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每日分享》103(2019年4月)

    (2019-04-29 15:25:52)   [編輯]

    2019-4-1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的特質

    “我們是天使之家,我們發(fā)現我們的缺點是很愿意為人解答問題,特別強勢,很容易受到影響,不夠自信,好為人師。我們的優(yōu)點是:有同理心,思維比較清晰,善于提問,比較容易理解別人,親和感很好,比較尊重別人的想法。”

    在吳老師提出“做為親子導師,你有些什么特質是障礙,有些什么特質是優(yōu)點”后,天使之家做了以上總結。同時,我一直在想,做為家庭教育指導師,我有什么特質呢?

    我的不足,第一,腦子比較程序化,靈活性差。也許是受貧窮文化的限制,也許是受老師身份的定位,現在能明顯感到規(guī)條太多,把過多的精力用在了外在邏輯和形象上。第二,把精力用在積累知識上。正如吳老師批評的,我死死抱住“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信條,只注重知識積累,只注重“我應該比咨詢者懂得多”而輕視引導技巧。第三,說教多??傇敢馓咸喜唤^地跟咨詢者講道理,現在看來不能說沒一點用,但這種效果是較差的。第四,感受少。也許是童年缺少母愛的原因,也許是男性的緣故,也許是一路抗爭的原因,我充滿理性,在接納、感受別人的情緒方面比較弱。

    我的優(yōu)點,第一,執(zhí)著。只要我認準的事情,我會一直堅持到底。自從走入家庭教育,直至把它確定為夢想,我始終認為自己找到了一條好路。雖然也有從頂峰跌入底谷的感覺,雖然感到這條路充滿著艱辛和坎坷,但我只認為自己能力有待提高,只認為過去把自己估計得太高而把困難估計得不足,而絕不會放棄選擇,絕不會半途而廢,絕不會屈膝叛變。第二,改變。一路走來,我在不斷地認識自己、挑戰(zhàn)自己、改變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但我感覺身心越來越活了,我要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第三,基礎好。首先是人緣好,凡我走過的地方,人們都會說一聲“好人”;其次是有教育、行政等豐富的人生閱歷;再者,有扎實的寫作和演講功底。

    2019-4-2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的特色

    “我不為做導師而做導師,導師只是一個標簽,僅僅是一個身份定位。我想把成功快樂的傳播者做為更大的定位,做親子導師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且為了做成功快樂的傳播者,我還會學習很多的東西,比如催眠、薩提亞心理治療。以前我是做技術的,邏輯性、推理性都比較強,與現在做的都不相同,這可能對我更有好處。我的價值是建立在能給別人帶來更高價值的基礎上的,我不僅僅是傳播學問,我定位是傳播一種理念,傳播博愛?!?

    針對吳老師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做為親子導師我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一位學員談了自己的特色。吳老師說:“有人說我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實際上,每個人本身都有不同的顏色,你只要把你自己的特色做得足夠好就是最好的親子導師,不需要去跟任何人比?!睂抢蠋煹脑捨曳浅UJ可也很受鼓舞,于是我開始思考我的特色。

    第一,有成功的教子經驗。自2004年進入家庭教育,我和兒子一起成長,兒子已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兒子的每一次進步都超出我的預期,而兒子的每一次進步都與我學習家庭教育、與我的改變密切相關。雖然自己的成功不能成為做指導師的充分條件,但它是必要條件。我始終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就培養(yǎng)不好或不能由壞變好,那就沒有資格做家庭教育指導師。

      第二,求真務實。我一直崇尚一個“真”字,即做事要真實,做人要真誠,傳經要真經。我認為,做為家庭教育指導師要注重人品,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如果只注重包裝,或者弄虛作假,那早晚是要露餡的。我堅信我的“真”是會發(fā)酵的。

      第三,根基牢固。把家庭教育做為夢想是我經過多年摸索和選擇的結果,它是我人生的興趣,它是我人生的聚焦。這棵大樹已植根于我的內心,至今為止,我從未為選擇家庭教育感到過后悔,相反,我一直慶幸選擇了家庭教育,我為選擇家庭教育感到智慧、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2019-4-3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的能力

      吳文君老師從開始講課給學員設置了五個問題,首先是資格問題,當學員們列舉有愛心、做過小孩、當過父母等資格后,吳老師“難道父母就沒有愛心,就沒有做過小孩,就沒有做父母”的幾句反問如重錘敲擊,讓大家從激情澎湃轉入低谷。通過“家長、導師、記錄員”的角色互換,讓學員們認識到成為導師確實沒有那么簡單。其次,讓學員們分析自己的特質哪些是障礙,哪些是優(yōu)點。第三,讓學員找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實際是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色。

      到這時,學員們慢慢從低谷又爬了上來。緊接著吳老師又拋出第四個問題,看自己有哪些能力可以做親子導師?有位學員總結為:助人為樂的精神,有靈氣、有悟性,同時,有溝通能力,自信、大度,善解人意,推廣及人乃至專業(yè)的背景和專業(yè)體系。伴隨著吳老師提的問題,我一直在思考著自己如何回答。對于能力問題,我想應包含三個層次,一是應該有什么能力;二是已經具備什么能力;三是以后該提升哪些能力。這里我就分析一下我現在已具備的能力。

    第一、具有較深的家庭教育理論功底。自從走入家庭教育,我看了中外家庭教育書籍,聆聽過顧曉鳴、孫云曉、董進宇、周弘等中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的講座。先后獲得了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中華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顧問、講師等證書。為做好家庭教育,我又學習了心理學、家庭系統(tǒng)排列、意像對話、沙盤、催眠、塔羅牌等學科,獲得了二級心理咨詢師,三級意像對話等證書。

    第二,具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實踐能力。一是陪伴兒子一同成長,具有較強的教子能力;二是堅持寫每日分享并出版《好父母加油站》一書,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三是進行個案咨詢,接觸了眾多孩子和父母,有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四是舉辦沙龍,帶領親子活動,有組織能力;五是在網上、去學校、到社區(qū)講課,有豐富的講課經驗。

    2019-4-4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的方向

    在能力部分,吳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你已經具備了哪些能力?二是你準備怎樣做?雖然自認為有能力脫穎而出,但至今發(fā)展緩慢、影響面小,這應與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有關。

    雖然我們不做那些“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式的人,但我們也不能做“肚大嘴小,肚里有貨倒不出”的人;雖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酒香又居鬧市中,那樣效果會更好。過去,我一直注重打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相信“金子總是要發(fā)光的”。這種想法在學習初期、在某種程度上是不錯的,但一些好的品質超過了度就成為了障礙,就成為了呆板、僵化。

    也許是長期的學習讓自己的觀念有了松動,也許是被吳文君老師的靈活、智慧所震憾,我明顯感到以前的觀點受限、格局較小、方向有偏差??v觀成長歷程,“實干有余,巧干不足”,片面強調實干、苦干,而不注重對方感受、不注重路徑、不注重效果,這是發(fā)展慢的主要原因。

    就家庭教育而言,雖然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的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我們強調的是父母成長。但現實中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父母關注的重點是孩子,如果讓孩子學習、改變,父母可以拿錢,可以配合,但如果讓他自己拿錢學習,他會借故推托。如何找結合點,如何從孩子著手帶動父母,這是我們智慧的做法。如果凡父母讓孩子來或帶孩子來的一概把門拴死,這就有點頑固了,再說,即使我們給孩子溝通,也會讓父母學很多。

    就學習而言,父母們最關注的就是學習,而我們只強調家庭教育這個根,而不去講它與學習的關系,父母就不愿意聽,就可能對我們敬而遠之。最近,我醒悟,我要大喊特喊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學習的根。

    就導師的方向,吳老師提出“不教導、不說教、不對抗、不批評”,導師的功能就是分享者、引領者,情景的創(chuàng)設者,這就是我以后的發(fā)展方向。

    2019-4-5

    岳升杰每日分享:轉變角度

    “我不可以教導,我不可以說教,我不可以對抗,不可以批評,那我這個親子課要怎樣上才算有效,怎樣上才會讓家長收到他要收到的東西,怎樣上才能把他的資源激發(fā)出來?如果是你,你坐在臺下,你希望怎樣的一堂課能把你的力量調動出來,能把你的能力激發(fā)出來,能教給你一些可以做得到的技巧?

    “做為導師,我應創(chuàng)造怎樣一些環(huán)境和空間讓家長知道他是有能力的?我要利用互動、練習、提問、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分享感受和游戲等讓他思考更多的可能性,讓他跟現實生活相結合,讓他自己去體驗、去發(fā)現。我們的親子課程就是用種種方式讓家長感覺、感悟到,讓他有所觸動,讓他有一份激發(fā)力量的感覺。雖然這種感覺可能有些痛,但不至于有揭了傷疤的那么痛。

    “我們讓家長在感覺和觸動之中有信念的松動,這個信念松動就是:‘過去我教育孩子是這樣的信念,而突然我有一些體驗,我發(fā)現好像不對了,我需要建立一個新的信念體系。’我們的親子課程就是不斷地在松動家長的信念,不斷地引導家長學習新的技巧,不斷地讓他自己去掌握一些新的方法。因此,我們的親子課程不是老師在這邊作秀‘這個東西我一用就好,可是你一用就不好’,不是想辦法證明導師比家長強,而是想辦法證明家長比導師還強。”

    教學時,我們有一段學習魏書生老師的教學法,我們對魏老師的能力感到稱奇。他當著領導、教兩個班語文,并且寫書和參加各種活動,他講得少效果好。學習家庭教育后,我參加一些培訓,有些老師輕松自如地控場、講課,上千人的場井然有序,連續(xù)講幾天課老師仍然很滋潤。

    想想自己,每講一課要背詞句、要背次序、要背動作,一堂課下來累得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仔細想來,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備課的角度有問題。吳文君老師所談的理念和方法,再次提醒我,必須轉變角度,以家長和效果為導向。

    2019-4-6

    岳升杰每日分享:感覺感悟

    “我們要怎樣做,才可以讓家長感覺感悟到不同的做法?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家長的信念松動?我們怎樣做,才能推動家長去學新的技巧?我們怎樣做,才能不斷地讓他嘗試掌握新的技巧?過去我們是用教的、打的、壓的方法,前面試了無效,那么,如果是你,現在你能想出哪些不同的做法?

      針對吳老師提出的問題,學員們進行了腦力風暴,下面是幾位學員談的方法。

    “在感覺感悟方面,我們用角色互換、數據分享、案例分享、視頻分享和提問的方式,用一些簡單有效、容易復制的方法。在信念松動方面我們讓家長把他固有的信念列出來,然后,我們會在這些清單里面給出一些正面的負面的例子,讓他自己去對照。”

    “我們分幾天的工作坊,在第一個工作坊結束之后,讓家長回家拍DV錄相,一定要真實,拿過來之后跟各位分享。這時候可能會發(fā)現很多問題,帶來很多感覺和感悟。”

    “在感覺感悟這方面讓家長看電影工作坊,如《小孩不笨》,在學習新的技巧時分享、演示、示范、練習和回饋,運用于生活當中采取布置作業(yè),考試,還有互相支持和罰款?!?

    “在感覺和感悟方面,我們希望家長回憶一下他的童年是怎樣策劃未來的,他希望有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到現在他的人生是不是原來想要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哪些事情障礙了他達到現在的目標?這是一個很好的換位思考的方法?!?

    “在感覺感悟方面講故事,不一定是生活當中的例子,可能是某個偉人或是一個富含哲理的故事。場景模擬,家長和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可以用小品或短劇的形式在臺上模擬出來,或把一個沖突用大人的方式演出來,問下面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還有可以做一個測試的量表、問卷,可以在他開始學的時候做一套,在三個月之后再做一套進行對比。在運用與生活當中,可以讓家長去分享他哪個知識點用在孩子身上出現了什么樣的改變?!?

    2019-4-7

    岳升杰每日分享:著眼家長

    “我感覺平等的心非常重要,如果他知道你比他高,他就放不開,如果他感覺你跟他是平等的,他就能放得開,去自我反省。在成人學習中,一般認為老師比自己高,所有的問題老師都要搞定。如果導師背負這樣的責任,就會很沉重,而如果家長期望太高,他拿不到,就會說‘你導師沒有教好我’。我生活中經歷過這樣的挫折,有一次,我滿懷信心地對一個家人說:‘你看我這本書,李老師寫的’。他看完之后說:‘這個什么破書,什么方法也沒有。你應該讓我翻開書就知道一二三,就知道怎么做,做完我的孩子就能好,我要的是這些?!敃r,我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所以,我認為讓家長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改變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依賴導師身上,這個很重要。

    “還有一個,在引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小朋友都有向好的那種愿望,你所有驅動他的方向都要認為他是好的。曾經在我家里面,我對女兒和外甥用了一個很簡單方法:我的女兒,她叫李XX,然后用A4的紙打了一個表格,李XX的優(yōu)點數不清,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放到里面。女兒今天早上起得早,這是個優(yōu)點;早餐吃得少,這是個優(yōu)點,所有的都可換成優(yōu)點。我那個外甥特別不聽他媽媽話,通過這個方法去引導,孩子變得特別乖,自己給自己加優(yōu)點,自己給自己打分。然后累積在一起,再要求給他換一些東西或做其他事情,比如去旅游,這樣做真的效果很好。 ”

    “設計一個問卷,讓家長和孩子同時做這個問卷。因為很多家長認為非常了解孩子,這個問卷出來以后,他就會發(fā)現自己與孩子有很多不同的認識,他對孩子實際上并不了解。這個往往能觸動家長,然后就針對這個問卷就去引發(fā)家長的思考?!?

    無論是導師用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家長,讓學員自我改變,還是用多關注家長優(yōu)點的方法,讓家長自我激勵,抑或是用問卷的方法,讓家長自我覺察,其根本點都是著眼家長。

    2019-4-8

    岳升杰每日分享:跟的技巧

    “上午有同學告訴我,過去想說的話說不出來,說新的話又找不到,實在憋得難受。那導師如何才能做到既不教、不對抗、不批評,又能讓家長增加到支持和力量呢?那現在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反饋方式——先跟后帶。

    “三個人一組,一個扮演家長,一個扮演導師,一個扮演記錄員。家長訴說自己的困擾,如“我的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辦?”導師可以用你過去所有習慣的方式跟他講,不管你用說教還是批評,只要你心里痛快,怎么說都行。然后,大家分享,當導師這樣說的時候,家長的表情如何,感覺如何?記錄員內心感受如何?

    “當第一種方法做完之后,換第二種方法,就是用先跟后帶的方法。先跟就是要給予對方肯定。第一,肯定對方說話中的重要字眼?!闶钦f你的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嗎?用他的話反還給他。這是對他一個最基本的肯定,不需要造新的字,就是把他說的話你再換一個詞返還給他。第二,肯定對方的情緒。當你的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你很焦慮,是嗎?肯定對方的情緒。第三,肯定對方的動機。孩子不好好吃飯,你擔心他的身體會受影響,是嗎?就這樣返還給他?!?

    三人練習做完后,學員們談了感受。第一位:“當導師在給方法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個方法我用過了,沒有用的。最后導師就沒方法了??墒钱攲熡每隙ㄟ@種方法的時候,他開始讓我有一些思考。”第二位:“跟的時候會跟,帶的時候不會帶了?!钡谌唬骸拔铱桃獍阉淖盅鄹牧艘幌?,很不舒服?!钡谒奈唬骸坝玫谝环N方法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咄咄逼人、高高在上的感覺,那這種感覺會讓自己枯竭,所有的東西都給你了。換成第二種方法,雖然我沒有帶出來也沒有找到出路,但我也是在學習,在成長,雙方都很滋潤?!钡谖逦唬骸坝玫谝环N方法,家長對抗,自己也有挫敗感??吹綄Ψ椒穸ā?,自己的信心也會受到打壓?!?

    2019-4-9

    岳升杰每日分享:帶的藝術

    “你有沒有過跟孩子溝通挺開心的時候?”“從沒有過?!薄澳悄愀愕母改赣袥]有過交流挺開心的時候?”“也沒有過?!薄皼]有開心過,那是什么?”“全是痛苦?!薄笆?,那如果把痛苦分為三等,最低的是什么?”“從三十板到三板”“那就是如果減少懲罰,就能減少痛苦,就有效?!薄笆堑??!?

     

    這是一位導師給家長“帶”的過程。對于這類絕對化的家長,我往往劃為“頑固”“刺頭”一類,實際是自己功力不夠。從這位導師身上我看到,只要功夫深,任何堵心的問題殾能疏通、都能化解。下面是吳文君老師針對過分訴說不滿的家長進行“帶”出的三句話。

    第一,“你想有怎樣的不同?”有些家長過分訴說自己的不滿,如‘我對孩子不滿意,對自己不滿意,對人生就不滿意。當他訴說不滿時,他是掉在困境里,如果導師跟著他一起掉在困境里,兩個人就會一起死掉。做為導師可以用這句話把他拉出來,拉到一個不同的方向上。

    第二,“你希望下一次怎樣?”當家長歷數挫敗的時候,你可以說:“是的,過去很多次都挫敗,那么下一次你希望不是挫敗是什么?”家長肯定會回答:“我想下一次關系能順暢一些?!边@樣就把他拉到了他所期望的方向上來。

    第三,“你到底想要什么?”“是的,你這樣也試了,那樣也試了,我給你的方法你都試了,都沒效果,那你到底你想要什么?你是想要證明我給你的方法都無效呢,還是想要你和孩子有不同的關系?”這是在挖他內在的價值和動機。

    這樣三句話,家長就會馬上轉個方向跟著導師走了。在咨詢中,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家長,他們整個人都掉到那個問題里,不斷地說問題。他們就跟祥林嫂一樣,反復地訴說,而每訴說一次他們的狀態(tài)就會更糟糕。做為導師,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跟著一起掉進去,我們要溫和而堅定地用這三句話把家長拉出來。

    2019-4-10

    岳升杰每日分享:引而不發(fā)

    有的家長給你講了一大堆,當你跟他去講道理,他就說“我不想聽道理,你告訴我到底該怎么辦”。我們這個課程是引導家長自我改變的,如果他問什么我都拋出一個答案,他就不需要改變、不需要嘗試了。我們可用三種方法引導家長。

    第一,后延。“是的,這個事情我知道很困擾你,所以你報名來參加我們的課程。假如直到最后一天,你覺得還沒解決,我們再來討論?!卑阉笱拥秸n程結束,用這樣的方式逼著家長自己去解決,進入課程學到該學的東西,學到他自己可以學到的方法。用李老師開玩笑的說法就是:‘反正你錢都交了,我也不退款,學完了咱們再說?!?

    第二,你做了什么讓他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有的家長過來就說:“我的孩子叫他他不應,你叫他第七遍,聲音提高了,他才過來,煩死人了,你說該怎么辦?”做導師的可以這樣說:“是呀,在你家里已經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你說前面的六句話都沒意思,到第七聲提高聲音才有意義。那也許你需要想一想,在過去這么多年里,你做了什么讓你的孩子懂得,媽媽說前六句話都不需要注意,只需要在意第七句?”

    第三,現在不知道答案。導師可以直接告訴家長:“你這個問題我現在不知道答案,也許在學習的過程中,你自己會得到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幫助你,你自己就會知道如何處理。如果課程結束了,你還找不到方法處理,我承諾有機會給你單獨聊一聊。”用這種方式把他推到課堂里,推到自我改變的路上。甚至我們可以說:“是的,這些方法你很想找到,既然你已經來了,那你就先學該學的,學完了之后我們再來看看有沒有不同的方法?”這個方法可以讓家長承擔起他做家長該承擔的一份責任。我們導師是不需要給他去提方法的,只是推動他好好地讀書學習。

    針對急于想得到方法的家長,吳老師用“引而不發(fā)”的方法,智慧巧妙地推動家長自我覺察、自我改變。

    2019-4-11

    岳升杰每日分享:破繭成蝶

      有一些家長,他的教育方法明明進入了死胡同,但他很頑固,非堅持自己的意見。對這類家長,吳文君老師用了以下三種引導方法。

    第一,“有效果嗎?”有的家長很固執(zhí),你引導他思考,可他一定要堅持說服你:“我真的沒辦法了,我真的所有招都用盡了”。就像昨天我坐的士來的那個司機,他不斷地說服我“真的,我所有方法都用盡了”,他打算把8歲的孩子送到軍校類的學校里管制起來。這時,我就不斷地、平靜地、溫柔而堅定地反問他:“你這樣做有效果嗎?”在這里沒有好壞和對錯,只有有沒有效果。所以,我不會問“你這樣做對嗎?這樣做好嗎?”我只問他“你這樣做有效果嗎?你不斷地重復去打他、去罵他,有效果嗎?”

    第二,“你這樣做下去,會有怎樣的結果?”對這些固執(zhí)的家長,一個是問他“到現在為止,這樣做有效果嗎?”一個是問他“這樣堅持下去會有怎樣的結果?”我們不僅要讓家長看到未來的愿景,還要讓家長預期一下,讓他們看到可怕的后果:“這樣做下去會有怎樣的結果?”

    第三,“你想有更多的選擇嗎?”現在,很多家長習慣單線思維,你常常會聽家長說“我總不能不管他吧?”在他們的的思維中就有兩種選擇,要么用打罵的方式管,要么不管。當導師不讓家長打罵的時候,家長就會問:“難道我不管他嗎?難道我我不盡一個做家長的責任嗎?”當家長只有這樣一個單線思維的時候,他就會“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如果我們這樣問家長:“你想有新的選擇嗎?假如有一種方法既可以讓你管孩子又能讓你們的關系好起來,你愿意嗎?假如有一種方法既可以給孩子一個空間又讓你們兩個都輕松起來,你想要嗎?”當導師這樣問的時候,家長就會慢慢從那個兩難的困境中突破出來。

      對于“死腦筋”“一根筋”的家長,對于作繭自縛的家長,這三招定能為他們破繭成蝶起到開化作用!

    2019-4-12

    岳升杰每日分享:思前想后

    “如果家長不斷地訴說‘你講的道理我都懂,你給我的方法沒有用,我用了幾次也沒有效果’,我們就可以這樣問:‘告訴我,你這樣做已經有多長時間了?你還打算做多長時間?’很多家長告訴我,我看著孩子做作業(yè)。昨天那個司機告訴我,彵每天忙得顧不上,他太太是拿個棍子坐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作業(yè)。真是拿個棍子,他說,他媽媽聲音一大,棍子一舉,孩子馬上就寫作業(yè)。他媽媽一放下來就去玩。我問他:‘你這樣做有多長時間了?你打算做到什么時候為止?’我們看到他現有的狀態(tài),看到他的局限性和發(fā)展的可能性,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去推動家長。雖然我們沒有給家長具體的做法,但慢慢就會把他拉到他渴望的方向?!?

    針對那些不想自己改變卻只想要方法,而要了方法又用不成的家長,吳文君老師用思前想后、瞻前顧后的方法讓家長對自己的錯誤做法進行反思。

    第一,“你已經用多長時間了?”家庭教育難就難在它的緩發(fā)性、長期性和隱蔽性。當孩子出現了厭學、網癮、抑郁等問題,我們馬上就會想到,這一定與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有些父母一發(fā)現孩子不上學了,一發(fā)現孩子精神失常了,便心急火燎找到咨詢師,想趕快找個法子將孩子治好。試想,十幾年累積的問題怎能用十幾分鐘治好?我們不妨用這句問一下,讓家長有一個長期改變的準備?;蛘咛嵝鸭议L,你這種做法用這么長時間有什么效果?

    第二,“你還打算用多長時間?”家庭教育常見的是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把孩子打出了問題,父母用看管的方式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管自己,不相信孩子能自動學習,但這樣管著又覺得效果不佳。這時,我們不妨用這句話來提醒家長:“你小學看著,你中學還能看嗎?你大學還能看嗎?”當家長向后面看時,他就會質疑自己的做法。這兩句問話真的能起到擲地有聲、振聾發(fā)聵的醫(yī)療功效。

    2019-4-13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是誰?

    “做為講師,做為導師,我們要不斷地、隨時隨地問自己‘我是誰?’我們是把自己當成導師,還是當成具備萬能能力的可以救助所有人的那個上帝,還是做一個正義的、道德的評判者?我們還是質問、指責父母‘你這樣做太不盡責任了!怎么可以這樣呢?你知道孩子給誰最親嗎?你都不幫他誰幫他?’把自己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拯救者,還是當成一個現家長平等的分享者?我們不斷地要問‘我是誰?’這也是我們經常要做的一件事,要時刻明確親子導師的身份是什么?我們是一個平等的分享者,是一個空間的創(chuàng)造者,是一個親子關系的引領者,我們不是父母們的救星,也不是道德的評判者,更不是全能的上帝。

    “常常有家長帶著孩子或者夫妻兩個或者父母一個人來到我們咨詢室求助,他一坐下來,就像一個向我控訴的受害者:‘我們家孩子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不好,他都快把我折磨死了,我現在就后悔為什么要這么個孩子。”當他用這樣的方式坐在我對面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把我當成了他的父母,他受了委屈,他來給我告狀。同時他把我當做了他的救星,我沒招了,我所有的方法都用了,所以我來找你,請你救救我。

    “當家長把自己當成受委屈的孩子,把導師當成父母的時候,如果導師也順著他那樣做,就減少了這個家長所有的能力和資源,其結果是導師累家長沒收效。所以,在這時,導師要不斷地問自己‘我是誰?’我是一個跟他分享學問的人,我是一個創(chuàng)造空間讓他成長的人,我既不能對家長說教、否定、批判,也不能把家長成長的權利攬到自己身上?!?

      吳文君老師對導師的定位分析得非常精準,如果導師能把握準確,將最大限度地推動家長自我成長。聯(lián)想自己的咨詢,很多時候由于沒有弄清“我是誰”,沒有劃清界限,很多事情包辦了家長的成長,搞得自己很累,效果也打折扣,以后要智慧地守住陣地。

    2019-04-14

    岳升杰每日分享:人生四問

    第一,“我是誰?”我是一個導師,我是一個分享者,我是一個引領者。

    第二,“我現在做的是什么?”我現在做的應該是分享、引領和想辦法讓家長醒悟。

    第三,“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家長的自我覺察和成長。

    第四,“我正在做的和我想要的是什么關系?”我現在做的和我所要的原則上應保持一致,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或勞而無功。

      現實中,很多導師有時候會把自己丟掉,往往弄不清或忘記自己的身份。自己明明是導師,目的是引領家長自我成長、自我改變,但總是喜歡用說教、評判、否定的方法,總是喜歡高高在上的的對家長指指點點,以顯示自己的權威。這種做法勢必讓自己累,讓家長悔,勢必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我是誰?我是帶親子團隊的一個導師,我應該怎樣把自己的資源和大家融合得更好。我在做什么?我是用小孩子的心態(tài),還是用成熟的心態(tài)不斷地覺察?

      “從今天開始,這四句話我會不斷地為問到大家,大家也要不斷地問自己。我是看這個人不爽,懶得跟他做練習,還是很主動地去跟所有的人去溝通、去練習。因為將來有一天我們做導師是沒辦法選擇家長的,什么樣的人都可能來,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

      “這四句話也可以問到我們的家長,你是誰?你是孩子的爸爸媽媽,那么你要做什么?你現在在做什么?你要做的和你要的是什么關系?這四句話我一直跟朋友們分享,他是訓練我們覺察力非常好的一面鏡子?!?

      吳老師雖然是對導師提出的四句話,但我認為這不僅是做導師要問的,而是每個人都要問的,所以我把它上升為“人生四問”。

      我,前半生一直沒弄清“我是誰”,經常發(fā)揮著用自己的弱項,經常麻木地生活著;后半生明白了自己的路,但總是虛榮地不敢面對自己的弱項,總是抱殘守缺地不肯解剖自己。今后一定經常用“人生四問”敲打敲打,讓自己勇敢地前行。

    2019-4-15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的感受

    “我的感受就是身份定位,你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分享者、一個空間的創(chuàng)造者。你講的不多,而維持這樣一個空間讓大家來思考,讓大家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才是最有效益的方法。”

    “我通過這一天的學習,由開始的興奮,又突然滑到了一個溝里面,然后又上來,我就是覺得有一份責任感。我們在救贖自己的同時,也會給我們的孩子一個非常好的空間。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家庭,很多的孩子,很多的父母,他們活得很不開心,他們是沒有能力享受這種高檔服務的。我是不是真的可以為他們做點什么?讓那些真正最有需要的人也享受到它的好處?!?

    “我是誰?通過一天的學習,我更注重內觀,我需要內觀我自己我才能找到我自己,只有找到我自己我才能找到對方。這個親子課程,雖然它的方向是教如何做親子導師,其實這只是一個部分。其實道是相通的,親子課程不僅是對親子還包括對朋友、對你的家人、對你的同事和你周圍的一切,包括你對這個社會的認知。今天學習給我的回饋就是,以后通過內觀找到他人與自己的位置。這個課程既是一個點也是一個面,從點上是做親子導師,從面上它讓你學習整個人生的萬象。所以,他學這個課程以后他會在不同的方向都有大的提升。”

    “這是一個內練的過程,練心的過程。這個不說教、不批評、不否定不是裝得出來的,你的心在那里是沒辦法不說的。什么時候你真把心收回來,給對方那份平靜,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的?!?

    以上是三位學員學習一天的感受和吳老師的點評,這也是我的感受。通過聽吳老師一天的課,我從方向上明晰了很多。我講課的目標是讓學員效益最大化,讓他自我改變,而不是把所有焦點都放在自己身上——備課變?yōu)楸痴n以顯示自己邏輯性強;滔滔不絕以顯示自己懂得多;聲音高八度以顯示自己的力量;搶著為學員出主意以逞能。這些都是我改變的方向!

    2019-4-16

    岳升杰每日分享:一日清單

    無論是農俗諺語“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還是傳統(tǒng)文化“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起始最重要。吳文君老師對第一天的親子導師課就設計得非常緊湊、巧妙,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

    一、自我介紹。學員們以“我叫什么,我來自哪里,我來參加課程的目的是什么”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做一介紹。

    二、李中瑩老師發(fā)言。吳文君老師所講的親子導師課是由李中瑩老師在NLP基本理念的基礎上設計的,本次特邀李老師發(fā)言。李老師與學員們分享了學習NLP的過程,分享了創(chuàng)設親子導師課的背景。

    三、吳文君老師談親子導師課的重要性及要求。吳老師引用李老師的說法:“如果所有父母都在學了如何做父母才去做父母,那么中華民族的素質將有一個大的提升”。她還引用來講課時與司機的一番對話,說明時時處處需要家庭教育,親子導師大有可為。

    四、用“馬蘭花開”游戲進行分組。本次課程有24人,吳老師就用最后“馬蘭花開開6朵”將學員們分為四組即四個家庭。分完組后又讓每組討論名稱、口號和標志,并分出家庭成員。

    五、從五個層面引導學員認識自己

    1、有沒有資格當指導師?吳老師先讓大家討論“自己有什么資格當指導師?”;當大家以“做過小孩,當過父母,有愛心”為由證明有資格時,吳老師進行一連串反問,好像一盆盆冷水讓學員清醒。接著,吳老師讓學員分別以“導師、家長、記錄員”身份進行練習,先是按傳統(tǒng)的做法對家長進行指導師,之后再用“不教導、不否定、不批評”的方法進行指導,經進練習讓學員認識到做導師絕非那么簡單。2、你的那些特質是做導師的優(yōu)勢,哪些特質是做導師的障礙?3、你與其他導師有什么不同?4、你有哪些能力能讓你脫穎而出?5、你怎樣才能脫穎而出?

    六、先跟后帶。

    吳老師介紹了三種“跟”十五種“帶”的方法。

    七、學員談感受。

    2019-4-17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叫XXX,來自河南鄭州,我來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家長。我有一個20歲的男孩,現在上大二,他特爭強好勝,一直都很累。我一直想讓他慢一些,放一些,讓他放松,雖然我曾經做了但效果不是很好。他是學機械的,非常枯燥,他雖然喜但是很累。他這一段時間用吳老師教的那個方法去做自己的事情非常輕松,昨天打電話告訴我說:’媽,這一期的考試我沒有問題了?!弦黄诳荚嚕刻焱砩蟽牲c鐘以前沒有睡過覺。我用實際上已經打折的方法去傳給他,他就告訴我沒問題了,我還要學很多能借鑒的東西在我兒子身上再發(fā)揮一些作用,讓他更輕松、更愉快。

      “我第二個身份是老師,我來這里學習的動力是非常大的。我沒想到我用吳老師教給我的東西,孩子能接受而且運用得那么好,我真的很激動。吳老師說,學習NLPI不如活在NLP里面。把這些東西內化以后,一些東西你會自然地流露出來。我教的心理健康,孩子都是十來歲,這么小的孩子,你用NLP的理論跟他相處,就覺得很輕松。每當上課的時候,我就講人生三事:自己的事盡力;別人的事尊重;老天的事接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事。每天說一遍,每天說一遍,孩子就記得特別好,做得特別好。校長也發(fā)現了我的課堂和其他老師不一樣,我跟他講了,我要來學習,他鼓勵我來學習,我學習以后,會讓我的課堂更加優(yōu)秀。

    “ 吳老師鼓勵我:‘把你的東西寫出來!’關于人生三事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我真的寫出來了,并且在《小學健康雜志》上獲得了二等獎。我接觸NLP之后,我個人,我的兒子,還有我的學生都受益特大?!?

    這是鄭州一位家長在吳文君老師親子關系課上的“簡介”。本來吳老師只讓從三個方面做一簡單介紹,結果這位家長激動得剎不住車了。從她的介紹中可以看出當一個老師、一個父母成長改變后,他自己、他的孩子、他的家庭是多么地受益!

    2019-4-18

    岳升杰每日分享:三個條件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年齡的孩子,甚至帶著不同的困惑。我們拿出五天的時間,讓自己開始學習做父親、做母親。我們這個課堂也許不是幫你解困惑的地方,甚至我也沒有具體的方法教給你去怎樣對付你的孩子。因為這個課堂是給所有想自己學習做父母的朋友提供的,那也就是說,如果你自己不想改變,如果你不想拿出一些時間給你的孩子在一起,你不想為自己做父親、母親這個身份做些事情,這個課程都幫不了你。

    “報讀這個課程有三個條件,第一,你要準備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有朋友說,我很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但我實在太忙,我顧不上孩子。如果從你報讀這個課程開始,你不準備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我們這個課程就不能接受你。第二,你要準備自己有所改變。剛才有朋友說,我希望我的孩子未來人生成功快樂,那也許我們就要先問,你自己的人生成功快樂嗎?你對你現有的人生滿意嗎?如果你自己還沒有準備好讓你的人生多一份成功快樂,你如何能幫到你的孩子讓他的人生成功快樂?所以,各位要審視一下,你準備讓自己有所改變嗎?第三,在這個課堂上不只是我們在引導大家說什么,更重要的是有一些練習,有一些也許你過去不知道的技巧需要你自己去練。所以,要求每位家長朋友一定必須做每個練習,你準備好了嗎?

    “我們的課程和其他課程不同的是,我們更注意幫家長學到一些實用的技巧回到家里你可以用到你和孩子的關系上。既然是教給大家一些技巧,大家一定要有時間去練,一定要有時間去跟孩子運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吳文君老師提出的三個條件,即要擠出時間陪孩子、要自己改變、要做練習,是每位父母學習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當前普遍缺乏的。雖然我知道但我還不敢向家長這樣提,因為我能力不夠,怕把僅有的幾位家長嚇跑了。

    2019-4-19

    岳升杰每日分享: 有效果嗎?

    在基督教中,他們相信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之后,要由上帝決定,誰可以上天堂,誰應該下地獄。

    在一個小鎮(zhèn)上,有一位牧師,他很小就跟著父母去教堂;等他長大后又讀了神學院;畢業(yè)后,他在這個小鎮(zhèn)上做了神父。他每天都努力地工作著,從沒有懈怠過。有一天,他離開了這個世界,按程序,他就到了上帝做裁決的地方。這時,他發(fā)現在這個地方還有一個人,這個人是小鎮(zhèn)上的公交車司機,因為醉駕撞車導致死亡。

    他剛想去和那個人打招呼,上帝來了,兩個人畢恭畢敬地等上帝發(fā)落。上帝看了看神父,對他說:“你下地獄!”上帝又看著那個公交車司機,對他說:“你上天堂!”神父一聽馬上就喊起來:“上帝,這樣判不公平的!你不能這樣對待我。我從小就信奉您,多年來,我是小鎮(zhèn)上最勤奮的人,每個禮拜,我都很認真地去做禮拜,去跟人講您的教義??墒牵绬??這個公交車司機,他每天都要喝酒,這一次他就是因為喝醉了酒,撞車出了車禍才來這里的。你是正義的化身,你這樣做不公平的!”

    上帝聽著神父的訴說,平靜地看了他一下,搖搖頭說:“哎,你不明白,我也知道你一直都在努力地做、堅持地做??墒悄阌袥]有發(fā)現,每當你在講教義的時候,下邊的人都睡著了,沒有一個人想到我!可是,這個公交車司機盡管沒有職業(yè)道德,但是只要他一開車,全車人都會喊‘上帝呀,救救我!上帝呀,救救我!’我這樣做可能遭到議論,說我不公平,但我主要是為了提醒和你同樣做法的人,不要再做那些沒有效果的事了!”

      這是吳文君老師在親子關系課上講的一個笑話,這位可憐的神父與很多每天為子女勞作的父母是何等地相似!父母們?yōu)樽优畟兏冻稣媸翘嗵嗔?,但效果如何呢?所以,做為父母既要埋頭拉車——為孩子操勞;還要抬頭看路——學習家庭教育;否則,把車拉到坑里是真的要下地獄的!

    2019-4-20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困擾

    當代父母困擾六十則。

    1、孩子對大人的想法不理解。2、學習不自覺。3、孩子容易生氣,脾氣太大。4、不愛和家長溝通,家長說什么都聽不進去。5、上網時間太多,有時通宵上網。6、五個大人方法不同。7、太喜歡看電視。8、自己家的兩個孩子打架。9、不喜歡閱讀。10、孩子做作業(yè)不專心、開小差、拖拉。

    11、八歲的男孩不愿意自己睡覺,總是要媽媽陪。12、七歲孩子不想去學校,每天給我念叨一遍“我不去”,去了也沒事。13、孩子自我中心。14、小孩子才兩歲多,他就對什么都不感興趣,讓他玩他也不玩,讓他出去他也不出去。15、孩子對老師特敏感,老師摸一下他的頭,他就難過。16、孩子非常愛面子。17、性格沉悶,不是太活躍。18、吃飯?zhí)?9、吃飯?zhí)唷?20、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21、有脾氣的時候聽不進去別人。22、不主動解決問題。23、耐心不夠。24、看一些影響學習的書。25、不愛展示自己。26、報喜不報憂。27、缺乏自信。28、心放不到學習上。29、喜歡比較。30、不敢跟爸爸表達,讓媽媽轉達。

    31、孩子認為我們不理解他。32、喜歡看動漫,暴力很多。33、有早戀傾向。34、暴力語言。我要去爬山,從山上跳下去。35、喜歡看恐怖片。36、不尊重老師。37、這邊是早戀,那邊老師說是同性戀。38、對最愛他的人最兇。39、逃課。40、得過且過。

    41、挑動同學打群架。42、用“你不愛我了”來操控父母。43、上課睡覺。44、上課不守紀律。45、不愛參加譚外活動。46、私自拿家里的錢去買衣服。47、心里有渴望,不敢展示。48、自由散漫。49、與老師的關系不友好,和老師對著干。50、撒謊。

    51、不愛上幼兒園,不愛理別人。53、求證媽媽是不是不要了。54、多動癥。55、自虐。56、愛做噩夢。57、離家出走。58、特別反感現在的教育制度。59、厭學。60、寫作業(yè)馬虎,寫字也馬虎。

    2019-4-21

    岳升杰每日分享:最終期望

    “只聽飛機上傳來機長的聲音:‘各位乘客請注意,因為不明的故障,飛機也許在十分鐘之后將墜毀?,F在,請各位朋友用好你手里的紙和筆,我知道這是一個親子的旅游團,很多朋友是帶著對孩子的一份期望、一份關照聚在一起的。那么,現在還有十分鐘時間,你有機會想一下,你對孩子的未來有什么期望,你希望他過怎樣的人生?現在,還有一些時間,用好你手里的這張白紙,把對孩子未來的期望用20個字寫下來?!?

    “用20個字把你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寫下來,你知道時間很短,沒有時間讓你寫一篇留言,只有20個字,非常珍貴的20個字,你會寫下什么?再看一下,這20個字真的能代表你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嗎?它真的說了你在離開這世界之前對孩子最重要的話嗎?是的,也許你知道有很多話要說,但時間不夠,沒有那么多機會,你只有20個字,你會留下哪20個字?是,這是你對你孩子最后的一份期望,你渴望他未來要過的生活?!?

    這是吳文君老師設置的一個場景,在背景音樂襯托下,讓父母去思考當自己快要離開這個世界時,孩子能過什么樣的生活?實際上是讓家長看到他現在做的事情與他現在所做的事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父母想讓孩子過上自由的生活,可現在處處限制孩子,弄得孩子縮手縮腳,孩子怎么自由?父母希望孩子能自強地生活在這個世界,可現在卻事事包辦,弄得孩子什么也干不成,他怎么自強地生活?

    有一次,關于購房的問題,我堅持完全放給兒子去做,愛人認為我放得太快了。我當時就說:假如我們在死之前,看到子兒子頂天立地,什么事都比我們做得好,我們什么心情?假如看到兒子懦弱無能,我們又是什么心情?兒子已經二十多歲了,已經參加工作了,還不放手,怎么培養(yǎng)能力?后來愛人認可了我的觀點。在這個場景下,我寫下的最終期望是:“希望女兒、兒子能過上自己喜愛的幸福生活?!?

    2019-4-22

    岳升杰每日分享:招聘家長

    吳文君老師設計的“臨終遺囑”是很智慧的,我一直在想,我要做的就是在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能看到兒女比我能力強百倍。他們不僅能處理我想完成而未完成的事情,而且我相信,我的兒女會越來越強,越來越幸福!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們父母是想讓孩子幸福,而幸福需要有心態(tài)、需要能力,這樣就需要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有能力了,不僅孩子幸福,而且父母幸福。

    如何讓孩子有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干事、多體驗、多實踐,而現實中一方面家長想讓孩子有本事,以后生活幸福,一方面想盡力包辦,讓孩子少辦或不辦事享受幸福,這樣就形成一對矛盾?,F在的特點是家長多、孩子少,并且物質條件好了,家長年輕化,就連爺奶奶,姥姥姥爺也往往身強力壯,他們?yōu)榱撕⒆拥男腋?,往往一馬當先去包辦孩子做事。

    當我們真的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可能有兩種想法,一是我們以前對孩子的培養(yǎng)很到位,假如還能有像我們這樣對孩子好的父母陪伴孩子就更好了;二是我們對孩子的培養(yǎng)以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以后假如能避開我的不足就好了。因此,吳文君老師設置了“招聘新家長”的環(huán)節(jié)。

    “因為你將離開這個世界,也許你需要招聘一個人,就像招聘一個保姆一樣幫助你去照顧你的孩子,你會希望招聘怎樣一個人,他具備哪樣一些特點,讓他有能力可以幫你照顧到你的孩子?如果讓你寫一個招聘新家長的啟示,你會怎樣寫?你有10分鐘時間,寫一個招聘新家長的啟示。

    “對這個人的要求你只用20個字來描述,你希望有怎樣一個人?只有20個字,你希望他具備什么樣的特點?仔細琢磨這20個字,你真的放心把孩子托付給他嗎?你真的舍得把孩子托付給他嗎?你只有最后一分鐘,把你要寫的修改到你覺得最滿意?!?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寫出了這樣的文字:“她應是一個懂得家庭教育,能引領孩子的人?!?

    2019-4-23

    岳升杰每日分享:終極智慧

    “我立的遺囑是:‘我希望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媽媽每天微笑著陪伴著、支持著你?!覍懙恼衅竼⑹臼牵骸屗鱿矚g的事,幫她在失敗中找到收獲?!@些我做過,也做到了,但這個做到是我經歷了痛苦換來的。

    “一個女孩三四天不回家,她背后實際上是她在用自己的力量呼喚父母美好的婚姻,她是在犧牲自己保護我們。還有,你覺得她應該讀書,她就是不想讀書,她想做她喜歡的事,其實她是有一個強烈的動力‘我需要成長!’如果你真的能夠解讀她、理解她、支持她,她會很開心。

    “李老師的課讓我最震憾的,就是不停地在失敗當中去發(fā)現收獲。我學會了從來不否定女兒,她失敗了她會不好意思,我說‘我們從失敗當中找到收獲!’比如,她花了錢卻不愿意去上,或者想做事卻做不成的時候,她就很不好意思。當我支持到她,我說‘沒關系,咱們不能白花這個錢,看看我們能收獲什么?’孩子們那份感激、那個眼神會讓我非常感動。

    “有一個同學在我旁邊說:‘我看到這些,我就不想要孩子了!’我說:‘當你看到孩子背后那份心,你是愿意要的,這真的是上帝賜給你的天使讓你成長?!F在我很享受跟女兒在一起的感覺,并且我不在乎以后那個媽媽有沒有這個能力,我覺得女兒有足夠的能力過好她的人生。這是我通過和孩子學習得到的,我覺得大家通過學習會比我更早收獲到。我到孩子十七八歲才學習,你們現在學了,孩子的青春期會順利度過的?!?

    這是一位媽媽在寫了對女兒的“最后期望”和“招聘家長”后所做的分享?!傍B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父母在快要離開這個世界之時對孩子交待的應是“終極智慧”。正如吳老師所說:把人生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來過,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做生命中最后一次與他相見,做好我們所有可以做的事情,人生就沒有遺憾、沒有后悔、沒有愧疚。

    2019-4-24

    岳升杰每日分享:螃蟹媽媽

      “我們所看到的螃蟹都是只能橫著爬的,可是,有一只螃蟹媽媽就有一點點不服氣,說:‘我這一生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橫著爬,等將來有了后代我一定讓它們直著走,直著走實在是太近了。我橫著爬要繞很大的彎子才能達到目的地,如果我的孩子會直著走,那一定會比我的人生成功快樂很多。’

    “這個媽媽就開始訓練它的孩子,它在海灘上畫了一條橫線當做起跑線,然后教它的孩子直著走??墒?,無論孩子們怎樣努力,它們還是只能橫著爬。這個媽媽很惱火,就斥責這些孩子:‘你們怎么搞的,一點都不聽話,你們不知道嗎?媽媽這一生的教訓就是不會直著走路,我希望你們過上比我更成功快樂的人生,你們怎么就不聽話?’

    “孩子被媽媽訓著,也不敢頂嘴,就只好不停地去嘗試,可是無論它們怎么嘗試也只能橫著爬。媽媽越來越惱火,甚至后來就有些沮喪。這時,有一只它最疼愛的小螃蟹就怯生生地跟它說:‘媽媽,我知道你很想為我們好。可是我不知道怎樣挪動我的爪子才可以讓我打直了走,你可以跟我示范一下嗎?’

    “媽媽聽到孩子這樣講,說:‘干脆,我豁出去了,我來跟你們試一下,我就不信這次我不會打直了走。’于是,它就趴在地面上,給孩子做示范,看它怎樣直著走??墒牵斔鼊恿艘粫褐?,孩子們在后面怯生生地說:‘媽媽,你也是在橫著爬!’這個媽媽真的就非常沮喪了?!?

    吳文君老師這則螃蟹媽媽的故事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媽媽做不到卻讓孩子去做到,這種教育是徒勞的;二是教育要揚長避短、尊重天性。在現實中,有些父母說:“我這輩子算完了,你一定要努力學習!”這些說法只會讓孩子無力、讓孩子反感。換句話說,即使媽媽做到了,也不能要求孩子必須做到,因為每個人成長環(huán)境是不同的。再者,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特點,不要盲目攀比,否則,只會給孩子增加痛苦。

    2019-4-25

    岳升杰每日分享:信念之謎

      “今天,我一早就來到這個課堂,工作人員和主辦方都不知道,因為我來之前,李老師給了我一大筆錢,他讓我封了一些信封,每個信封里裝了5000塊錢, 我把這個信封就粘在了各位的椅子底下。各位只要伸伸手,不用花任何代價你就可以得到這5000塊錢。

    “20多個人,我看到有一些人的手在動,去摸了;有些人紋絲沒動。為什么沒動?‘根本不相信’‘不可能’你根本不相信這些事情。那我告訴你,沒有其他的什么東西,我只是告訴你,有5000塊錢,只要你伸手去摸一摸,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這5000塊錢會屬于你。它會幫助你實現以前你有一些沒實現的愿望。

    “還是沒動,為什么?‘不要白的’‘不可能的事’‘不屬于自己的錢不去拿’‘哪有不付出代價的東西?’大家說的是什么?信念——你對這個世界上的一些看法,很多東西是要付代價的?!覐膩聿灰捉o的東西’‘我不相信’‘我擔心這是個陷阱’這些信念讓你紋絲不動。那也有學員說‘老師,你騙人,我剛剛真摸了,真的沒摸到?!俏以嚵耍以试S自己試了,覺得自己很好玩。

    “如果你不試,你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你總是讓別人告訴你是真是假,那么你自己的主動性在哪里呢?是的,試一下無妨,為什么連無妨這件事我們也不試一下?沒什么損失,凡事都有可能,為什么有些人沒去摸?因為很多人認為‘很多是不可能的’信念就是由此深的影響著我們。

    “有的朋友說‘老師,你騙人,你根本就沒有放下5000塊錢’說實話,這5000塊錢有還是沒有并不重要,但是如果這5000塊錢不只是5000塊錢,它是人生中你最看中的最重要的東西呢?如果這5000塊錢代表的是你跟孩子一份和諧的關系或者孩子成功快樂的未來呢?”

    吳老師用這個例子在解釋和揭示信念的重要性,仔細想來,信念真的是個謎,它具有非凡的魔力,決定著每個人的人生,可以說人生“成也信念,敗也信念”。

    2019-4-26

    岳升杰每日分享:家長會的故事

    兒子上幼兒園了,母親第一次去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老師點名批評了母親:“你的孩子患有多動癥,三分鐘就坐不住,你應該帶他到醫(yī)院看一看。如果長期這樣,我們就要考慮讓他退學了?!币苍S是感統(tǒng)失調,兒子一直好動,母親雖然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已做了努力,但孩子還遠遠比不上其他孩子。進家門前,母親揉了揉眼睛。兒子見媽媽回來,跑過來問:“媽媽,媽媽,老師說什么了?”媽媽抱起兒子親了一口說:“老師夸你了,說你以前連三分鐘都坐不住,現在能坐三分鐘了?!眱鹤痈吒吲d興地吃飯去了。

      兒子上小學一個月后,母親去開家長會,因為想了解兒子的情況,便怯生生地問:“老師,我兒子表現怎么樣?”老師用眼瞥了一下母親,便噼里啪啦地訓開了:“我正想找你單獨談呢,我教學幾十年了,沒見過這樣淘氣的孩子。一會兒和同學說話,一會兒左搖右晃,就沒有靜下來過,怎么學習?你回去好好教訓教訓,不然這孩子我真的教不了。”母親強忍著眼淚回到家里,兒子迎上來問:“媽媽,老師說什么了?”母親撫摸著兒子的頭說:“老師說,兒子比以前進步多了,現在能靜下來讀書了?!眱鹤痈吲d地玩去了。

      初中快畢業(yè)了,母親去開家長會。老師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進行了分析,老師對母親說:“根據你孩子現在的情況,考重點高中有危險,你應該有心理準備。”這次媽媽回到家就喊兒子:“兒子,我真替你高興,老師說,只要你再稍做努力,考重點高中應該沒問題!”兒子說:“媽媽,請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去拼一把!”

       高考后,有一天,郵遞員送來了入學通知書。兒子拿到通知書就跪在母親面前:“媽媽,我的理想實現了!這么多年是您不斷地鼓勵讓我有了信心。我知道你每次開家長會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可是你總是忍著委屈鼓勵我,感謝你,媽媽!”這時,母親抱住兒子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2019-4-27

    岳升杰每日分享: 信念之魔

    信念簡單的理解就是相信的觀念、想法、念頭,它與信仰、理念都有相近之處,實際就是在人的心目中世界是什么樣的或應該是什么樣的,也可以理解為世界觀。人與人的區(qū)別其根源就在于信念,人的偉大源于正確的信念,人的平庸源于狹隘的信念,人的渺小或卑劣則源于錯誤的信念。人的信念之于人就如同電腦軟件之于電腦硬件一樣,一臺電腦之所以值錢并不是個頭大,而是系統(tǒng)配置高,一個人之所以偉大并不是他的個子高、腦漿多,而是信念非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之所以會對孩子采取一些錯誤或違背常理的做法,會采取一些在外人看來可笑、愚蠢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信念在做怪。有些父母在認識到錯誤之后也想改變,但發(fā)現改起來很難,并不是喊喊口號、表表決心那么容易,并不是看看書、聽聽講座就能立竿見影的事。而之所以難就源于信念埋得太深,如果這些潛意識的信念不動搖,只在具體方法上做些調整很難見效。吳文君老師對信念與做法的關系做了深入地分析。

    “到底什么在支配我們的人生?有朋友說,我買了盧勤的書,我買了周弘的書,他們有很多做法,我回到家照著去試的時候,我的孩子告訴我:‘小心,你不需要再這樣做了,再做我就不認你是媽媽了,你在外面學了些東西回來搞我!’家長說:‘他們上面有一些做法我得模仿著做,怎樣我做了之后孩子反倒不接受我?’很多家長把關注點放在我怎么做上,如何做上。

    “為什么改變會無效?為什么改變會很難?因為支配我們內在的一些東西是信念,就是我們認為這個事情應該怎樣的?是我們最在乎的東西,我認為事情什么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認為事情應該怎樣做?這些頭腦中的信念,以及由信念派生出的價值、規(guī)條就組成了我們的想法,這些想法就好像一個大的麻包袋,支配我們的行為,如果里邊的這些東西沒有變化,只改變做法是無效的。”

    2019-4-28

    岳升杰每日分享:信念之神

    “你愿意為你人生中一種新的可能性去做一些嘗試嗎?你愿意為了人生中最重要、最看中的一些東西,再做一次努力嗎?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沒可能’‘沒辦法’‘不容易’這樣的信念中,我們怎樣才能找到跟孩子一份合諧的關系呢?有的朋友說,我只相信真的,可是真和假有誰判定?你不去嘗試,怎么樣把它變成真?

    “所謂信念就是,我認為事情應該怎樣的,它往往非常非常深地在影響我們的人生。正確的信念助人,錯誤的信念害人,我們學習就是要看到信念的真相,哪些是束縛和框制我們的,哪些是幫助我們的。我們開始修正親子關系的信念就是:我們相信,孩子有可能成功快樂;我們相信,我們跟孩子的關系可以親密愉快。

    “在一個親子課堂上,有一個家長就這樣跟我們講他對孩子未來的一個信念?!业暮⒆蝇F在又懶又饞,非常貪圖享受;他這么懶,這么饞,這么貪圖享受,將來一定會不勞而獲;這樣不勞而獲,他將來肯定會去偷、去搶,他偷了、搶了一定被人抓起來送進監(jiān)獄;進了監(jiān)獄將來的人生一定是非常悲慘的?!@位家長看到一個貪圖享受的人一定會過悲慘的人生,他不斷地把他的信念告訴他的孩子。在媽媽的咒語之下,在媽媽這個信念系統(tǒng)的支配下,孩子慢慢就會真的走到這條路上來。

    “問題是有這樣一個信念束縛的不光是這個媽媽,很多家長都這樣告訴孩子:你不讀書將來就找不到工作;沒有工作就掙不到錢;沒有錢就沒辦法有出息。這樣的家長不斷地在把他的信念告訴孩子,不讀書的人將來就沒好日子過?!?

    人,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就如電腦一樣,外殼是一樣的、雷同的、簡單的,而軟件卻是不同的、相異的、復雜的。人的信念就是人的精神軟件,人的偉大、神奇不是表現在外觀上、肉體上,而是表現在信念上、精神上。我們要時刻保持信念的鮮活、揚升,而決不可讓信念僵化、下沉!

    2019-4-29

    岳升杰每日分享:信念之靈

    “在親子課堂上,有位媽媽向我講了她對孩子未來的一個信念。‘我的孩子現在又懶又饞,非常貪圖享受’‘為什么貪圖享受就讓你困擾呢?’‘我就跟孩子講,你這么懶,這么饞,這么貪圖享受,你將來一定會不勞而獲。’‘不勞而獲又怎樣呢?’‘他將來肯定會去偷、去搶;他偷了、搶了一定被人抓起來進監(jiān)獄;他進了監(jiān)獄將來的人生一定是非常悲慘的。’這就是這位媽媽頭腦中的信念,她看到一個貪圖享受的人一定會過悲慘的人生。這位媽媽不斷地把她的信念告訴給孩子,這個孩子在媽媽這個信念系統(tǒng)支配下,在媽媽的咒語之下,他最終真的會走到這條路上來。

    “被這些負面信念束縛的不光是這個媽媽,他們的信念最終在孩子身上演變?yōu)楝F實。他們用好心做到了仇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他們用擔心一步步將孩子的家庭拉向深淵。很多父母經常這樣告訴孩子,不讀書將來就沒有好日子過。他們的推理是:不讀書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掙不到錢,沒有錢就不會有好的出息,沒有出息就沒辦法過好的人生。

    “有一個孩子,從小很聰明,學習很好,可是跟爸爸媽媽關系很糟糕,父親哄、媽媽兇,他就在這其中很難找到位置。他19歲闖北京,到現在在北京混得也可以,買了輛車。他有了小孩子之后,兩個孩子養(yǎng)了一個,把孩子扔下就兩個人出去逛。我們非常擔心,就勸他:‘你賺的錢也可以,你把錢攢起來買套房,過老百姓的日子?!墒撬氐囊痪湓捑褪牵骸矣譀]學歷,不像哥哥姐姐,他們都有學歷,我怎么能過好日子?’”

    這就是這個孩子頭腦中的信念,如果他這個信念不改的話,他會不斷地賺錢、揮霍掉、再賺錢、再揮霍掉。因為他堅信自己沒有學歷就沒有好日子過,所以,他就不會去好好經營他的人生。信念屬于潛意識范疇,它對主人很忠誠,它既可以把主人框死,也可以讓主人鮮活、騰飛,非常靈驗。

    2019-4-30

    岳升杰每日分享:撥云見日

    有一種力量能讓嫩綠的小草頂開龐大的石塊;有一種力量能讓微弱的水滴滴穿堅硬的巖石;有一種力量能讓平凡的蠶蛹掙脫繭的束縛;有一種力量能讓平凡的人成就生命的輝煌;有一種力量能讓一個五十幾人的小黨成為帶領中國人民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大黨。當然,正向的力量,能由弱變強、積沙成丘,能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而負向的力量也同樣巨大,它可以讓大象困于麻繩兒,可以讓蘇共瞬間土崩瓦解,這就是信念。

    信念,就是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是自己的世界觀。具體些,信念是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一種力量,一種激勵。是人生前進的強大力量,它讓漫漫長夜有了希望的明燈,它讓顛簸流離的生命有了目標。雄鷹若不是有了飛翔的信念,也許它就會和雞同類;小草若不是有了生長的信念,也許它早已在土中腐爛;人生若沒有信念,他就不會劈波斬浪、昂首向前。

    美國紐約州州長黑人羅杰羅爾斯在就職演講時說:信念值多少錢?信念不值錢。有時它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但是你一旦堅持了下來,它就會迅速升值。有一次校長給他看手相,說他將來會成為紐約州州長。從此州長這個目標就像旗幟在他心中一直飄了40年,他51歲時終于如愿以償。

    與此相反,我發(fā)現很多人的貧窮不是因為身體殘疾而是因為信念的喪失。有位老鄉(xiāng),五十多歲,身體健康,院里荒草叢生,屋內垃圾遍地,除了吃飯、喝酒就是床上躺著。不知是因沒有老婆而心灰意冷還是因沒有信念而娶不上老婆。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在我們?yōu)閯e人因沒有信念而碌碌無為感到可惜時,實際上,一定會有智慧者在為我的目光短淺而發(fā)笑。細觀自己,之所以不能成就大事業(yè),不能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完全是很多信念在束縛著。從現在起,必須經常洞察自己的信念,大膽地沖破不合時宜的信念,樹立陽光自信的信念,讓自己撥云見日,不為浮云所迷。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