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規(guī)則
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建立自己的規(guī)則
哪一個班主任是嚴厲型的,班上的學生極容易形成兩面性,班主任在時一個樣,班主任走后又一個樣,班主任在時,學生如臨大敵,大氣不敢出,班主任走后,學生感覺,1949年到了,終于解放了;哪一個家長是嚴厲型的,孩子也極容易形成兩面性性格,當面一個樣,背著家長又一個樣。教師跟學生、父母跟孩子就形成了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監(jiān)視與被監(jiān)視的關系。其實,要想讓孩子始終如一,表現(xiàn)出一致性,實現(xiàn)由他律到自律,就要給孩子自由。這看上去有點匪夷所思,監(jiān)督著還不行,放手能行么?
麗麗是個八歲孩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每天下午放學寫作業(yè)是令麗麗和媽媽頭痛的事情,麗麗急著看動畫片,媽媽急著要麗麗先寫完作業(yè),一會兒聽到院子里小朋友玩耍,麗麗就更著急了。每天下午放學后母女二人必上演的節(jié)目就是圍繞寫作業(yè)進行的。到了看動畫片的時間,麗麗沒有完成作業(yè),媽媽不讓看,麗麗也無心寫作業(yè),潦草應付。后來媽媽跟麗麗商定,每天下午放學時間,由麗麗來規(guī)劃,是先寫作業(yè)、還是先看電視、先玩耍,自己說了算。媽媽只有一個要求,晚飯前當天的作業(yè)寫完,如果應付了事,媽媽就要取消第二天的看動畫片活動。麗麗根據媽媽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進行安排,根據當天的作業(yè)多少。如果今天作業(yè)比較多,麗麗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yè),先完成一科,到5點就可以看一集動畫片。然后再把剩下的作業(yè)完成。如果寫作業(yè)抓緊時間,高效率的,晚飯前還有時間跟小區(qū)的小朋友玩一會兒。所以,麗麗明白,做作業(yè)要集中精力,不能拖拖拉拉。她還明白,寫作業(yè)不能粗心,否則,第二天的動畫片就看不成了。寫作業(yè)時,她也不會為擔心看不上動畫片而分心,因為她早已給自己規(guī)劃好了,也沒有人剝奪她的看電視的權利。麗麗由被動遵守變?yōu)橹鲃訄?zhí)行,這其中的奧妙就是麗麗有自主權,給孩子自主權會讓孩子有主動性,她感覺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沒有受到強迫。自己做出的決定自己當然執(zhí)行,沒有自己反對自己的決定的。這樣,麗麗完成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我們家長也好,老師也好,習慣于給孩子設計好一切,指定好路線,孩子你只須按
有一天剛下過小雨,地面上還有小水坑,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手里抓個小石子,扔向小水坑,濺起的水花令小孩子興奮極了,這是自己的杰作,是自己力量的結果,孩子抓起身邊的小石子再次投向小水坑,濺起的水花再次讓小臉興奮不已。媽媽也許害怕孩子摔倒、也許害怕孩子弄濕了衣服。命令孩子不許再投,并把孩子抱到離水坑比較遠的地方,孩子仍然不放棄,又走回來,繼續(xù)投,媽媽這次把孩子抱起來,不許下來。上面例子中,孩子沒有自由可言。孩子不能動手,不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們知道,觀察探索、動手操作是孩子的天性。他對什么都感興趣,媽媽這次不準許,下次遇到了,他還要繼續(xù),哪怕下次是一個有危險大水坑,孩子也會照舊,因為在這方面,孩子的規(guī)則、秩序沒有建立起來,好奇心也沒有滿足。家長應該怎么做呢?支持孩子,看著他,只要沒有危險就行了,讓孩子去感受、去體驗。去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我們放開了讓孩子去做,過一會兒,他自己就會失去興趣,就會轉移注意力。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如果孩子真的摔倒了,他就會明白了,這種地方是危險的,這是他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經驗,比我們家長告訴他的印象還要深刻。這個規(guī)則在孩子心中就建立起來了。這是孩子內在的規(guī)則。有時候我們的束縛看似保護孩子,其實是把孩子放在了危險中。處在保護中的孩子探不到危險與安全的界限,實際上孩子的心是處在恐懼中的,他仍然是要探索,直到找到這個界限。而且這個探索往往會在我們家長看不到的時候,他的危險系數(shù)更大。
我孩子兩三歲時,曾經把我們家電視屏幕下面的一個小蓋子給掰下來了,那是一種老式電視,各種控制按鈕就設計在屏幕下面,用一個蓋子給蓋住,蓋子是可以打開的那種。當時我們認為孩子是在淘氣,搞破壞。其實,孩子是對電視好奇,她在想,人怎么進了這個方匣子?她在尋找進出口。孩子的這個好奇心沒有滿足,我們家長不知道,又不準許孩子探索。結果有一天我從外面進來,孩子告訴我說,媽媽,電視壞了。我問怎么壞的,孩子說,我拿您織毛衣的針從小空里塞進去,結果電視就停了下來。我一聽,嚇的出了身冷汗,萬一那根金屬針跟電流接觸了,孩子小命就沒有了?,F(xiàn)在我們想,孩子為什么拿針往電視機里塞,其實還是在探索,上次的那個問題她還沒有弄明白呢。孩子把蓋子弄壞的時候,如果我們知道是孩子好奇,當著孩子的面把電視機拆開,讓孩子看,或者帶著孩子去電視修理鋪看看,孩子不就明白了,就不會有第二次危險了么?孩子如果了解了電視內在的秘密,就不會干這些事了。因為他的疑問解決了。內在的秩序建立起來了。當然,對于危險的而又無法演示給孩子看的物品,我們就放到孩子視線以外的地方。
所以,我們給孩子自由,在我們的視線以內,讓孩子去探索,去把握,去建立自己的規(guī)則。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就是培養(yǎng)獨立人格的孩子。所以,蒙氏幼兒班教學跟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不一樣。教師不能教給學生什么,教師只是孩子的引導者、協(xié)助者、建議者。剛開始看上去教學是混亂的、無所作為的,令人懷疑的。孩子們是自由的。在校園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隨意選擇自己喜歡、自己感興趣的操作工具,不受干涉。也正是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所以孩子工作起來就是比較投入的,極好的培養(yǎng)了孩子專注品質,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自己喜歡的操作中,孩子們是不喜歡被打擾的,這樣,不打擾別人、做事專注的規(guī)則逐漸就在孩子們心中建立起來了,而且這個規(guī)則已經內化到孩子人格里面。用不著教師實行監(jiān)視、監(jiān)督,已經是孩子們的自覺性行為。u/zhengzhi7072/archives/2009/2009514201027.html曉巖整理
相鄰博客
- 兒子課堂上的“喊叫”(原創(chuàng)) [2009-03-21 14:44:00]
- 誰讓孩子變得不懂事(唐聞) [2009-05-15 17:25:00]
- 家長經驗交流會 [2009-05-15 17:27:00]
- 顧老師語錄 [2009-05-15 17:3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