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網(wǎng)上看見一組數(shù)據(jù):有關部門對30 個省市的3080個老人家庭進行的抽樣調(diào)查表明,有58%的家庭是老人在幫助照管孫輩。
首先我想分析下,在當今社會隔代教育所占比列如此高的原因:
一、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
中國人自古就有老少同堂的習慣和習俗,人們普遍覺得兒孫滿堂才是人丁興旺,才是福氣。因襲相傳,代代如是,便把“隔代教育”當作了家族繁衍的大事,成了傳宗接代的責任。這么一來,無論天南地北,也無論貧窮富貴,都把“隔代教育”視為理所當然,就不足為奇了。
二、社會競爭的影響
當今,就業(yè)壓力大,競爭日趨激烈。人們?yōu)榱松婧桶l(fā)展,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年輕人結婚生育后,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大,對帶養(yǎng)孩子更是覺得困難重重。這當中,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有的是收入低,有的是下崗失業(yè),有的是夫妻兩地分居,有的是要出國深造;也有的是因為鬧離婚,或離婚后怕帶著孩子影響再婚;還有的是圖享受、怕麻煩等等。另一方面,老人由于賦閑在家、難耐寂寞,也樂于代勞,使得“隔代教育”愈來愈成為家庭教育的主體。
這樣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造就了隔代教育,那隔代教育對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危害呢?我認為第一點是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自我中心”意識,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個性。
老人對孩子的溺愛幾乎是所有祖輩的通病,他們可能在教育子女的時候非常成功,但祖父母(外祖父母)這樣的角色卻讓他們的心態(tài)產(chǎn)生轉變,不經(jīng)意間就會對孩子的錯誤過分寬容。現(xiàn)在每個家庭的小孩都不多,老人們更是將他們視為寶貝,格外疼愛,什么事都一手包辦代勞,總讓孩子處于說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著孩子,處處圍著孩子,這樣就容易陷于無原則的溺愛、遷就和過分的保護之中,也就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自我中心”意識,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任性等不良個性。
第二點是過分保護遏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fā)展,增強了孩子的依賴性,容易使孩子變得更加嬌氣
第三點祖輩深受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影響孩子創(chuàng)新個性的形成
在撫養(yǎng)教育孫輩的觀念上,祖輩與父輩之間存在著差異,許多老一輩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往往跟不上信息社會的進步。他們觀念比較陳舊,與社會的聯(lián)系開始減少,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不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對科學的育兒觀念也不夠了解,仍沿用老觀念要求孩子、教育孩子,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他們對于孩子的破壞行為、嘗試行為等一切具有冒險和創(chuàng)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fā)展,影響孩子創(chuàng)新個性的形成
最后一點就是造成親子感情隔閡和人際交往能力低下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隔代教育雖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其負面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并且這種教育形態(tài)必將長期地存在于家庭教育中。故在實施家庭教育時,家長必須明確,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絕不能替代親子教育。同時,面對隔代教育當前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誤區(qū)) ,我們需要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以揚長避短,使隔代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鄰博客
- 對離異家庭兒童的思考及教育對策 [2007-10-29 12:44:00]
- 一點感觸 [2007-10-30 16:05:00]
- 淺析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良習慣 [2007-10-31 21:16:00]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2007-11-10 17:3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