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與孩子平等交流》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朋友、大家好!
我是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我叫王英霞。今天很高興來到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家庭教育的話題,在開始我們的講座之前,首先讓我們?yōu)樗拇ㄕ馂?zāi)中遇難的同胞和孩子們祈禱,祈禱他們一路走好!同時也祝愿我們幸存的同胞和孩子在我們?nèi)珖嗣竦膼坌闹С窒履軌蛏畹酶茫?/span>
我愛孩子、熱愛家庭教育,我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媽媽。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和孩子是如何交流的呢?怎樣溝通才能達到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呢?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又是怎樣對待的呢?
說到這里我想起的是在這次特大地震災(zāi)害中,溫總理說的那句話:“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的努力”。這句話鏗鏘有力,給災(zāi)區(qū)人民和全國的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和激勵。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們父母抱的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呢?面對和孩子交流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孩子愿意和小伙伴、和同學交流而不愿和我們父母說話、甚至有的孩子和父母形同路人等等現(xiàn)象,我們是不是也象溫總理說得那樣,對自己的孩子在做著百倍的努力呢?
今天很高興看到我們這么多的家長、為了孩子來到這里,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找到與孩子交流的好方法,和孩子們成為好朋友。
現(xiàn)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與孩子平等交流”這個話題。我們做父母的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和孩子真誠的交流、真誠的溝通:
1、我們要從人格上真正做到與孩子平等。
2、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3、我們要樹立向孩子學習的觀念
4、要和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孩子真正建立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1、從人格上與孩子真正平等----也就是放下家長的架子,平等對待孩子。這是父母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
說到平等,我想說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我們成年人在單位上班,別人來找自己辦事或者老同學見面,作為起碼的禮節(jié),我們在打招呼的同時,總會從座位上站起來和來人握握手、倒杯水,然后再談工作、敘友情??纱蠹伊曇詾槌5氖虑椋诩彝ブ芯托U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的家長想了解孩子,或者想知道孩子最近學習如何,就以一種命令的口氣說:“兒子過來,給爸爸說說你最近表現(xiàn)怎么樣呀?”有的說“小強,過來給媽媽匯報匯報”。完全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口氣和作派,孩子這時候雖然來了,可內(nèi)心在想:“爸爸媽媽又要挑我的刺了”,“在學校老師批評我的事情可不能讓他們知道”,于是乎,家長想聽到的沒聽到,孩子想說得沒說出口,交流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
所以我想說的是平等不僅存在于大人之間,大人與孩子之間尤其需要平等。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即使是剛剛學步的孩子,也都有這種渴求。
然而受封建社會君臣父子思想的影響,我們中國的父母與子女、長輩與孩子、從來就與“平等”不搭界。所以盡管 “父母與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個觀點提倡很多年了,但實際應(yīng)用的效果并不樂觀。
一方面有些家長無限提高孩子地位,對孩子言聽計從,百依百順。我們看看小學放學后的情景,有的家長接孩子來晚了,跑的滿頭大汗,可孩子沒有看到這些,一味的向親人指手畫腳、大發(fā)雷霆;有的孩子拿著冰淇淋在前面走,白發(fā)蒼蒼的奶奶背著書包、拿著孩子的帽子跟在后面活像是跟班;在公共汽車上,我們看到13、14歲的男孩子理直氣壯的坐在座位上,40多歲的媽媽就站在旁邊;孩子經(jīng)常在家里亂發(fā)脾氣等等這些看起來是給孩子自由、平等,徹底丟棄了家長專制,實際上卻走入另一個極端,----溺愛、嬌慣。
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在潛意識中拒絕接受與孩子的平等,放不下家長的架子?!拔沂悄愕膵寢?,我不管你誰管你?”、“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呢”等等這些傳統(tǒng)觀念還殘留在家長的頭腦中,有的家長認為,十來歲的孩子啥都不懂,小毛孩一個,我是大人,是父母,怎么可能平等呢?我教他就得聽,我要求他就得做。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去管理和教育孩子。
孩子需要尊重,但得不到,在大人面前他們總沒有平等對話的機會,被動地接受父母的管束,有話不能說,有意見不敢提,久而久之自己的想法不敢也不愿與父母交流。
家長與孩子人格上的平等,這是父母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人格上平等表現(xiàn)在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錯誤時寬容,在孩子做事的時候把他當作大人。如果不能平等交流,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寬容的看待孩子,帶來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上海有個13歲的中學生被人懷疑偷了一輛自行車,父母知道后第一反應(yīng)就是動手打人,孩子一再申辯自己冤枉和無辜,父親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強調(diào)孩子給家里人丟臉了,讓他沒臉見人,結(jié)果孩子在這樣的重壓之下自殺了。大家想一想這個孩子的人格有沒有得到尊重?孩子在想“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別人還會相信自己嗎?”徹底的無望使這個孩子只好選擇了這種極端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清白,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抗爭??!
這種事情的發(fā)生難道不值得我們家長深思嗎?
2、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我們現(xiàn)在的家庭大都是一個孩子,為了讓孩子不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我們的父母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可誰真正征求過孩子的意見?這些父母的意志讓我們的孩子成了報班專業(yè)戶、成了學習的“奴隸”。 “爸爸媽媽請理解我們,別再強迫我們補習了”--這是很多孩子的呼聲。咱們中國的家長太喜歡包辦代替了、操心受累之余還會說:“我這么替他操心,我容易嗎?”孩子們不但不領(lǐng)情,反而加劇了逆反心理,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更愿意固守自己的意志而拒絕家長的好心安排。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個男孩叫李晨,學習很優(yōu)秀,從高中開始他就想當一名廚師,平時很關(guān)注這方面的知識,放假了他會買來青菜和魚呀肉呀,按照菜譜上的說明做菜,做的菜家人都很愛吃,可媽媽對她的愛好從不支持,總是說當個廚師有什么出息?高考填志愿,媽媽讓他報物理系,李晨馬上反駁,但媽媽強硬的態(tài)度讓他左右為難,為了自己的理想,他瞞著媽媽偷偷的填報了自己喜歡的志愿,可接到錄取通知書的一瞬間孩子愣住了,原來媽媽去學校偷偷的替孩子修改了志愿,孩子被錄取到一所重點工科院校,無奈又無望的孩子來到大學后,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他無心學習,終日沉溺網(wǎng)絡(luò),門門功課掛紅燈,精神狀態(tài)也很讓人擔憂,這時候這位媽媽才真的后悔不迭。
3、父母要樹立向孩子學習的觀念,
首先,在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今社會,我們要承認孩子的長處、承認我們和孩子的差距。
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guī)?。平時在社會上我們是這樣認為也是這樣做的。可如果說我們和孩子在一起,而老師是孩子,有些家長就接受不了了,會說,“他一個小毛孩,懂什么?我還要向他學習?”有的會說“平時壓著還直蹦呢,捧著他還不把他捧上天!”這些都是沒有真正平等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在這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家長配合一下,在電腦上玩過游戲的請舉手?哦,我看到了舉手的不少。大部分家長都會,大型游戲不會,最簡單的連連看、排雷也是會的。我還想問問各位家長,會制作幻燈片的請舉手?有很少的幾個家長舉手了。據(jù)我和朋友還有兒子一個班的家長交流了解到,我們這個年齡段,也就是35--40歲的家長會的真不多,其實孩子在小學三年級開設(shè)了微機課以后,就學會制作簡單的幻燈片了。我只是想通過這個小小的例子來說明,現(xiàn)在孩子所接受的信息量和知識量以及學到的知識比我們做父母的要多得多,最明顯的就是電腦知識,上個星期天我在網(wǎng)上寫博客,網(wǎng)慢得讓我心急,兒子過來看到了就說我給你調(diào)調(diào),于是他重新安裝了殺毒軟件,并進行了全盤殺毒,電腦果然快了很多,我在旁邊看著兒子熟練的操作,心中不禁很佩服,對兒子說:“謝謝你,你真行,以后電腦方面我可拜你為師了。”“以后有問題找我”兒子說著揚起小腦袋得意地走了。還有一次,電腦的地址欄找不到了,我好苦惱,試了無數(shù)遍,還是不行,我于是“屈尊”找到孩子,“兒子你給看看怎么回事?”不一會兒子三點兩點就好了。我沒看清,就又讓他再操作一邊,“我很笨的,沒看到你點哪里了,再教教我,下次就不麻煩你了”,孩子很耐心的教了我一遍,我由衷地說“太謝謝你了,兒子”“這算什么,小菜一碟?!碑斘覀兗议L這樣做的時候,孩子感到的是被尊重,也感到自己的勞動可以幫助家長,很自豪的,親子關(guān)系無形中被拉近了。
第二承認我們在教育孩子不犯錯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在不斷的犯錯誤,孩子人無完人,家長也未必就比孩子完美。
北京市十佳中學生王海洋的父母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坦率地承認“孩子在許多方面做得比我們好”,他們對待孩子更多的是理解和寬容。
第三家長在孩子面前虛心一點會更加贏得孩子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在孩子面前,我很虛心,不懂從不裝懂,不確定的會讓孩子查字典、上網(wǎng)查資料核實。兒子從小就喜歡自然科學知識,去年有一天他問我,媽媽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么嗎?讓我猜三次,我才了一次沒猜對,我就告訴孩子,媽媽真的不知道,兒子就告訴我—是鯨鯊。并給我講了為什么,讓我懂得了這些知識:鯨鯊是最大的鯊,而不是鯨,用鰓呼吸,是魚類中最大者,通常體長在10米左右,最大個體體長達20米,體重10-15噸,為魚類之冠。有時候和朋友聚會,朋友們都說我兒子的知識豐富,我就會說,他可是我們家的自然科學詞典,很多知識不會我和他爸爸會問他呢。
4、和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與孩子交朋友”是許多教育專家的建議,也最體現(xiàn)人格平等。我們家長也普遍能接受這個觀點,有和孩子交朋友的愿望,可做的結(jié)果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出現(xiàn)兩個誤區(qū):
一是和孩子交朋友目的不純。許多家長并沒有真正的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以誠相待,他們交朋友是有目的性的--是為了更好的管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聽話。孩子很快識破了這種虛假的平等而不屑于與家長為友。小明是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子,有一天他放學回家媽媽還沒有回來,他想做一頓飯,可不小心把醬油瓶打翻了,正在這時媽媽回家了,小明趕緊把醬油瓶藏了起來,mam做飯找不到醬油(案例的敘述)??
我們父母這樣做,孩子以后還會相信你嗎?
二是固守自己傳統(tǒng)的家長作風??偸蔷痈吲R下俯視孩子,完全憑自己的主觀意志在和孩子交流,而忽視孩子的感受。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家長總是正話倒著說,比如看到孩子回家后主動學習了,不是表揚孩子的進步,而是說:“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怎么知道主動學習了?”、孩子很努力考了99分,他不是表揚孩子,“99分,你怎么就不能考個100分讓我看看呀!”其實他是想鼓勵孩子的,有的家長會說了,我用的是激將法呀,可我們大家想一想,這樣說我們的孩子能理解呢?
我們的家長要真心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拋棄那種居高臨下與孩子談話的姿態(tài),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與他們交流而不是訓導。像與朋友談話的口氣,來與孩子交談,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能向你傾訴,我們家長才有傾聽的可能,這時我們做家長的千萬別以為孩子小而忽視孩子的敏感性,你跟他套半天近乎,目的還是讓他聽你的,這樣的“不平等條約”肯定以失敗告終。
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呢?主要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老子為大”、“我的話就是圣旨”等一些錯誤的思想,而是要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把你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一樣,將心中的煩惱向你傾訴,將心中快樂與你分享。
第二,父母與子女間的這種的密切關(guān)系是需要長期,有意識培養(yǎng)的。當孩子們開始發(fā)問:“爸爸您為什么不高興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煩?”、“媽媽您今天怎么不開心?”這些話的時候,做家長的就該認真考慮一下是否該與孩子認真談一談。談多少,怎么談?
如果因為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不屑與孩子交流,或者我們一語搪塞說:“沒有什么,很好。”或“不關(guān)你的事,是我們大人的事,你去玩吧。”我們就等于將一顆關(guān)懷他人的心擋在門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關(guān)我的事,正是父母這種做法,讓孩子少了一份愛心和責任心,可日后我們又常常抱怨我們的孩子不關(guān)心父母,難道說這不是您的責任嗎?例子:與孩子在3月5日的交流
第三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孩子交流時,和顏悅色、語氣溫和,這樣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顏悅色、語氣溫和,是父母與孩子講話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些父母對朝夕相處的孩子,雖傾心關(guān)愛,但與其談話的內(nèi)容仍離不開“訓導”這根軸心,語氣生硬,是應(yīng)該避免的。
其實,這種訓導對孩子是不公的。孩子需要適時指點,但并非只有居高臨下的訓導。父母、老師在孩子面前是長者形象,孩子要尊敬師長,但現(xiàn)實中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與師長卻不太多。這種單向的尊重,無形中使孩子永遠處在附屬地位。一次在和家長咨詢的時候,她說她8歲的女兒有一天放學回來了,對媽媽說,今天老師講課特別溫柔、也沒有訓我們??傔@樣該多好。
在生活中,要想與孩子處在平等的地位,就應(yīng)學會與孩子共同討論,那就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我們不能滿足或不應(yīng)滿足時,千萬不要粗魯而簡單地拒絕:不行!不準你去!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兒女不同意時,我們也不應(yīng)簡單地采用命令方式:這事已經(jīng)決定了!而要把理由告訴孩子。
有5條建議大家可以試著去做:
(1) 建議:家長在家里不要居高臨下和孩子講話(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可以蹲下)。
(2) 和孩子交流時不要擺出家長姿態(tài)(語氣盡量要溫和)。
(3) 在家里要給孩子發(fā)言的機會,比如說家里要買大件商品,可以讓孩子參與意見供我們參考。三月份我家的洗衣機壞了,要買臺新的,兒子建議買省水、省電的,我們在買的時候就考慮了兒子的建議,兒子知道后很高興。
(4)孩子講的有道理時要尊重孩子的意見、采納孩子的建議;讓孩子有一種被尊重感覺、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在孩子心里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平等感、才會感到自己被尊重、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5)家長要多陪陪孩子和孩子談?wù)勑模⒆釉诹己玫沫h(huán)境和氛圍下就會和家長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了。
第四家長要學會當一個好聽眾。很多青少年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有一定的主見,不愿意在被動地被別人訓導。所以家長應(yīng)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意見建議很感興趣,成為孩子傾訴的對象。要重視孩子說的話,特別是一些孩子不愿公開的事,家長應(yīng)看成是孩子給你的禮物。他們會感到,遇到了自己信得過又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扉無所不談的。
記得兒子去年剛上初中,在一次和我散步的時候,他說了很多班里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然后對我說:“媽媽一定替我保密好嗎?”我說:“沒問題。”雖然有些事情對我們成年人來講不算什么,但對孩子來講,是鼓起很大勇氣才向我們訴說的。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李亮,上小學5年級,有一天放學回來和媽媽氣鼓鼓地說,在課堂上后面的同學用手捅他,他反手將同學的書扔到地下,兩人動了手,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們,讓他們寫檢討書,孩子覺得委屈,不公平。他說的很激動,指手畫腳,大聲嚷嚷。其實這個媽媽早就聽得不耐煩了,很想批評他,但正好那天咽喉痛,說不出話,沒辦法。孩子滔滔不絕地說完之后,對母親說:謝謝媽媽,難得您象今天一樣讓我把話說完。第二天孩子交了檢討書,承認了錯誤,因為他知道不該扔書,更不該動手。
在我們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和溝通中,只有我們父母放下做家長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習,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真誠、平等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我想您和孩子會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一家會其樂融融。
在此衷心的祝愿在座的各位家長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和孩子有一個順利交流的平臺。我作為一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愿與大家一路同行,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大家一起進步!
謝謝大家!
以下是我博客里有關(guān)和孩子交流的內(nèi)容:
《溝通做朋友》u/yiqichengzhang/archives/2007/2007122503741.html
《接受兒子的建議》u/yiqichengzhang/archives/2008/20082213318.html
〈給青春期男孩的〉u/yiqichengzhang/archives/2007/2007122514615.html
〈有兒子的一幅畫想到的〉
u/yiqichengzhang/archives/2007/20071230234054.html
〈感謝孩子〉
u/yiqichengzhang/archives/2008/2008127235247.html
我們在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時候,也要感謝孩子給了我們快樂,是孩子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是孩子讓我們有了沉甸甸的責任感。
〈今天是什么日子?〉
相鄰博客
- 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父母 [2008-05-05 23:48:00]
- 槐花清香 母愛悠長 [2008-05-11 19:49:00]
- 什么是青春期(王英霞) [2008-07-03 09:40:00]
- 青春期教育現(xiàn)狀--您了解嗎(王英霞) [2008-07-03 09:4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