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教的誤區(qū)
一是把孩子當玩具和笑料。
我常??匆娫S多小青年圍著一個孩子沒有分寸地逗著玩,往往把嬰兒嚇哭了,把幼兒羞得滿臉通紅。這會嚴重摧殘孩子的心理健康,從而形成膽小、內(nèi)向、自卑、怕交往的不良性格。
有一個家長說,文革中,我們?nèi)蚁路呸r(nóng)村。兩個孩子第一次來到農(nóng)村,第一次看見廣闊的田野,第一次看到農(nóng)家院舍,第一次見著豬呀牛呀鵝呀鴨呀,可高興壞了!我聽到院子里一陣母雞叫,過了一會兒,就見4歲的小兒子興高采烈地飛跑進來,嘴里大聲喊著:“媽媽,媽媽,你快來看哪!那里有一只女雞,生了一個蛋!”(大笑)他的話音剛落,在場幫我們安頓住房的女同事們就“轟”地爆發(fā)出大笑。本來三個女人一臺戲,這一下她們就圍著我的小兒子取笑開了。有的說:“那是只糊涂女雞,生的是糊涂蛋。”有的說:“你媽媽就是女雞,生了你這個糊涂蛋。”還有的說:“征征(珍珍),你是姑娘伢的名字,也是個女雞,會生蛋。”……
孩子明白說錯話了,在許多人面前出了丑,臉紅到脖子根。從那以后,我明顯地發(fā)現(xiàn)小兒子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無拘無束地大聲說話了。
孩子是很怕羞辱的,他稚嫩的心靈極易受到傷害。我自身也有深刻的體驗。在我5歲那年,17歲的大姐早嫁了,我很想念她。一天她興沖沖地回娘家來了,我一發(fā)現(xiàn)她,就飛跑上去,非常親熱地喊:“姐姐,姐姐。”誰知她不知道尊重小弟弟的感情,冷冰冰地說:“咦,不知羞,竟嬌滴滴地喊‘姐姐’。”給了我當頭一盆涼水。我當時不可能理解姐姐開玩笑的話,感情受到了極深的傷害。自那以后,整整半個多世紀,我再也沒有喊過一聲“姐姐”。我雖然仍很愛她,但就是叫不出口,后來連第二個姐姐也不叫了。
人們只知道在生活上照料孩子,生怕一次不慎孩子就可能著涼,會得感冒、肺炎;但很多人從來不懂得,如果在孩子的精神發(fā)育上有一次不慎,孩子就會留下性格的傷痕,而且這種傷痕是難以彌合的!
二是把孩子當“出氣筒”。
打罵會從另一個方面?zhèn)⒆拥淖宰鹦?,使孩子要么懦弱、屈從、無責任心;要么倔強、任性、粗暴,并產(chǎn)生仇視心理。這與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愛心的初衷顯然是背道而馳的。常受打罵的孩子,還會養(yǎng)成自暴自棄、自甘落后的不良性格。
那么在孩子犯了嚴重錯誤或有危險舉動時,是不是也不打罵呢?是的,不能打罵,卻要表示生氣、憤怒、斥責或冷淡。不管怎樣都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在不使他感到屈辱的前提下,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責任就行了,關鍵是要使他感到難受和自責,這樣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是數(shù)落孩子的缺點和弱點
幼兒期間,家長要注意禁止數(shù)落孩子的缺點和弱點,尤其要嚴禁在他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經(jīng)常受到數(shù)落的孩子,開始要么感到害羞,要么因為受到大家的注意而洋洋自得;等到他的耳朵磨起了繭,就對缺點習以為常了;最后他會對缺點產(chǎn)生“認同感”,導致缺點越來越發(fā)展。這樣的孩子性格中決無上進心、自信心,只會自暴自棄、隨波逐流。所謂“樹怕剝皮,人怕死臉”,自暴自棄是人生最危險的不良性格。
四是寵愛過度
家長們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如:年輕的母親從幼兒園接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臉上有輕微的傷痕,便問:“是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抓傷的?”孩子點點頭,母親火了,之后有去找了老師……家長這么“愛”孩子,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嗎?這樣“愛”孩子,后果會怎樣呢?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毕M议L們對幼兒愛得適當,愛得合理,這樣才能使幼兒得以健康成長。
五是迫切“望子成龍”
家長們對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龍”心切,因而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過早的進行“智力開發(fā)”,讓孩子念英語、背唐詩,剝奪了孩子幸??鞓返耐?。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愛玩、愛動、自我約束力差的天性,家長不能不考慮這些因素,而盲目地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不但不能實現(xiàn)家長“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反而不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搞得一事無成。這時,倒不如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適當引導,變成有利因素,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起一些積極的作用。
六是物質獎勵
獎勵孩子本質上不是壞事,但你必須明智的選擇何時何地用何種獎勵。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能獲得物質獎勵,那么他們會認為沒有獎勵的事情不值得去做。例如:讓孩子在洗澡的時候很聽話,晚上給他多講個故事是比較合適的獎勵。而如果你答應改天給孩子買個新玩具,那就會走入物質獎勵的家庭教育誤區(qū)。物質刺激的確對幼兒的行為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但產(chǎn)生的效力卻是短暫的。家長只考慮物質刺激給幼兒帶來的短期效應,而未考慮給幼兒造成的危害。因此,家長應當慎用物質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勵的方法,給幼兒以精神上的激勵,促使幼兒不斷取得進步。 轉自網(wǎng)絡
相鄰博客
- 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誤區(qū)(轉) [2008-11-03 08:46:00]
- 中學生家庭教育的十大誤區(qū) [2008-11-03 08:55:00]
- 父母最不該對孩子說的十句蠢話 [2008-11-08 12:59:00]
- 【原創(chuàng)】三八,是女性的振作日 [2009-03-07 09: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