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淘氣中增長智慧
田淑琴
俗話說“淘丫頭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況下,“淘氣”是孩子聰明、富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淘氣”,賞識孩子的“淘氣”,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氣,讓孩子在淘氣中學習,在淘氣中進步。
頑皮、出格的孩子招致了不少家長的抱怨:“他們跑來跑去,一刻也不得安寧?!彼麄冋{(diào)皮任性,整天和你對著干,他們膽大妄為,隨時都會淘出個新花樣……
其實,沒有一個孩子不淘氣,只有程度不同。那些看似挑戰(zhàn)、不聽話的舉動常惹火家長,但這正是孩子聰明的表現(xiàn),此時的家長一定要走出“聽話教育”的誤區(qū)。過分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xiàn),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聰明就是學習成績好、聽話守紀律,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天性,是任何一個孩子生理、心理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出現(xiàn)的必然現(xiàn)象。頑皮的孩子往往較聰明,有個人主見,意志比較頑強,家長只要善于引導,頑皮的確孩子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人。
不過,調(diào)皮歸調(diào)皮,畢竟不是惡劣的壞行為,只要不是經(jīng)常地出自憤怒、殘忍或懷有惡意的、會使人身體受到傷害的行為,家長都應當大度一些、寬容一些,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淘氣行為是天生的,它是孩子不斷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
孩子為什么要淘氣?
說:孩子淘氣主要原因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原因一:下意識的淘氣行為。
1. 幼兒期的孩子不會辨別是非。他們以為一切東西都屬于自己。所以,在超過一個幼兒存在的地方,除非沒有玩具,否則,搶玩具的情況恐怕非?!皯K烈”。
2. 不了解別人的思想、感覺,對大人叮囑及道理根本聽不懂。
3. 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把一些自己向往的事情編造出來,在大人眼中,難免認為孩子在說謊。
4. 認知能力不足,故常有固執(zhí)的行為發(fā)生。例如孩子正在吃他最愛的瘦肉粥,別人把它拿去,放進另一個碗內(nèi)不再給他吃,他會認為這碗粥和剛才正在吃的粥不一樣而拒絕再吃。
這種不明事理的情形會在5歲左右消失。
原因二:好奇心驅(qū)使的淘氣行為。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孩子往往愛到處亂跑,看見什么都想摸一摸;對什么問題都愛問個“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舉動,也愛偷偷模仿。這些行為很多被家長認為是搗蛋行為。
原因三:惡作劇式的淘氣行為。有些孩子了解到,他可以從一些搗蛋、惡作劇的行為中獲得“整人”以取悅自己的樂趣,這是否他最新發(fā)現(xiàn)的表現(xiàn)幽默的方式。如,有些孩子會拿死蟑螂放到姐姐桌上,嚇得姐姐哇哇叫,他則在旁邊樂不可支。從孩子們翻新的“整人”功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智力增長極為神速。
原因四:挑戰(zhàn)成人權威的淘氣行為。孩子常以他的新點子、一些調(diào)皮搗蛋的做法,顯示自己比“大人”強,尤其當家長不在時。他可能將一個一個汽車模型用強力膠粘在一起,自制了火車,也可能將你心愛的大衣或外套拿出來,架成一頂露營帳篷。此時加以嚴厲處罰,很可能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原因五:不正確教育方法引發(fā)的淘氣行為。有的家長過于順從孩子,孩子自然只把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而不加理睬。還有的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并且違背孩子的興趣和愿望,孩子不愿意照著做也屬事出有因。
在淘氣中增長智慧
建議:讓孩子在想象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孩子小時侯喜歡亂涂亂畫,或愛無中生有,將向往的事栩栩如生描寫出來,就是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的萌芽。做家長的要允許孩子天花亂墜地想一想,和他談談,分享他的內(nèi)心世界,也是很奇妙好玩的事。對于愛涂的孩子, 請勿禁止,不要對孩子的涂鴉做不必要的批評,“這哪里像狗?”“大象哪有紫色的?”等等。要訓練孩子創(chuàng)作,就請他把自己心目中的樹、屋、花、草畫出來,不必規(guī)定一定要和實物一樣;讓孩子充分思考。腦筋不去去活動,不去思考,就會“生銹”。所以,絕對不能讓腦袋荒廢,要培養(yǎng)孩子有思考力,就要讓他們多想。能獨立思考,才能自己處理事情,判斷是非。因此,不須抱怨孩子犯錯誤,因為孩子可以在錯誤中思考及學習,鍛煉和提高思考能力;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家長不要介意自己的孩子常常犯錯誤,讓自己生氣。也不要埋怨孩子頑皮,浪費自己的時間。其實,孩子多碰釘子,多償試,也就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正是吃一塹長一智,條件是家長必須做也輔導,讓孩子在碰釘子后得到啟發(fā),這個釘子就碰得有價值了。而且錯誤到正確,是一個很寶貴的過程。
孩子闖了禍怎么辦?
辦法一:給予改過機會。接納孩子已犯的錯誤,注重事后的輔導,是十分重要的。給予孩子改過的機會,才能從改過的過程中領悟出道理;否則,反正家長是不再給自己機會,也不再對自己存希望,還用改過嗎?進步的效果也就達不到了。
如果對孩子太寬忪,孩子就不覺得自己有錯,那么,亦達不到反省的效果。所以,給予孩子正確解釋,讓他們知道犯錯誤的原因何在,請孩子想想避免或改過的方法,從中學習。
責備孩子前,先站在孩子的立場設想一下,想想他們的能力、感覺。
例如孩子吃飯時打破了飯碗?!帮埻胩罅耍愕男∈植粔虼蟀??”“所以,吃飯時最好不要東張醵望、看電視啦!”孩子也就覺得家長也有替自己設想,不是完全責備自己,會發(fā)出內(nèi)心的自我反省,不再存心推卸,并盡力避免下次再犯。
辦法二:與孩子共同承擔責任。替孩子負擔一小部分責任,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亦有助于他們反省。在孩子年齡較小時,不應給予太大的責難,目的只在于給他們認錯、思考、吸取教訓的機會。
辦法三: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智能。一架漂亮的玩具車到了小孩子的手中,不到半小時,可能就變成一堆支離破碎的小零件。這時,家長毋須大動肝火,教訓孩子。其實,孩子因罷好奇心的驅(qū)使,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罷了。家長可以從旁協(xié)助孩子在破壞之后重新組合玩具,使他在了解內(nèi)部構造后,亦增進了智能的發(fā)展。
家長心目中聽話的確孩子,其實是事事依從家長、性格文靜的確孩子。其實,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畏縮,缺少思考的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很低。家長眼中所謂頑皮好反抗的孩子,往往具有堅強的意志力,能以自己的判斷力決定事情,如能加以適當開發(fā)誘導,將會是一個很有主見與創(chuàng)造力的人。
摘自《健康生活》2010.1期
相鄰博客
- 8歲女孩的新年心愿:希望爸爸永遠生病 [2010-01-06 16:30:00]
- 俞敏洪:多花些時間陪孩子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 [2010-01-06 16:32:00]
- 教子父母語氣有講究 [2010-01-15 13:15:00]
-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2010-01-19 15:3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