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是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過了春節(jié)開學后,一直沒有心思靜下心來學習。每天睡眠不好,坐在教室里看書也看不進去。自己特別想學,可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不能安靜下來。腦海里不停地在想念“他”。據(jù)小玲說,他是小玲的男朋友,從小玲的敘述中,感覺“他”是小玲的知心朋友,每天晚上必須接到他的電話,才能安心睡覺。可是白天的時候,也在不停地想他,心里很想學習,可總擺脫不掉他的影子。問我該怎么辦?一開始我以為只是因為青春期早戀,便與她交流早戀的現(xiàn)象,該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怎樣看待早戀。
第二天,小玲又來找我,還是因為昨天描述的事情,我覺得這件事情不是原來想像的那么簡單,究竟是什么事情使小玲如此恍惚不安?
在上初二以前,小玲一直過著快樂平靜的生活,自從初二那年開始,小玲的生活徹底地變了。原來小玲是被抱養(yǎng)的孩子,平常親戚們也在開玩笑說,你是抱養(yǎng)的孩子,但她不以為然,但后來因為一直聽親戚們說,當最后得到證實,自己的確是被抱養(yǎng)的時候,小玲的內(nèi)心世界幸福與平靜瞬間崩潰了,從此感覺生活的一切全都變了,開始感覺媽媽對自己刻薄了,對待自己和弟弟妹妹不一樣了。心理感覺到很委屈,由于總背著自己是被抱養(yǎng)的包袱,所以小玲開始比以前對家里發(fā)生的一切變的特別敏感,有一次,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褲子不見了,中午的時候發(fā)現(xiàn)原來妹妹穿走了,于是就同妹妹爭吵起來,小玲問妹妹為什么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同意就把褲子穿走了?這時媽媽聽見了,對小玲說,都是自己家里的人,還分什么彼此?對于小玲來說,媽媽在偏袒親生的孩子,而不顧及自己的感受。而對于媽媽來說,從來沒有把小玲當成是抱養(yǎng)的孩子,總覺得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孩子的東西,沒有必要把東西分得清清楚楚(在后來與小玲的媽媽交流時得知)。隨著話語矛盾的激化,媽媽正在氣頭上,就出手打了小玲。小玲的內(nèi)心受到極大的創(chuàng)傷,于是暗下決心,遲早要離開這個家......
從初三開始,小玲"早戀"了,因為她的內(nèi)心感覺有很多的委屈想要傾訴,于是小玲的"男朋友"成了她唯一可以交流的對象,小玲總把自己內(nèi)心的事情找"男朋友"說一說.心理上便感覺會輕松很多。今年春節(jié)過后開學以來,小玲開始不停地想著“男朋友”,以至于自己都不能擺脫這種心靈的困境。思想上很想刻苦學習,可就是怎樣調(diào)整,還是不能改變現(xiàn)狀。
小玲的心理矛盾不是在“早戀”上,而是她自己感覺到內(nèi)心世界親情的缺失,知道自己是被抱養(yǎng)的孩子以后,內(nèi)心的幸福感沒有了,家的安全感沒有了,在家里平等的地位沒有了....這種種的變話,使得小玲不能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她不再想以前那么快樂,開始變得脆弱而又敏感,脾氣比以前暴躁。因為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于是把“早戀”的男友當成自己可以信賴的人,但在內(nèi)心的深處,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戀愛,因此思想又想拒絕卻又不能舍棄。導致在學習上無法靜下心來。
談完話的第二天,我與小玲的媽媽通了電話,一是想了解在小玲媽媽的心里,小玲占有怎樣的地位?二是想給小玲媽媽一些幫助小玲的建議。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談話,把小玲的一些想法和困惑以及小玲媽媽對小玲的看法進行了交流。告訴小玲的媽媽把我的建議轉(zhuǎn)化到與小玲的交流上。晚上,母女倆通了半個小時的電話。
今天上午我又碰到小玲了,看到她臉上不再是“陰霾的天氣”,臉上開始綻放開心的笑容。
相鄰博客
- 積極心理暗示(轉(zhuǎn)載文章) [2009-01-14 22:22:00]
- 輔導學生二三事(一)(泓冰) [2009-02-24 21:12:00]
- 輔導學生二三事(二)(泓冰) [2009-02-24 21:54:00]
- 無題 [2009-02-27 22:3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