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穆迪家長 殷紅
一、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能的模仿和他們接觸時間最長、與他們最為親近的人——父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個性品質(zhì)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形象往往成為子女“自我形象”設計的參照物。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個性、品德逐漸開始形成,此時他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這種模仿又是沒有選擇性的,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盤接受。
二、愛與關懷
愛是管教孩子的基本原則,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管教,管教者不是出于愛,就不會有良好的效果。若不以愛為基礎,孩子將成為父母和老師的一個困惑和折磨的負擔。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無條件的去愛。很多家長用大量的物質(zhì)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愛孩子不是給予孩子物質(zhì),大量的物質(zhì)也不能取代父母的愛,孩子需要的是時間、信任、分享、正確的引導、自由和尊重,真正無私的愛能不斷推動家長嘗試各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以正確的態(tài)度教育孩子。這就需要家長在理智和冷靜的態(tài)度中去處理問題,孩子就不會在不恰當?shù)膼壑斜粚檳摹?/span>
三、溝通在家教中的重要性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充滿了糾紛,親子關系惡劣,這是由于家長沒有把愛和關懷恰當?shù)谋磉_出來。家長在社會及單位等各方面的壓力下,忙著自己的工作、應酬?;蛘邽樽约旱南順贰?、愛好找借口,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等到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就采取打罵、懲罰的方式來管教。這很難達到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
那么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經(jīng)常因家長的表達方式而受到破壞,用命令的語氣:“你必須怎樣”、“我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我要求你怎樣……你做不到就會……”。孩子犯點錯誤就嚴厲的批評、指責、打罵等等。雖然家長只是恐嚇孩子,但孩子聽多了,就會十分厭煩甚至抵觸家長。孩子因此會覺得自卑,慢慢缺乏勇氣與家長溝通,免得再挨打、挨罵。
要與孩子良好的溝通,就要學會傾聽,傾聽是要讓孩子覺得,現(xiàn)在他是最重要的。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快樂,不要掃孩子的興。孩子傷心時來找你傾訴,你要留心聽,要換位思考,體會他的心情。傾聽包含了對孩子的愛、尊重、接納。
家長和老師良好地溝通;
在學校,老師最了解孩子的情況,家長和老師良好地溝通,是了解孩子的一種好途徑,要讓老師知道你對孩子的關心 。家長和老師交流時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是,老師經(jīng)常反映孩子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坦然一些,孩子成長不可能沒有一點問題,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他在學校遇到了問題,我不會護著他或者指責他,我會鼓勵他想辦法自己去解決。
四、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五、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俯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抵觸情緒、說謊、推脫責任等毛病。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與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有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六、避免把孩子的分數(shù)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shù),做孩子分數(shù)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yǎng)上,放在創(chuàng)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讓孩子做個身心健康的人。u/6644/archives/2009/2009513182153.html曉巖整理
相鄰博客
- 做孩子的朋友,與孩子一起成長(李若瑾家長) [2009-05-14 13:36:00]
- 在家長經(jīng)驗交流會上的發(fā)言(吳雪瑞家長) [2009-05-14 13:40:00]
- 我對教育孩子的一些看法(董雨露家長) [2009-05-14 13:4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