的女兒,三下兩下系好鞋帶。維尼夫雷特面對著我姐姐熟練的技巧感到非?;倚?,于是放棄了努力,伸著腳讓姨媽給她把鞋穿上。

    “其實,放手讓女兒去穿,第一次可能穿不好,但多穿幾次以后總會穿得又快又好,到那時再表揚幾句,孩子會認為自己又學會了一技之長,這樣對以后處理其他事也會很有幫助的。然而多數父母都像我姐姐那樣,不肯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相反,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和語調對孩子表明,他們不能干、不熟練、不如大人。

    “我曾經親眼看到兩歲的維尼夫雷特專注地觀察著祖母給花澆水。過了一會兒,她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拿起水壺,想要幫助祖母澆花。祖母急忙搶過水壺說:‘別動,維尼夫雷特,看把水灑到身上了。這些事情你長大了才能干,你還小著呢?!?

    “祖母不知道,她已經在無意中打擊了維尼夫雷特。她使維尼夫雷特認識到自己是多么渺小,降低了維尼夫雷特對自我能力的認識。其實,兩歲的孩子也可以給花澆水,就算把地弄濕了、弄臟了又有什么關系。孩子一旦能識別各種花卉,并且看到澆過水的花更加美麗,她會充滿自豪感,并引起更多的興趣去探索這個世界。我們應該給他們機會。”

    我們都想將孩子培養(yǎng)成有獨立能力的人,而學會生存是一個人的本能,但事實上,很多孩子,特別是那些高智商的孩子卻不能獨立生活,成了生活的白癡,有的成了“啃老族”。我們都想讓孩子成為愛勞動、有愛心的人,而愛勞動是人的本性,感恩心是做人之本,但現實中,很多孩子,特別是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卻成了“懶”孩子,成了“白眼狼”,我們從這兩個案例就可以找到答案。

    2018-7-9

    岳升杰每日分享:育懶溫床。

      “父母們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出色的青年,但又不允許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去發(fā)現自己的能力,而是懷疑和限制他們的發(fā)展。比如當孩子要幫媽媽收拾桌子時,媽媽經常奪過碗碟:‘小寶貝,你會把碟子摔碎的?!癁榱瞬皇沟悠扑?,結果使孩子的自信心破碎。

    “盡管尚處于學習摸索階段,但孩子們都愿意努力去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和能力。他們總想試著干這干那,好奇心驅使他們一次次地接受挑戰(zhàn)。所以,孩子總愛跟在大人身后你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然而,我們說‘穿錯了,穿反了’;當他們自己吃飯時,我們說‘看你把衣服弄得多臟’,我們還一把搶過勺子喂他們吃。

    “就這樣,我們讓孩子看清楚了他們是多么地不行。如果孩子不樂意,不肯張口吃飯,堅持要自己吃,我們還要大發(fā)脾氣。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事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很多小孩子不好好吃飯,他們緊緊閉著嘴,甚至把剛喂進去的食物一張嘴全噴出來,而且好玩似的大笑起來。做父母的在這時既不要生氣,也不要無奈,應該好好想想在此之前是否有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行為。

    “孩子有天生的主動性,他們從很小就認為自己有能力做事情了。如果女兒總是跟在我身后叫‘我要澆花’‘我要打雞蛋’‘我要洗盤子’,而我永遠回答‘寶貝,你還太小,去玩去吧’這樣的話,當維尼夫雷特10歲的時候,媽媽說:‘女兒,來,幫我打掃屋子?!S尼夫雷特可能會說:‘媽媽,我正忙著玩呢?!乙欢ê苌鷼?,認為她是個懶孩子,但我這時可能還不明白,正是我自己把女兒教育成這個樣子的?!?

    自己穿衣、吃飯,幫助家長收拾碗碟、澆花、打雞蛋、洗盤子、打掃屋子等,我把前者歸為自我服務,后者歸為家務勞動,正是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萬惡“懶”為源,而家庭的環(huán)境和父母的“好心”和“勤快”恰成了培育孩子“懶”的溫床。

    2018-7-10

    岳升杰每日分享:子親溝通。

      “李老師你好!昨天我們講溝通,您一直講的是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就是在親子溝通這一塊,家長該如何做?但我的問題是,孩子該如何做?因為昨天你說的那個案例跟我的情況是一樣的,我和我父親的關系就是這樣的。我們住在一個屋子里很多年,但是我們不說一句話。我和我父親不能住在一個房間里,我們也不是在用一種生物的語言在對話那種感覺。”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主要講的是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但當孩子已成人并且已為人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已年老,這種情況下需要孩子主動與父母溝通,我暫且稱為子親溝通。對此,李中瑩老師對學員做了指點。

    “問你兩個問題,第一,你愿意跟他溝通嗎?”“我非常地渴望,因為這種糟糕的關系讓我很痛苦。”“就是說你不但愿意,而且渴望”“極其地渴望”“第二,你愿意主動地做點事去與他溝通嗎?”“我不愿意,因為我曾經千百萬次地主動去找他,然而他每次都是變本加厲地來傷害我。他至少要十年不再傷害我,我才敢信任他?!薄澳悄憔偷鹊绞昃托辛??!薄澳俏业炔坏绞辍薄澳悄憔蛻撚胁煌?。你現在跟我說這些話的動機是讓我去改變你的爸爸,我就沒招,我不能也不愿意做這個。假如你自己愿意有所不同,就有可能。”“那我愿意去改變”

    “現在怎么做?第一,直接的。你只做你的,比方每天就是‘爸爸,你好’你不要求他有回應。假設他真的會說一些話傷害你,你就只說‘爸爸,你好!’然后,他一上來你就躲開,跟以前一樣??墒亲畹拖薅龋@四個字表明你已經把手伸出來了。你不斷地這樣說呢,假如他也想的話,他的手也伸出來。第二,間接的。把你覺得過去十年的傷害寫一封信給他?!薄拔覍戇^但是我沒有給他看?!薄澳憬o我的答案就是你還沒有寫,我建議你寫。你寫了可以經過媽媽給爸爸,讓媽媽做為一個緩沖,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傷害?!?

    2018-7-11

    岳升杰每日分享:天壤之別。

    “每當維尼夫雷特的鞋帶散開了,她怎么系也系不好,就只好坐著等我過去幫忙。后來,她干脆不想自己動手了,只要遇上類似的情況,她就大喊媽媽。這時,如果我有耐心為她系好鞋帶,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這樣下去。如果我失去耐性訓斥她笨,她會感到自己確實是太笨了,而媽媽真的是有魔力,能那么快就把鞋帶系好。這樣她會想,算了吧,我沒辦法和媽媽相比,我不用努力了,以后不但鞋帶需要媽媽來系,衣服也讓大人給我穿吧,這樣更方便一點。而我采用的是一次又一次鼓勵她自己去學著系鞋帶。只要她做得稍微好一點,我就大聲地贊揚道:‘這一次系得好,我們再來一次吧,肯定會比上次更好的?!揖陀眠@種鼓勵的方法最終教會了3歲的女兒系鞋帶?!?

      “系鞋帶”與吃飯、穿衣、洗漱等同屬于自我服務、自我獨立、自我生存能力的范疇。對于這些情況,父母有三種態(tài)度,一是耐心地替孩子做;二是一邊訓斥、嘮叨,一邊替孩子做;三是用鼓勵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己做。如果在講課中提出這些問題,父母肯定會選擇第三,但現實中,父母會找很多理由去按前兩種方法去做。比如,太耽誤時間,要忙著去辦事;說過幾次了,還是弄得很臟、很亂。也正是父母這些細微地分化,讓孩子的人生有了天壤之別。

    “從我教育維尼夫雷特過程可以看出,替孩子們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們積極性的最大打擊,因為這樣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后果就是使他們喪失自信與勇氣,也使他們感到危機、不安全。因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去對付處理問題的基礎上。父母們自以為無私的包辦代替行為,恰恰剝奪了孩子發(fā)展自己能力的權利,而這正是孩子成長最珍貴的要素。所以,我要求年輕的父母們必須注意,孩子們能自己做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們去做。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需要反復強調?!?

    2018-7-12

    岳升杰每日分享:重視孩子。

    “有一年復活節(jié),有很多朋友到家里來作客。我們每個人都在為這次盛宴忙個不休,維尼夫雷特也興奮不已。她跟著人腳后跟在廚房和客廳里出出進進,很想能幫上什么忙,但所有人都嫌她在跟前礙手礙腳的。由于不斷受到呵斥,維尼夫雷特只好悶悶不樂地坐在樓梯上發(fā)呆。

    “我想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自尊心是最容易受到打擊的,如果能鼓勵她積極參與進來,效果會大為不同。于是,我就叫維尼夫雷特到廚房里來幫忙。因為她喜歡蛋糕,所以,我派她負責這一部分。她的具體工作是將廚師調制好的原料推進烤爐里,然后守著,到時間就通知忙得團團轉的廚師取出糕點。由于維尼夫雷特極力想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十分賣力,完全是個合格的助手。

    “接著我又將她叫到飯廳,讓她在我的指導下,把鮮花擺到適當的位置。對此,她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都一一采納了。我對她說,因為她工作出色,所以現在將擺放餐具的活兒也交給她??戳宋业氖痉逗螅S尼夫雷特將餐具整齊而有序地擺放到餐桌上。她確實做得不錯,最后我只糾正了兩三個小錯誤。

    “晚餐開始后,我先向客人們介紹了維尼夫雷特一天的工作成績,告訴他們糕點是她親手烤制的,飯廳是她布置的,餐具也是由她一手擺放好的。當朋友們向她鼓掌致謝時,維尼夫特的臉是紅紅的。”

    這方面我有教訓,記得女兒上小學時,我經常在家設宴應酬,每當這時,我們只顧忙招待,就把孩子忽略了。有一次,女兒一篇日記中寫道:“爸爸只顧客人了,我和弟弟都成了礙手礙腳的人?!毕啾扔谒固啬龋艺娴母械胶诡?。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些古典名言都一再告誡我們,任何浩大的工程都必須從零起步、從點滴開始。萬里長城要一塊磚一塊磚地砌起來,清明上河圖要一筆一筆地畫出來。而培養(yǎng)孩子這項重要且宏大的工程,更需要我們去精心構建。

    2018-7-13

    岳升杰每日分享:四季如春。

      7月12日、13日,季淑華、于俊卿、孫岫、崔偉華四位老師,在濮陽市油田第三實驗小學舉辦全國第104期家庭教育高級講師培訓班。

      2004年走進家庭教育,至今已14個年頭;自2010年接觸顧老師、季老師,與中華家庭教育網結緣也已8個年頭;自2013年與中華家庭教育網的各位“網友”見面,也有5年了。如果把走進家庭教育比作“誕生”,那么14歲也到了充滿青春活力的年齡;也到了懂得“鍋是鐵鑄的”年齡;也到了顯示個性和才能的年齡。如果把走進家庭教育比作“結婚”,那么這段婚姻也應該有了結晶;也應該從激情浪漫步入了油鹽醬醋茶;也應該已度過“七年之癢”而進入了穩(wěn)固期。

    從接觸家庭教育我就認為它是一個“好東西”,它是一片神奇的待開墾的土地,它就像一支魔棒指揮著人類尤其現代人的痛苦和幸福。家庭教育更像一尊躲在人類后面的彌勒佛,笑看著世間的一切,笑人們從幸福旁邊匆匆而過卻喊著、叫著去追求幸福。盡管很多與我一樣的“初生牛犢”被“虎”吃掉了,盡管個別與我一樣起步者比我跑得快,但總的來說,我對自己能走進并堅持家庭教育還是蠻認可的,感覺自己應劃為智慧者,特別是兒子的跨越式成長時時讓我動力實足。

    這次季老師讓學員用“我是……”為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毫不猶豫地寫下了很多角色。

    我是岳章嶺;我是岳升杰;我是岳飛的第三十代子孫;我是父親的兒子;我是母親的兒子;我是愛人的丈夫;我是女兒的爸爸;我是兒子的爸爸;我是家族中有影響力的人;我是一位五十四歲的中年人;我是一位有夢想和追求的人;我是一位有毅力的人;我是一位愛讀書和寫作的人;我是一位理性較強而感性較弱的人;我是一位把家庭教育做為后半生事業(yè)的人。

    季淑華老師的網名為“家庭教育四季如春”,我體驗到,只要父母潛心學習家庭教育,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一定會四季如春!

    2018-7-14

    岳升杰每日分享:呼喚自由。

    “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十級;我爸戰(zhàn)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聽到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語。你們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變成回憶。晚上睡覺常常夢見做錯的那道題,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么要和別人比?

    我只是個孩子啊,其實我也會調皮!我只是個孩子啊,給我多一些擁抱吧!我只是個孩子啊,請給我一支畫筆!我只是個孩子啊,讓我為童年畫出最美的自己!

    身邊的小伙伴都要忙著到處學習,‘唉,你成績怎么樣了?’變成了禮貌用語。地球上有一種孩子呀,叫“別人家的孩子”,可在我心底,老爸、老媽,我不想比!

    我只是個孩子啊,其實我也會調皮!我只是個孩子啊,給我多一些擁抱吧!我只是個孩子啊,有心里我的秘密!我只是個孩子啊,讓我的童年留下最美的回憶!

    我只是個孩子啊,別拿我和別人比!我只是個孩子呀,給我多一些擁抱吧!我只是個孩子啊,請給我一支畫筆!我只是個孩子啊,讓我為童年畫出最美的自己!讓我的童年再多些歡樂吧!”

      2017年5月7日晚,9歲的江西男孩吳耀杰在江蘇衛(wèi)視《歌聲的翅膀》欄目,演唱的原創(chuàng)歌曲《我只是個孩子》的歌詞。這首歌曲唱出了所有孩子的心聲,令在場聽眾無不為之動容。

      戴眼鏡的小耀杰在唱歌之前喊出了一句“我想告訴大家: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接著,他用“我只是個孩子啊”唱出孩子的現狀和訴求。我仿佛聽到了壓在五行山下的孫猴子在吶喊,他們渴望自由;我又仿佛看到周圍人的冷漠和譏笑:“誰讓你不聽話了?再喊有啥用,我們也救不了你!”他們已經麻木。孩子的身心一再亮出紅燈——近視、佝僂、目光呆滯,殺人、跳樓、抑郁、焦慮,愿吳耀杰的呼喚能喚醒一批父母!

    2018-7-15

    岳升杰每日分享:呼喚父愛。

    2016年3月25日,在北京衛(wèi)視《音樂大師課》欄目,來自山東濰坊的七歲男孩王丞浩要為爸爸唱一首《父親》。在演唱前,主持人、古巨基老師、“鍋蓋兒頭”浩浩和爸爸的一番對話,讓人唏噓。

    古巨基:“浩浩,為什么要唱這首歌?”“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爸爸愛玩手機,是個手機控。我坐著給你演示一下?!比缓?,浩浩就模仿了爸爸各種玩手機的樣子,并再現了他和爸爸的對話。浩浩問:“爸爸,你覺得有意思嗎?”“肯定有意思,沒意思我怎么會玩?”“爸爸你陪我玩玩吧?!薄澳愕纫坏取!边^了一會兒,浩浩又去問,爸爸說:“一局很長?!比缓蟀职掷^續(xù)玩。浩浩說:“其實,我現在明白了,他讓我等,就是不想陪我玩?!?

    古巨基:“浩浩是因為《父親》里面有‘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的手’這一句才選這首歌的?!敝鞒秩藛枺骸澳氵€記得上次爸爸牽你的手是什么時候嗎?”浩浩答:“有兩次”主持人再問:“什么時候?”浩浩再答:“兩次”當場下發(fā)出笑聲的時候,小浩浩重復說:“有兩次”。主持人問:“這兩次是什么時候?”浩浩回憶:“一次是去海景樂園玩的時候,要買冰淇淋;還有一次就是去爬山的時候,我累了,然后爸爸就牽著我的手,和我一塊兒走?!薄澳前职謳愠鋈ネ孢^幾次?”“忘了”

    主持人:“能感受到爸爸陪在他身邊的時候比較少。爸爸,你心里是咋想的?”爸爸:“心里真的真的不是滋味,這個事從孩子嘴里說出來確實不是滋味?!薄皠偛藕坪浦v,他跟你牽手一共有兩次,這兩次你記得嗎?”“我真的是愧對孩子,這兩次我確實是印象不深?!敝鞒秩耍骸暗呛⒆佑浽谛睦?,我想問問,牽爸爸的手是什么感覺?”浩浩說:“很溫暖”“被爸爸拒絕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浩浩哭泣著說:“就是想,為什么爸爸會拒絕我?”爸爸走上臺抱著兒子說:“對不起,浩浩!”父子相擁而泣。

    2018-7-16

    岳升杰每日分享:呼喚人性。

    7歲的王浩丞最大心愿就是牽著爸爸的手唱《父親》這首歌,這次他達成了愿望。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松的樣子,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風捎去安康。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的家。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墒悄悴辉谖疑砼裕星屣L捎去安康。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謝謝你做的一切, 雙手撐起我們的家??偸墙弑M所有,把最好的給我。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啦。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感謝一路上有你!

    音樂人王太利在拍攝《老男孩》的過程中父親患病去世,他深刻體會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的痛苦和遺憾,于是寫出這首歌。在緬懷自己父親的同時,也提醒大家要多關愛一生操勞的父親,不要留有遺憾。

    也許是小浩浩渴望爸爸放下手機陪自己玩的要求引起了共鳴;也許是歌詞把父親無聲的愛描寫得形象逼真;也許是父慈子孝的場面感動了聽眾;大大咧咧的“歌壇大姐大”田震哭花了妝;開朗的“孩子王”古巨基淚流滿面。

    孩子純真童稚的歌聲之所以能觸動每一位聽眾心底的脆弱,主要緣于對人性的呼喚,人性永遠閃耀著真、善、美,家庭教育說到底就是人性教育!

    2018-7-17

    岳升杰每日分享:孰輕孰重?

    “維尼夫雷特一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愿望,希望能加入到人群,同別人一樣能夠做許多事。我認為這幾乎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并且這種欲望就是學習的動力,是一種可貴的探索精神。

    “有一次,我正在收拾房間,并為一個好看的花瓶插上剛買回來的鮮花。當時我正在為玻璃的底部鋪上一層小石塊作為裝飾?!畫寢?,我來幫你吧?!f著,維尼夫雷特就抓起了一把小石子。‘不,你會打破花瓶的。你在旁邊看媽媽鋪,好嗎?’‘我不會打破花瓶的。’女兒仍然堅持要幫我。我這時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手,對她說:‘到別的房間去玩玩具,不然媽媽就要生氣了?!S尼夫雷特沒趣地離開了客廳。

    “看著女兒掃興的樣子,我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這樣會抹殺掉她的好奇心及敢于探索的勇氣。于是,我馬上去把維尼夫雷特叫了回來。‘我認為你幫助媽媽也是一件好事,這樣吧,我來教你?!S尼夫雷特的眼睛中一下子就迸發(fā)出興奮的目光,又去抓了一把小石子?!唬S尼夫雷特。你不應該一次拿那么多,應該一個一個地放,不要用力扔進去。輕輕地放進去,這樣瓶子才不會被打破。’

    “女兒按著我的指導,最后把石塊擺放得非常好看??匆娕畠喊堰@件事做得很好,我在心底里感慨萬分,一個玻璃花瓶的價值遠遠不如女兒的自信心,我起初為什么那么在乎那個花瓶呢?當女兒受到鼓勵后非常興奮,在這樣一點一滴的實踐中,她的自信心就會很自然成長起來。”

    當孩子要洗衣時,當孩子要和面時……你是怎么做的?做為在大學就已經掌握了家庭教育理念的先知先覺者,斯特娜在培養(yǎng)孩子方面還會出現錯誤。可想而知,對于我們這些后知后覺的父母,我們做錯的時候更多。我們與斯特娜最大的差別不是有沒有做錯,而是有沒有發(fā)現自己的錯誤,有沒有進行及時或后期補救?我們真的要分清孰輕孰重?

    2018-7-18

    岳升杰每日分享:消除自卑。

    “‘維尼夫雷特,我發(fā)現你有好幾天都沒有畫畫了。告訴媽媽,你是不是現在不喜歡畫畫了。沒有關系,即使你不想再畫,媽媽也不會強迫你的?!?,媽媽,我仍然喜歡?!?

    “‘那為什么現在我看見你很少畫呢?’‘因為我畫不好?!粫?,我看你一直都畫得很好的?!?,就是畫不好?!敲?,把你的畫拿給媽媽看一下好嗎?’‘不行,那些畫一點也不好?!疀]有關系,拿給媽媽看又不是別人看,說不定我還會幫助你呢?!谑?,女兒把她的畫都拿了出來,顯得極其難為情。‘

    “哇,這么好的畫,多漂亮呀!怎么說畫得不好呢?’看了女兒的畫后,我大加贊揚?!墒牵莻€太陽沒有畫圓。不知為什么,我畫圓的東西都畫不好,像小球呀、蘋果什么的,我都畫不好。’‘但這些東西沒有必要畫得很圓呀!’‘卡特就畫得很圓,他還經常嘲笑我呢。’

    “‘維尼夫雷特,我不是帶你看過畫展嗎?你想一下,有哪位畫家把蘋果呀、太陽呀這些東西畫成正圓的?’‘沒有?!畠合肓讼牖卮鸬??!茄?,那些藝術家都不這樣做,為什么你一定要這樣做呢?在我看來,好的畫應該是生動的、有感情的,而不是追究哪根線畫得直不直,哪個蘋果圓不圓。只有繪圖員才會那樣做,而你又不是繪圖員?!?

    “女兒似乎沒有聽懂我的話,好奇地看著我。于是,我又給她講了畫家和繪圖員之間的區(qū)別,并告訴她卡特對她的評價是錯誤的,還從女兒的每幅畫中找出了她自己的優(yōu)點。女兒聽得津津有味,心中的矛盾頓時解開了。后來,維尼夫雷特又開始興致勃勃地去畫畫了,由于打破了心中的障礙,她畫得越來越好了?!?

    自卑感是孩子成長中的攔路虎,我們父母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消除自卑。斯特娜的偉大就在于了解女兒,重視女兒的問題,并心平氣和地幫助女兒走出困境。當孩子有產生自卑時,我們做到正面引導了嗎?

    2018-7-19

    岳升杰每日分享:禍不單行。

      “我的一個老同學哈里森太太,她的丈夫因意外去世了。我在兩年后才得到消息,感到十分歉疚,立即決定去看望她。

    “表面上哈里森太太的喪夫之痛已經平復了,但實際并非如此,她只是將這份感情轉移到了兒子大衛(wèi)身上。她對大衛(wèi)的疼愛在我看來實在太過分。大衛(wèi)已經4歲了,媽媽還是整天喂他吃飯,給他穿衣穿鞋。她寸步都不離開大衛(wèi),到哪兒去都帶著他。為了怕兒子再出意外,她還禁止大衛(wèi)走出院子到外面去玩,因為她,小朋友們都不敢來找大衛(wèi)。在這樣的教育下,大衛(wèi)變成了一個無能、孤僻、內向的孩子,我剛到他家時,他甚至都不敢跟我說話。

    “我實在無法忍受哈里森太太這樣對待孩子,花費了幾天時間說服她將大衛(wèi)送去保育院。哈里森太太總算答應了,但是還沒去兩天,保育院的老師就把我們叫去談話。老師告訴我們,大衛(wèi)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扣扣子,也不會穿鞋。而和他同齡的孩子做這些小事都做得很好,相比之下,大衛(wèi)顯得手忙腳亂,而且很可憐。

    “老師對哈里森太太提出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讓大衛(wèi)學習自己去做這些事情,因為4歲的孩子已經應該學會自己穿鞋戴帽了。而保育院的老師教大衛(wèi)這些基本技能時,大衛(wèi)怎么也不肯做,一味鬧著要媽媽。老師因此要求他媽媽從今以后不要再幫他做這些事,否則她們的努力就全無效果??晒锷芙^了,她竟然說:‘我的大衛(wèi),他是我的一切,我愿意為他做出更多的犧牲。’大衛(wèi)鬧著不肯再呆在保育院,不論我怎樣勸說,哈里森太太還是把他領回家,又繼續(xù)以往的生活?!?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哈里森太太的教育方式不改,她兒子大衛(wèi)一定會成為一個自私而無能的人。這樣下去,哈里森太太的晚年也一定會過著凄凄慘慘的生活?,F實中因家庭變故而將所有“愛”都傾注孩子身上,最后卻養(yǎng)出“白眼狼”的例子有很多,這也算是禍不單行吧?

    2018-7-20

    岳升杰每日分享:溺愛之禍。

    斯特娜之所以再三強調‘孩子們能自己做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們去做’這個原則,原因就在于像哈里森太太因喪夫之痛而溺愛孩子的情況隨處可見。哈里森太太也許是對丈夫感情之深,想把對丈夫那份愛移到孩子身上;也許是從喪夫之中感到生命之脆弱,想用愛為兒子筑起一道籬笆,讓兒子能夠百分之百受到保護。但事實是,每個人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他需要在做事中成長,他需要在社會上去磨煉。如果母親違背了規(guī)律,就會“好心辦壞事”,就會妨礙孩子的成長,兒子大衛(wèi)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就已經發(fā)出了警示。

    生活中,這些例子很多,如,有些母親由于對丈夫不滿,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生活上高包辦,學習上高期望,造成孩子有問題;有些父母離異,孩子跟一方生活,父母一方或雙方感覺父母可憐,便用物質做為補償,慣壞了孩子;有些父母由于難孕、難產或晚婚晚育,孩子來之不易,便對孩子溺愛,最后是希望大、失望大。總之,只要對孩子的情感超越了理智,保護孩子的欲望壓倒一切,必然導致孩子出現問題。

    為什么不讓孩子做事會導致孩子出問題?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照顧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由于不給孩子機會去學習照顧自己的生活,使孩子對自己缺乏自信,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只能依賴父母。而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缺乏自信,很難在將來成為勇于自我探索的人。

    父母的溺愛讓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牢不可摧,他是地球的中心,這當然令他滿意,有暫時的、虛的安全感;而一旦父母不再這樣照顧他,他便會感到失落,便有被拋棄的感覺,焦慮、恐懼就會襲來,孩子的安全感會轟然倒塌,而這一天早晚都會來臨。所以,將一個毫無自我生存能力的孩子推入社會是最殘忍的事,一個真正疼愛孩子的父母應該為孩子計深遠、謀未來。

    2018-7-21

    岳升杰每日分享:以小見大。

      “‘快點,艾倫,穿上游泳褲?!医憬阒钡卮叽僦鴥鹤??!也粫?。’艾倫理直氣壯地回答。由于就這個問題我早已跟姐姐談過,告訴她艾倫需要媽媽盡心地鼓勵而不是服務,他需要找到自己新的位置。所以,我姐姐也意識到艾倫自己是能穿上游泳褲的,她不能老是這樣慣著他?,F在她必須退一步,給艾倫學習發(fā)展的空間,如果她能再等一會兒,也許就解決問題了。

      “艾倫來到媽媽面前,我姐姐并不替他穿游泳褲,而是一邊指導示范,一邊等著艾倫自己做好這一切。她不再催促艾倫‘快點’‘快點’,而是慢慢地說:‘你可以自己穿上的,慢慢來。別忘了,你已是一個大孩子了。’

    “艾倫開始還堅持著,說他不能自己穿。我姐姐不理會這些,繼續(xù)鼓勵著:‘你肯定能自己穿上。媽媽閉著眼睛數十下,看你能不能穿上?’這時,我已拉著姐姐去海灘上曬太陽了。

    “艾倫還繼續(xù)堅持,由于沒有信心,又看到其他孩子在海里玩,不禁開始哭起來,不再做任何努力。往常他這一招總是最管用,但今天不行了,使他不能和大家一起游泳,他媽媽也不會再走回去為他穿游泳褲。

    “當艾倫發(fā)現他沒法和大家玩,又沒人同情他的所謂不幸后,他改變了主意,嘗試靠自己解決自己的難題。過了一會兒,艾倫終于自己穿上游泳褲,走出來和大家一起玩,玩得很開心?!?

    游泳,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件很高興的事,在孩子的玩樂中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這應該是父母最高的教育境界。穿游泳褲,對父母來說應該是微不足道的事,但對孩子來說就是一次突破、一次成長,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假如父母能以智慧的眼光從“小”看大、以小見大,那么孩子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健康、獨立的人;假如父母總是以“小”視之,認為“孩子小、事情小、包辦一下沒什么大不了”并把這種教育看做是小題大作、大驚小怪,那么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萎縮版的“小人”。

    2018-7-22

    岳升杰每日分享:殘疾女孩。

      “一對夫婦帶著四個子女,其中一個女孩的腿是跛的,她背上背著的大包袱。如果她是一個人旅行,倒也不為怪,奇怪的是她全家人都在,卻沒有一個來幫她。看看女孩身后的三個兄弟,個個人高馬大,他們輕松地背著自己的背包,很坦然地跟著姐姐后面跨上船來。再看看女孩的父母,他們只顧說說笑笑,絲毫沒有要照顧女兒的意思。

      “當時我情不自禁地為這女孩叫屈,我想這家人實在太冷酷、太不講情理了,怎么能這樣對待身有殘疾的家庭成員?我甚至推想這女孩平日一定受到家人的嫌棄與冷遇。我的同情心極度膨脹,如果不是礙于她的父母在旁,很可能立刻沖上去幫忙了。

      “不過我最后還是沒去幫忙。阻止我的倒不是女孩子的家庭成員在旁,而是女孩那自信的神情與體態(tài)。女孩雖然背著個大包袱,吃力地一瘸一拐地走著,但她沒有絲毫的埋怨與沮喪,相反,她的臉上綻露出愉快的微笑。她自信地走在最前面,時不時還興奮地回過頭去招呼身后打打鬧鬧的三個兄弟:‘喂,你們快點,跑著我可別走丟了。聽到沒有,尼基?你總是不聽話,一會兒走散了我還得去找你?!瘍叭灰桓庇袡嗤械匚坏拇蠼憬阈蜗??!?

      斯特娜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身體殘疾而心靈陽光的女孩形象,讓我們想到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門樹人的科學,既然是“樹人”就要多關注孩子的心靈,而不能只關注物質;既然是科學,就要遵循規(guī)律,考慮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不能“只要我活一天,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我死了,我就管不了了”或者“我覺著這樣對孩子好,只要孩子現在高興就行”。

    現在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好去愛孩子——“好心辦壞事”,經過十幾年的折騰,把一個好端端的健康孩子弄成了遍體鱗傷、身心皆殘疾的孩子。愿所有的父母都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言行,我們是在做孩子的支持者和向導還是在做孩子的障礙和禍害!

    2018-7-23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之愛。

      “那女孩雖然行動不便,但一切事情都是自己做,不僅如此,她還要負責管理好三個活潑亂動的弟弟。每當有乘客試圖給予她幫助時,她的父母就會很客氣地阻止:‘謝謝您的好心,我想我女兒自己可以應付得來?!绻改覆辉谏磉?,女孩自己也會十分禮貌地推辭別人的幫助。通過觀察,我發(fā)現女孩是船上最有活力的孩子,到處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她在船上出出進進,為自己和家庭打點所有的事務??梢娝緵]將自己當成身體有缺陷的人,而是完全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

      “我特意觀察了這個家庭,并和她的父母進行了交談。他們說:‘一個殘疾的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產生憐憫。由于身體上有缺陷,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恐懼之心,甚至悲觀失望。如果家人再對她特意呵護,只會加重她的這些感覺,更對自己失去信心。一個連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該是多么可悲可憐。在這樣的心境下成長的孩子不單單是生理上的殘疾,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也有殘疾。心理的殘疾同樣難以修復。正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才由起初的呵護備至,改為放開手讓女兒自己靠自己。因為不論是我們,還是她的兄弟都不可能陪伴她一輩子,我們不希望以后女兒發(fā)現離開了我們她完全沒辦法自立??粗僧敵踝钭屛覀儞牡暮⒆幼兂闪俗钅芨傻暮⒆樱覀兌紴樗湴?。’”

    從表面看,殘疾女孩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他們不僅自己不幫女兒,當別人想幫助女兒時還阻止。但客觀情況是,殘疾女孩不僅生活自理,還幫著父母照看三個弟弟;不僅不悲觀自卑還活力四射、充滿自信。如果我們問父母們“你們愛孩子嗎?”可能不用商量都會舉手;如果再接著問“你們會愛孩子嗎?”我想舉手的人一定會打折扣;如果以主觀心理去衡量父母之愛,也許比例很高;如果以客觀效果去衡量父母之愛,可能比例很低。愿我們從這則案例中學習一下父母之愛!

    2018-7-24

    岳升杰每日分享:如夢初醒。

      “殘疾女孩這件事對我的觸動非常之大。我發(fā)現一個家庭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們注重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過分地保護孩子。因為過分保護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鍛煉、成長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使孩子感到缺乏能力,因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對于一個有殘疾的孩子,自信心更容易受到傷害。試想,如果在這個家庭中,對女兒實行特殊照顧,生活起居樣樣幫忙,盡量避免她在體力上的不便,這樣雖然滿足了父母及兄弟姐妹對她的不幸預予以補償的渴望,對她表現了令人溫暖的親情,但是對其漫長的人生來說是在幫助她還是在害她呢?如果是這樣,女孩還會有如此自信的微笑嗎?

    “跟多數父母一樣,我開始在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方面也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如果維尼夫雷特是個男孩子可能會好些,但正因為她是個女孩子,我總怕她受傷害,擔心她的安全,所以試圖盡一個母親的全力去保護她,替她做一些其實她力所能及的事。我絲毫也沒察覺到這是在害她,還以為這才算是愛孩子,直到看到了這殘疾女孩,了解了她父母的培養(yǎng)之道。

    “由此,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對待女兒的態(tài)度上所犯的錯誤。與那個家庭相比,我對培養(yǎng)維尼夫雷特的自信心實在太不重視了,這是我早期教育中的一個重大缺陷。想到這里,我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因為我的這個失誤,可能會害了女兒一生。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怕這怕那地過分保護女兒,而是什么事都讓她自己做。不僅這樣,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還讓她幫助我做各種家務事以及處理對外事務?!?

      在家庭教育這件事上,沒有最好只有較好。斯特娜在培養(yǎng)女兒的過程中并不是一直正確,也犯過錯誤,但她的可貴之處在于,當她看到問題后馬上采取行動進行糾正。當前,很多孩子弱不禁風、未老先衰,成了“宅男”、“宅女”、“啃老族”,這些都是父母包辦的結果,愿父母們盡快從夢中驚醒!

    2018-7-25

    岳升杰每日分享:溫柔的堅持!

    “由于維尼夫雷特已經習慣了我和她父親的幫助,所以一開始有些困難。每天早晨,維尼夫雷特仍然習慣性地躺在床上,等著我給她穿衣服。我告訴她,必須自己穿好衣服,否則就一直躺在床上,早飯也不用吃了。我要求她自己系鞋帶,她弄了半天也弄不好,不禁撒起嬌來:‘我不會嘛,媽媽,你來幫我系?!也粸樗鶆?,告訴她不穿好鞋子就別想出去玩。

      “每當維尼夫雷特因為缺乏自信而哭鬧著不肯做事,我就用殘疾女孩的事例來鼓勵她:‘你想想我們在海船上遇到的小姐姐吧。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做,而且做得那么好。你不想像她那樣能干,做一個人人夸贊的好孩子嗎?’‘想啊,’維尼夫雷特答道,但還是哭,‘可是我很笨呀。’

    “‘不對,你怎么會笨呢?那個小姐姐腳那么不方便也可以把事情做好,你的手腳都很健康,難道還不如一個殘疾的孩子嗎?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你一定比那個小姐姐行,比她能干?!娴膯??’維尼夫雷特半信半疑地問?!斎皇钦娴?,媽媽相信你!你也要對自己有信心才行啊,不要動不動就哭。你看到過小姐姐哭嗎?’‘沒有,她總是笑的。’‘對呀,你也要像小姐姐那樣?!S尼夫雷特不哭了,她擦干眼淚,揚起小臉蛋說:‘媽媽你說得對,小姐姐腳是壞的,還把事情做得那么好,我一定不比她差?!?

    如何做到既不傷害孩子又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這就需要父母做到寬嚴相濟,既溫柔又堅持,既和善又堅定!家庭教育是一門愛的科學,它講究辯證、講究平衡。當我們把愛完全理性化、規(guī)則化,就會缺少溫柔與和善,就會讓孩子感到冷漠,致使孩子出現反叛、抗拒、傷害等問題;當我們把愛完全感性化、隨意化,就會缺少堅持和堅定,就會讓孩子失去原則,致使孩子形成自私、嬌縱、懶散等特性。因此,有兩個名詞“溫柔的堅持”“和善而堅定”應做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座右銘。

    2018-7-26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信之光。

    “那段時間對維尼夫雷特分外艱難,由于什么事都做不好,她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惟有自責,由于我失誤所造成的痛苦,而后果卻要女兒來承擔。正因為如此,我更加堅定要培養(yǎng)維尼夫雷特獨立自主的能力。

    “克服這最初的困難后,維尼夫雷特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再動不動就向別人求助,她發(fā)現原來自己的能力遠遠超過她的想像,因此越來越自信,甚至開始主動要求幫我承擔家務事。這樣,她又感受到了因為能為家庭做貢獻所帶來的自豪與自信。到五六歲時,維尼夫雷特不僅有能力照顧自己,還會在聚會時主動去照顧比她小的孩子。我終于可以像那女孩的父母一樣自豪地對親戚朋友說:‘我為我的女兒感到驕傲?!?

    斯特娜以殘疾女孩為鏡子看到了自己教育女兒的缺失,從一些小事中看到了對女兒人生的影響,這也許就是一位母親的偉大之處!

    自信心是一個人的成長之魂,是一個人能力的催化劑。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它能將一個人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狀態(tài)。在許多偉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超凡的自信心,而正是在這種自信心的驅動下,他們敢于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從而鼓勵自己不斷努力,最終獲得成功。

    實踐證明,對自信心的培養(yǎng)必須從孩子最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這就需要父母隨時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不要以愛的名義過度地保護孩子,不要什么事都替他做。因為,孩子們需要一定空間去成長,去試驗自己的能力,去學會如何對付危險的局勢。

    “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這是教育家們的一致觀點,這也是一個孩子能否成才的分水嶺!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它決定了能否培養(yǎng)出孩子的自信。如果我們做得過多,就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的機會,反之,我們放手讓孩子做事并予以鼓勵,孩子就能產生自信,而孩子能否成才就在于是否有自信之光!

    2018-7-27

    岳升杰每日分享:身傳言教。

      “兒子,我和你講了許多次要遵守時間,否則會浪費別人的時間,也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難道忘記了嗎?”父親對遲到的兒子說?!爱斎粵]忘記,你給我講了許多遍了。”兒子不以為然地答道?!澳悄銥槭裁慈匀贿@樣?”“我知道不好,不過,我覺得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什么?”父親有些生氣了,“怎么能說沒什么大不了的?你從小就這樣不守時遵約,將來還有誰信任你呢?”看見父親生氣了,兒子也有些沉不住氣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過得不錯嗎?沒見你有什么麻煩呀!”“你這是什么意思?”父親被兒子的話搞得迷惑不解。

    兒子說:“哦,可能你忘了,你好幾次答應我要帶我去海邊,可是到了現在你一次都沒有帶我去過?!薄澳鞘且驗槲夜ぷ鲗嵲谔α?,這一段時間有很多的會議,還有那些論文,還有學生……”說著說著,父親自己也尷尬地停住了,不知再怎么說下去。

    這也許中外通用的父母可以對孩子說話不算數,但不允許孩子說話不算數。因為父母比較忙,情況隨時變化,導致說了做不到,好像情有可愿;而孩子如果不守信,就是自己有意為之,將來對人生就會有不良的影響。雖然從表面看,父母與孩子的不守信性質不一樣,但本質上是父母起到了負面的示范作用。

    父母們常常抱怨孩子不聽話,不能按自己對他講的道理去做事,但就是不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對。父母們“言教”的是理性的、正確的空道理,而“身傳”的是感性的、錯誤的實做法,所以,孩子根本不可能按照父母的“說教”去做。

    父母為了避免言而無信的情況應想到以下幾點:一是不要隨便承諾,沒有把握的事不要為了一時激動、痛快而隨意答應或許愿;二是要想到意外的情況,說得靈活一些,讓孩子做兩種準備;三是對不能兌現的諾言,要主動向孩子道歉,不論什么原因是讓孩子失望了,不要再用道理辯護,否則孩子就更加反感。

    2018-7-28

    岳升杰每日分享:誰負責任?

    “有一天,我心中極為惱火,因為馬上要去參加一個有關世界語的討論會,維尼夫雷特的父親去了外地,而女傭人碰巧家中有事請了假。這樣一來,只有女兒一個人在家,可她的晚飯該怎么辦呢?

    “看見我焦慮不安的樣子,女兒趕忙過來問我:‘媽媽,你怎么啦?有什么要緊的事嗎?’我對女兒說:‘我馬上要去開會,只能留你一個人在家,我在擔心你的晚飯呢?!畠赫f:‘原來這樣。沒有關系,你去吧,我知道應該怎樣照顧自己?!娴膯??’我問女兒,‘你一個人在家不害怕嗎?媽媽可能要很晚才回來。’‘沒關系,我可不是個膽小的人。’‘那么你怎么安排晚飯呢?’‘我還有巧克力面包。再說我已經會使用火爐了,我能夠自己煮奶?!墒恰疀]關系的。你要去工作,我能照顧自己就是幫助你,這是我的責任。你不是時常告訴我要有責任心嗎?’聽女兒這樣說,我真的有些感動,因為女兒已經是個懂事的孩子了。

    “在家中,我始終保持與女兒進行平等的交流,因為這也是一種培養(yǎng)她責任心的方式,不但要傾聽她的心聲、感受,也同她談些自己的喜怒哀樂。有些父母會認為這沒有必要,因為他們認為大人的事不可以同孩子講,還會找出自己太忙的理由,以回避與孩子的談話。孩子時常會很關心地問父母:‘媽媽怎么啦?不高興啦?但很多父母沒有給予重視。我認為,對于孩子的這些表現應當積極鼓勵,并耐心地與之交流?!?

    斯特娜把女兒當做大人、平等地與女兒交流,不僅接受女兒的愛和關心,還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講給女兒聽,這種做法讓我耳目一新、為之一振?,F實中,很多父母為了“愛”孩子,為了減輕孩子負擔,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要么忽略孩子的愛、不接受孩子的愛,要么什么“雜事”也不給孩子說,要么“報喜不報憂”,這些都是造成孩子“不知道疼父母”“沒有責任心”的“元兇”!

    2018-7-29

    岳升杰每日分享:責任與價值

    “為了使維尼夫雷特從小就形成責任心,無論是在家里還是與別的孩子在一起時,我都會有意識地讓她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使她感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對集體所產生的作用,同時也培養(yǎng)她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增長各種能力的信心。

      “我時常讓女兒擔任我的‘助手’,幫助我做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從而鍛煉她的責任感和能力。每當此時,維尼夫雷特都很愿意參與,并為自己日漸增長的能力感到自豪。我時常給她分派一些與其年齡相當的勞動任務,例如,打掃衛(wèi)生、負責為花草灌水等等?!?

      斯特娜在培養(yǎng)女兒責任心方面用了兩種方法:一是和女兒平等溝通,讓女兒了解父母的酸甜苦辣,并接受女兒的愛;二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女兒做力所能及的事。這兩點對我們當代中國的父母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因為現實中很多父母忽視了這兩點,導致孩子成為“油瓶倒了不管扶”的人。

    這些沒有責任心的孩子,他們在對父母和周圍人冷漠的同時,他們內心也很痛苦,因為他們沒有生存的價值。我常用“過去家長少、孩子多、條件苦——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幫父母干活——有責任感——有價值感——生活有意思、有動力、有活力”這一鏈條與現在的孩子做比較,發(fā)現很多孩子“空虛、沒意思”的問題就出在這里。也許美國也發(fā)生著與我們類似的事情,斯特娜對條件差卻能培養(yǎng)出孩子的責任心也進行了分析:

      “在比較艱苦的環(huán)境中,孩子往往能更多地參與家庭的生活,幫助父母持家守業(yè),知道父母謀生之不易,自己必須為父母承擔一部分責任,盡自己的義務照顧弟妹,省吃儉用為家里減少負擔??匆姼改笧檎疹櫼欢ㄉ疃量鄤谧?,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希望有一天能夠為父母解憂去煩。這一切都使孩子從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帶來的影響,感到自己是有歸屬感的,是有用處的,因此而生自豪感和責任心?!?

    2018-7-30

    岳升杰每日分享:勇敢精神。

      “雖然女兒第一次聽說打針這個詞,但看到我緊張的樣子,再望一眼忙碌中的大夫在擺弄針頭、藥品,心猛地抽緊了,哇哇地大哭起來。大夫一針扎下去后,女兒哭得更厲害了。后來我想了想,女兒之所以害怕,大概是因為看見了我擔心的表情,因為我的表情告訴她這是件很嚴重的事情。第二天,大夫按約定的時間到了我們家,這次我采取了另外一種態(tài)度。女兒一見大夫進門就立刻躲進了自己的房間?!S尼夫雷特,快出來,大夫是來給你治病的?!畠簩ξ业脑捬b著沒聽見,仍然躲在房間里。

    “我只好把大夫帶進她的房間?!S尼夫雷特,打針并不可怕,不是嗎?昨天你剛打過,并沒有什么呀?’‘可我害怕,疼、疼……’‘沒有什么好害怕的,媽媽在小時候打過無數次的針,也沒有什么損害。何況為了治病忍受一點疼痛有什么關系呢?我相信你是個勇敢的孩子?!S尼夫雷特一聽到‘勇敢’這個詞,頓時就忘記了害怕,這一次她不但沒有哭,還不停地與大夫說這說那?!?

    斯特娜的描述,讓我想起了給女兒和兒子看病時的場景。女兒兩歲時,由于出水痘到蘇堤去輸液,在我的陪伴和鼓勵下,女兒一點也沒有哭鬧;兒子4歲時,由于牙疼到小黃灘去看牙,治療時表現得非常鎮(zhèn)定,連大夫都感到驚奇,一個勁地說:“這小孩!”

    對比維尼夫雷特的兩次表現,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潛能是非常大的。第一次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膽小如鼠的弱小女孩狀態(tài),她一邊哭著、掙扎著,一邊用眼看著大夫的一舉一動,很是可憐。照此發(fā)展,她會形成條件反射,一看到大夫或一看到白大褂就會害怕、就會哭。第二次,當媽媽給女兒講清道理,并鼓勵女兒勇敢時,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鎮(zhèn)定自若的勇敢者形象。同樣是打針,女孩卻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母親的表情態(tài)度。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精神。

    2018-7-31

    岳升杰每日分享:理性之愛。

    “在維尼夫雷特4歲的時候,我?guī)еビ瓮?,當時也有女兒的外婆與我們同行。在爬一個山坡時,女兒顯得膽子很小,她一步一回頭,不停地看著我,很想讓我把她抱上去。我想有意地鍛煉她一下,裝作沒有看見她的暗示,只是不停地向上爬著。因為我知道,雖然是第一次爬坡,可她是可以爬上去的,這是鍛煉她膽量和技巧的一個絕好機會。

    “可是,女兒的外婆卻非常擔心,她怕小維尼夫雷特摔下來,又怕她磨破細嫩的小手。外婆一會兒看看維尼夫雷特,一會兒擔心地囑咐她一聲,一會又喊前面的我慢些。維尼夫雷特最終膽怯了,不肯再往上爬。

    “這時我回過頭對女兒說:‘維尼夫雷特,不要怕,你看媽媽不是已經爬得這么高了嗎?沒關系的,不會有任何危險,我相信你是個勇敢的孩子。’維尼夫雷特在我的鼓勵下,終于戰(zhàn)勝了恐懼,最后還是憑自己的努力爬了上去。

    “后來,我母親責怪我,說我不該讓女兒置于危險之中。我對她說:‘如果維尼夫雷特沒有爬上去的能力,我是不會讓她這樣做的。而且,我的目的是要讓她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女兒雖然小,但她也可以勝任很多事。如果大人總是提心吊膽地在那里顯出擔心的樣子,那么她本來具有的能力就會被恐懼所吞沒,本來有的勇氣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很多父母為求保險而對孩子加倍保護,造成孩子缺乏勇氣,這是不對的做法。我認為父母應該克服這種自私,為孩子的將來著想,應該大膽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勇敢的人。”

    從以上描述中我們能感覺到母親的愛要比外婆更理智、更智慧,因為外婆的愛容易讓孩子變得懦弱無能,而母親的愛更能讓孩子勇敢自信?,F實中,外婆的愛代表感性之愛,多發(fā)生在長輩身上,擔心、包辦妨礙孩子的成長;母親的愛代表理性之愛,多發(fā)生在父親身上,信任、放手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陽剛、力量、堅強、勇敢和自信!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