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父母如何看待“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
如果一項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命運和一生的發(fā)展的能力不是一種重要素質,那么請問什么才是重要素質呢?。提倡素質教育不就是要使每一名學生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得以充分的發(fā)展,同時使他們獲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嗎?所以素質教育不能將應試教育對立起來,而只能將其協(xié)調起來,這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改革考試制度和方法。對優(yōu)秀學生來說,減負為他們騰出了許多寶貴的時間,使他們有可能根據(jù)自已的愿望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對差的學生來說,減負所騰出的時間可以用來補救學業(yè)上的不足。
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學校為了應試的需要,也為了達到齊頭教育的目的,所采取的一個絕招是讓學生做大量的課外作業(yè)和假期作業(yè)(據(jù)了解某中學的初一學生語文寒假作業(yè)僅作文一項就達二十篇之多,其他各科都是一大本一大本的)。以期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普遍達到所要求的水平,在各種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為學校爭取到好名次。這個要求使學校成了古希臘神話里強盜旅館中的免費床位,人們?yōu)榱讼硎苓@個免費床位,卻付出了更為高昂的代價。
大量的帶有重復性課外作業(yè)和假期作業(yè)及假期輔導班上課幾乎占去了學生全部的空余時間,學生被弄得喘不過氣來,不能享受青少年時代應該有的休閑時間,更無法充分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另外,有些優(yōu)秀的家長即使有能力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智力強項,也無法插手進行家庭的特殊教育和培養(yǎng)。天才的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都必須具有廣闊的自由空間,在重壓之下,必然扼殺了優(yōu)秀人才的智慧鋒芒。因此,對優(yōu)秀學生來說,減負為他們騰出了許多寶貴時間,既可使他們輕松愉快地享受生活的樂趣,使他們的生活更充實,又有可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條件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或進行自學、超前學習、真正優(yōu)秀的還可以跳級,或進行特殊的培養(yǎng)(象韓寒、竇蔻這類天才),而不致于在重壓之下被印進了固定的模子里。特別是那些某方面具有特殊天資的人才,在這種僅僅為了應試的教育制度下,簡直成了犧牲品。
對于那些差的學生來說,繁重的學習壓力非但不能使他們由差轉好,相反,他們在不堪重負之下,對自己的讀書上進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人們總是去完成自已所能夠做到的事情,對于肯定無法完成的事情就不會有人去爭取完成它。所以,過重的壓力反而會促使人們做出放棄的抉擇,到了這種時候,任何悲劇都有可能發(fā)生,學習障礙、心理異常、中途輟學、離家出走……因此,減負對補救差生起差舉足輕重的作用,減負所騰出的時間,既可讓他們輕松一下,又可以用來彌補學業(yè)上的不足之處。
就一般學生(中等生)來說,過重的學習壓力使他們永遠只能是中等生,因為對這些學生來說如果想有所突破,最重要的是改變學習方法,而不是做太多的重復性的課外作業(yè),而這些重復性的課外作業(yè)只能使他們的思維定勢,對于同類題目可能會有好處,但不能提高他的智力水平,不能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從本質上講并無任何其他好處,而且由于過度緊張和疲勞會影響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很不利。
由于大量的課外練習對應付考試確實有利,所以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之下,減負往往只是一句空話。因為分數(shù)對學生來說畢竟是最重要的,而且有時候一分二分之差可以決定他一生的命運。社會上經常聽到成敗論英雄,對學生來說則是“分數(shù)論英雄”,你素質再好、基礎再扎實,如果考不出好分數(shù),也肯定要吃虧。雖然一次考試的幾分之差,絕對反映不出一個學生的真實水平,純屬偶然而已,但可決定你的命運。
順便說一下,我的第五個孩子在報考上海交大少年班時,因半分之差被淘汰,后來考上了別的大學,而且是省級三好生,后來又考上中國科大研究生。雖然現(xiàn)在也不錯,但與妹妹相比,當時兩人的水平基本相同,就是因為這半分之差,造成終生遺憾,正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當時蘇州中學教務長親自到上海交大鼎力推薦,也未能說服交大招生辦負責人,說明分數(shù)之重要,那怕是半分。
如果說素質教育是現(xiàn)在大力倡導的教育方針,那么我們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是這一教育方針的忠實執(zhí)行者。從那次教訓之后我意識到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應試能力本身就是一項素質,而且是一項很重要的素質。
為了弄清這句話,我們可以先對素質的定義進行分析。
“所謂‘素質’,通常具有兩個層面的涵義:第一種涵義是生理上的“素質”概念,主要指人們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經系統(tǒng),又稱遺傳因素或天賦;第二種涵義是教育學實質也是社會學上的‘素質’概念,主要指后天社會性的一面,認為素質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礎上,主要通過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識技能、行為習慣、文化涵養(yǎng)、品質特點的綜合。換句話說,人的素質是指人的發(fā)展總水平,是人的諸種屬性的綜合,是由各種品質構成的整體結構。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質的物質前提,而后天的環(huán)境與教育則是先天遺傳素質能否發(fā)展的條件。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一個先天的聾啞人,當然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但假如一個人的音樂天賦再好,卻沒有得到后天的培養(yǎng),也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因此,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學生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得以充分的發(fā)展,同時使他們獲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
這里指出了一個很根本的關鍵:后天的環(huán)境與教育是先天遺傳素質能否獲得發(fā)展的條件,假如一個人的音樂天賦再好,卻沒有得到后天的培養(yǎng),也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但是為了獲得好的后天培養(yǎng),是必須通過考試的,好的應試能力則使學生獲得好的后天培養(yǎng)的機會,使他能夠充分發(fā)展自己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反之你應試能力不好,你就不可能獲得好的后天培養(yǎng)的機會,即使您的先天遺傳素質再好,你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多考試:考重點中學要通過考試,高分才能進入重點高中;考大學要通過高考,高分才能進入名牌大學;考公務員要通過考試,高分才能錄用,將來可以當官;出國要考托福、GRE,高分才能留學;職稱晉級要通過考試,過關才能高升;上崗要考試,拿到上崗證才能去上班;……考試名目多得不勝枚舉。每一種考試都給了您一種機會,都會決定您的前途和命運,都會決定你一生的發(fā)展,而且也決定了你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如果一項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能力不是一種重要素質;如果一項能夠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的能力不是一項重要素質;如果一項能夠決定一個人對社會貢獻大小的能力不是一項重要素質,那未請問什么才是重要素質呢?。提倡素質教育不就是要使每一名學生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得以充分的發(fā)展,同時使他們獲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嗎?(轉載)
相鄰博客
- 初中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及教育引導 [2008-03-30 20:56:00]
- 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社會化 [2008-03-30 21:00:00]
- 代溝--值得思考 [2008-03-30 21:34:00]
- 家長了解孩子有幾分 [2008-04-09 01: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