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孔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只能吃些沒有米粒的野菜,七天沒有吃到糧食了。這天,孔子的弟子顏回去討了點米,然后做飯,飯快熟了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偷偷地抓鍋里的飯吃??鬃佑X得顏回的行為不當,但沒直接說出了,過了一會兒,飯熟了,顏回拜見孔子并端上了飯,孔子假裝沒有看見顏回抓飯吃,起身說:“我剛才夢見先君,今天飯食很好,我們先祭先君。”顏回忙說:“剛才灰塵落進了飯鍋里,扔掉沾著灰塵的食物怪可惜的,我就抓出來吃了。飯里可能還有些灰塵,不可祭先君.”
孔子覺得自己錯怪了顏回,當著眾弟子的面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可恃?!?span style="FONT-SIZE: 12pt">即應該相信眼睛(看 見)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有時也不可以相信。
孔子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被我們稱為圣人,但圣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是凡人,犯錯誤的機會更多,但圣人比我們凡人高明在哪里呢?我想有以下兩點:第一,當發(fā)現(xiàn)弟子犯錯誤時,不是當面狠很的批評,而是從其他地方間接的提出,這即顧全了弟子的面子,又不傷師徒的和氣。第二:當發(fā)現(xiàn)自己錯怪顏回時,他在眾弟子前面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告戒弟子:看到的并不見得就是真相。
想想我們自己在教育孩子時,也經常錯怪孩子,但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時,有幾個會向孩子道歉,恐怕寥寥無幾。有時孩子作業(yè)不會寫問家長,家長劈頭一句:“上課又沒聽了是吧?”孩子回來身上有些傷,還沒開口,家長就來了句“是不是又跟人打架了?”這樣的事可能在很多家長身上都發(fā)生過?! ?/span>
我也犯同樣類似的錯誤。記得有次叫學生寫作業(yè),其中有個學生坐在凳子上動都不動,眼睛傻傻的,我想這個學生又在胡思亂想了,于是走到旁邊敲了他的桌子一下,提醒他寫作業(yè)??珊靡粫哼^去了,他還是沒動筆,我就生氣的走到他旁邊說:“你怎么不寫作業(yè)???”這學生怯怯的說:“老師,我在想作文呢!”“哦,那快寫吧。”現(xiàn)在想想,當時真應該給這個學生道歉。
我們大人總認為,沒必要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可能是因為面子上過不去,覺得自己是個大人還要向孩子道歉很沒面子,即使想道歉也說不出口。有時是因為覺得自己向孩子承認錯誤,就會失去在孩子面前的威嚴。可事實上我們都弄錯了,我們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不但不會失去威嚴,可能還會讓孩子更尊重我們。想想當我們犯錯時,不承認錯誤,而孩子孩子犯錯誤時,要他向我們承認錯誤。雖然孩子當面上不說我們,但心理肯定會不服氣,或覺得我們大人虛偽,這樣我們的教育效果削弱了不說,也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不誠實的習慣。向孩子承認錯誤也是一種教育。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相信孩子在努力 [2007-08-09 16:13:00]
- 觀日本教育之反思 [2007-08-09 22:51:00]
- 告誡只重視智力教育的父母 [2007-08-13 21:52:00]
- 今天的孩子有選擇權嗎? [2007-08-14 22:0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