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下雨,我們來學幾個游戲,和孩子在家里玩玩,特別適合1-2歲的孩子。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個孩子,你就無法進入神的國。”——許宜銘。
讓我們在和孩子的游戲中找回童年,找回快樂,成為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吧!
適合1-2歲孩子得20個游戲
1、開火車
目的:目的:發(fā)展想象力和配合動作。
前提:跑動自如。
玩法:你做車頭,寶寶做車廂,告訴寶寶:“火車馬上就要開了,乘客同志請上車。嗚……”,邊搖動雙臂邊向前跑,讓寶寶緊緊跟在你的身后,同時發(fā)出“咔嚓~咔嚓”聲。跑一段路后,你說:“火車到站了,乘客同志請下車。”也可讓寶寶當車頭,你當車廂玩。
2、過家家
目的:了解生活規(guī)律,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前提:會做喂、抱等基本動作。
玩法:準備一個布娃娃,一個碗、一把匙、用紙團做米飯。對寶寶說:“娃娃餓了,該喂飯了吧!”喂完飯后,你說:“吃飽了,娃娃玩一會兒!”便和寶寶一起做開汽車、搭積木等游戲。玩一會兒后,告訴寶寶說:“中午了,娃娃該睡午覺了”,讓寶寶抱娃娃上床,蓋上被子,用手輕輕地拍娃娃睡覺
3、滾圓筒
目的:學習辨認和命名常見物體。
前提:會簡單對話。
玩法:取一只圓鐵筒,放進一些鈕扣、木珠、玻璃球、積塑片、小積木等,蓋好放倒。你一邊用手撥動鐵筒,使其滾來滾去發(fā)出聲響,一邊對寶寶說:“咦,是什么聲音?”“哪來的聲音?”“里面是什么?”當寶寶想看時,你就打開圓筒,把東西一樣樣倒出來,倒出一樣講一樣,“噢!是球!”“是積木”、“是鈕扣”等,讓寶寶一一辨認。
4、感受水
活動內(nèi)容:
選擇兩張吸水性差異很大的紙,可一張為紙巾(吸水性強),另一張為寫字用的紙(吸水性稍差),最好顏色不同。媽媽將兩張紙分折兩艘小船,讓寶寶放入一盆清水中。如不會折小船或紙不方便,可選擇兩種吸水性差異很大的物品來玩。邊玩玩邊觀察,看兩艘小船那一艘會先塌扁或下沉,為什么?撈起擠擠看那一艘擠出的水多。之后可讓寶寶繼續(xù)進行或用別的物品再玩一會。
5、倒過來
目的:發(fā)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玩法:把一塊糖或一個小玩具當著小孩的面放進一個細頸的透明瓶子里(如:礦泉水瓶),讓孩子把瓶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觀察孩子用各種方法嘗試,如果偶然倒出來了,馬上夸獎:“真棒!倒過來就能拿出來了。”給孩子示范一次,再讓孩子重復一次,如果孩子不能馬上用“倒”的動作,可用語言提醒:“倒過來,把瓶子倒過來。”
6、打電話
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力及反應能力。
玩法:右手半握拳,同時伸出大拇指和小指當電話筒,湊到耳邊打電話。媽媽或爸爸先問寶寶:“喂,你是誰?”“你家住哪里?”“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他在哪兒上班?”……孩子按家長所提的問題一一回答。
7、吹球進筐
目標:訓練孩子的耐力,增強肺活量,增添家庭的歡樂氣氛。
玩法:桌沿下放只塑料筐,桌上放幾只乒乓球。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吹球進筐??凑l進球多。
8、藏貓兒
目的:讓寶寶體驗尋找親人的感受。
前提:宜在自己家里進行,寶寶情緒安定。
玩法:你先在室內(nèi)藏好,叫寶寶來找。當寶寶找不到時,家長可呼喚寶寶的名字,也可伸出頭或露出腳,讓孩子容易找到??啥鄵Q幾個地方讓孩子找
9、踩石頭過河
目的:練習大動作和平衡能力。
前提:行走穩(wěn)健。
玩法:你在地上用粉筆畫兩道線當做大河,在河里畫些圓圈當石頭,告訴寶寶河里有水,踩在石頭上就可以過去,小心不要掉到河里去喲。
10、拔蘿卜
目的:體驗合作的快樂。
前提:情緒平穩(wěn)、安定。
玩法:讓寶寶站在地上或躺在床上做“蘿卜”,你握住寶寶的雙手,一前一后或一上一下地牽拉,邊拉邊說:“拔蘿卜呀拔蘿卜,拔了一個大蘿卜”。把寶寶抱起或立起。也可以在數(shù)次牽拉之后,顯示出精疲力盡的神態(tài),并說:“蘿,、太大了,我拔不動呀,叫爸爸來拔(或叫爺爺來拔,叫奶奶來拔,叫哥哥、姐姐、小花貓、小花狗一起來拔)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興趣。
11、繞過障礙
◇ 游戲目的:
鍛煉寶寶走步過程中控制身體動作的能力,發(fā)展身體的平衡能力及身體動作的靈活性。
◇ 游戲過程:
(1)在家里進行,利用小凳子、小沙發(fā)墩、小架子等在屋里設置一些障礙。
(2)讓寶寶學習繞過這些障礙物走過去。
(3)為了增加樂趣,可以在終點放一些寶寶愛吃的食品或愛玩的玩具。
◇ 家長提示:
也可以在沙灘上玩,在一小塊地方設置一些小沙堆小石子等,引導寶寶學習繞過去。興趣點是:讓寶寶看他走過沙灘時留下的小腳印。寶寶在走的時候,最好是光腳,對一切能把寶寶絆倒或傷腳的東西都收拾干凈,家長也可以采用跟寶寶玩捉迷藏的形式。
12、跨大山
◇ 游戲目的:
鍛煉寶寶腳部的肌肉,發(fā)展身體的平衡能力,促進寶寶走步的能力。
◇ 游戲過程:
(1)在房子的地板上放幾塊積木,積木所放的形狀應該是直線型的。積木與積木之間的距離應與寶寶所跨的步子大小相一致。
(2)爸爸先領著寶寶從一塊一塊的積木上跨過去。
(3)直到寶寶學會熟練的跨過積木后,家長適當?shù)脑黾与y度,如把兩塊小木板堆在一起,讓寶寶在跨的過程中不能把上面的小木板弄掉。
◇ 家長提示:
(1)此游戲進行過程中,最好是大人先在積木上作跨步動作,再領著寶寶做,最后讓寶寶自己做。
(2)家長還可以在地上設置“小河”、小木墩之類,在地上有間隔地放置一些沙包或細木條,放在地上讓寶寶來回跨步。
13、毛線游戲
準備:彩色毛線2米長,若干根,毛線兩端各打一個結(jié)。
玩法:(1)媽媽、寶寶各執(zhí)毛線一端,拉直毛線。(2)寶寶拉著毛線繞媽媽跑動,使毛線纏在媽媽身上。(3)毛線纏完后,請寶寶想一想怎樣把毛線從身上收回去。(4)寶寶反跑收回毛線。重復幾次后交換角色進行。
14、拉大鋸
目標:發(fā)展孩子手臂動作。
玩法:
1、媽媽與孩子兩兩相對而坐。
2、兩人雙手相握,隨兒歌有節(jié)奏地做手臂伸屈運動,身體自然擺動。
附兒歌《拉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
姥姥家門口唱大戲,
你也去,我也去。
大家一起去看戲。
15、拿筆
目的:
提高孩子小肌肉活動的靈活性。
加強孩子的想象力,為孩子學習繪畫奠定基礎。
玩法:
教孩子用筆??梢赃x用各種筆,讓孩子對筆產(chǎn)生興趣。如:蠟筆、油畫棒、彩色水筆、鉛筆等。
1歲半之前,可讓孩子隨意握筆在紙上戳戳點點,訓練孩子手的靈活性,提高手對筆的控制能力。
2歲左右,可訓練孩子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筆,筆尖向下畫出筆畫。
16、青蛙過河
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跳躍能力。
玩法:爸爸、媽媽面對面坐在地板上,兩腳分開,腳心相對,組成“小河”。寶寶雙腳跳入“小河”再跳出來。爸爸或媽媽也可跳,寶寶與媽媽或爸爸組成“小河”,以增加趣味性。
17、請你象我這樣做
目的:訓練上下肢動作及協(xié)調(diào)性。
前提:基本掌握跑、跳動作。
玩法:
a、小鳥飛:雙臂側(cè)平舉,上下擺動,原地小步跑。
b、大象走:體前屈,兩臂下垂,兩手五指相扣,兩手左右搖擺模仿大象鼻子,向前行進。
c、小兔跳;兩手放在頭兩側(cè)(模仿兔子耳朵),雙腳一步步地向前跳。
d、馬兒跑:雙臂前曲,手握拳原地跑。
18、神奇的口袋
玩法:
媽媽準備小口袋1個,各類水果,如香蕉、桔子、蘋果、葡萄等;各類小玩具,如手槍、汽車、兔、帽子、手套等。家長拿著裝滿各類物品的口袋念兒歌給孩子聽:“神奇的口袋東西多,請你過來摸一摸。”并告訴孩子:“請你伸手到袋子里摸一件東西,摸完告訴我(即父母),你摸到的是什么,但是不許偷看。”在幼兒能夠多次將物品說對后,家長可幫寶寶對這些物品歸類,如香蕉、蘋果、梨是水果類,手帕、襪子為用品類,毛絨小兔、小車屬玩具類等?!?span lang="EN-US">
19、手指游戲
一面唱念著下面的童謠,一面伸出手指頭:
一個寶貝,兩個寶貝,三個寶貝哈哈笑!
四個寶貝,五個寶貝,六個寶貝哈哈笑!
七個寶貝,八個寶貝,九個寶貝哈哈笑!
一共十個好寶貝,嘿!我有十個好寶貝!
20、誰會
玩法:玩時,邊說兒歌,邊模仿動物的動作。
誰會飛?鳥會飛。鳥兒怎樣飛?撲撲翅膀去又回。
誰會游?魚會游。魚兒怎樣游?搖搖尾巴擺擺頭。
誰會跑?馬會跑,腳兒離地身不搖
轉(zhuǎn)自家有寶貝初長成 (轉(zhuǎn)載耿耀汝博客u/6750/archives/2009/2009412214919.html)
相鄰博客
- 親子閱讀,讀出家庭教育新體驗(阿甲) [2009-09-02 22:02:00]
- 致孩子(紀伯倫) [2009-09-06 06:10:00]
- 顧曉鳴收集:家庭教育類圖書 (轉(zhuǎn)) [2009-09-13 05:47:00]
- 改變父母的十本書 (轉(zhuǎn)) [2009-09-13 05:5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