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明的數(shù)學期中考試的卷面及平時作業(yè)來看,媽媽發(fā)現(xiàn)小明能清楚記得數(shù)學基本概念,但理解不深刻,所以實際運用就出了問題,必須通過適當?shù)木毩晛韽浹a。媽媽琢磨怎么才能把這個想法合情合理地傳達給小明,機會來了。一天小明拿著測試的周報來找媽媽,說是數(shù)學老師要家長寫感想。媽媽想借此機會讓小明學習從測驗中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于是母子倆一邊看著題分析:
……
“題目難嗎?”
“不難,簡單!”
“時間夠不夠用?”
“不夠用,還有兩道題沒做?!?span lang="EN-US">
“所以也就沒時間檢查了?!?span lang="EN-US">
“嗯?!?span lang="EN-US">
“你覺得題目簡單,但時間不夠用,那是什么原因呢?”
小明沒吱聲。
“我剛才提問你概念,你都說對了,說明你都記得。從前面題目分析看,應用題做得最好,填空題錯得比較多。”
“是。”
“那我談談我的看法,你看對不對?”
“好。”(小明很爽快地答應了。)
“我認為如果時間不夠,大多數(shù)情況是不熟練造成的。你覺得呢?”
“我知道了,我要做些題了。”
“很好,那你每天要安排好時間。如果有困難,請讓我知道。”
……
一邊交流,一邊分析,媽媽也寫完了感想。
小明看著媽媽如此認真細致地分析并寫出有理有據(jù)的完整的感想(已超出老師的100字要求),很受振動。媽媽趁熱打鐵道:“我不是因為老師有字數(shù)要求才這樣做,我是希望你能從中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學習效果,媽媽始終相信你能把數(shù)學學得很棒?!毙∶鞲屑ざ鴪远ǖ乜粗鴭寢?,輕輕說:“謝謝媽媽?!?span lang="EN-US">
一天晚上,小明將做完的數(shù)學作業(yè)本放在她面前說:請抽空檢查并簽字。媽媽表示可以簽字但不檢查,小明憤憤離去。媽媽翻看了小明的作業(yè)本,可夠亂的!突然她心生一計:我把那幾道題做一遍,讓他給我檢查。于是,媽媽在一張白紙上抄上題目留好空位,認認真真工工整整地做起來。一會做完后,媽媽將“作業(yè)”拿給小明:“老師,請檢查。”小明一聽,有點不好意思,但看到媽媽的“作業(yè)”,眼睛一亮(媽媽看在眼里,有門?。?。他平和地對媽媽說:“你第三題錯了,我的是對的,我偷偷看過老師的答案?!薄昂?,我去檢查,”媽媽去檢查了。如此反復了三四次,媽媽毫無怨言地、平心靜氣地去改錯,直到全部做正確,而且稿紙始終保持美觀整潔。當中,小明也認真地檢查起自己的題目,錯誤的重做,寫得也整齊了許多。之后他的作業(yè)也比以前的整潔多了。
中午,一家人出去吃飯。走在路上,小明給父母說他昨天數(shù)學的試卷:有道題他做的是對的,但老師卻給他判錯了,班里的另一位同學做錯了,老師卻給那位同學判對了。在等飯的當中,小明指給爸媽看那兩道題。爸爸看了說:“你是對的,你打算怎么辦?去找老師要分?”“不用了,”小明輕松地說。接著往下看,媽媽和小明一同發(fā)現(xiàn)他的一道應用題是對的,老師判錯了。父母及時地肯定了小明的解題是正確的。小明好心地說:“也
總結(jié):
1、孩子的信心來自于家長的信心;
2、每一個孩子都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家長應以同理心給予其關愛和巨大的支持;
3、孩子是有很強的自我糾錯能力的,關鍵是怎么將它激發(fā)出來;
4、人人都喜歡表揚,特別是在自認為做得不錯的時候,孩子也一樣,家長應仔細觀察把它挖掘出來;
5、智力活動是有差錯的,孩子的所謂粗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成人強加給他們的。如果當他們第一次出現(xiàn)錯誤,家長只是讓他們知錯就改,而不是一味地負面強化,就不會有那么多“粗心”的孩子。我個人認為,對孩子來講,有時智力活動錯了就是錯了,沒有理由可講,所以改正就可以了,就事論事的方式也許孩子更易接受。
相鄰博客
- 陳鶴琴的家庭教育觀 [2007-12-15 15:54:00]
- 感言 [2007-12-31 10:47:00]
- 孩子 電腦 上網(wǎng) [2008-02-19 22:39:00]
- 如何解決大人追著二歲孩子喂飯? [2008-03-02 23:3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