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她幸福快樂?。ㄒ唬?/h2> (2008-09-12 10:45:00) [編輯]
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她幸福快樂?。ㄒ唬?/strong>
引自:王瑕家庭教育工作室
1、“同學都說我數學差!”
跨進小學校門不久的可可,有一天很郁悶地對我說:“媽媽,班里同學都說我的數學很差!”
于是我明知故問:“可可,你們現在數學學什么?”
可可:“就是5+6,7+8什么的?!?/span>
媽媽:“那你說5+6是多少???”
可可遲疑了一下說:“11。”
媽媽:“對了,很棒哦,可可!那么7+8呢?”
可可:“15?!?/span>
媽媽:“很好!可可能稍加思考就算出這兩道難題,怎么說數學很差呢?你想知道媽媽小時侯怎么做這么難的加法嗎?”
我故意停頓了一下,可可著急地問:“媽媽,你怎么加?。俊?/span>
“媽媽當時還要用小棍子幫忙呢!”
可可:“媽媽,那你小時侯數學好嗎?”
媽媽:“媽媽也像可可一樣比同學小一點,所以一開始有點跟不上同學的速度,但是后來媽媽不但跟上了同學的水平,而且數學還成了媽媽最拿手的功課呢!”
溫馨提示:
必要的時候,不妨故意拿成人小時候的“差”來比出孩子的“不差”,比出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小學生缺乏客觀的自我評價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心理暗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把不利于孩子發(fā)展的自卑的“毒瘤”遏止在萌芽狀態(tài)!
2、“三好生”情結
愛面子的可可還不知道結果,對自己能不能評上三好生也沒有把握,就說:“我還不喜歡被評上呢,三好生要值日的!”(從可可的答話中明顯地看出自相矛盾之處。一方面她多么希望被評為三好生啊,另一方面對自己能否被評上她還缺乏信心。如果這時我說“你剛才還不是說很想被評上三好生嗎?怎么現在又說不想了?”這無疑是給孩子當頭一棒。我沒有也不會這樣做。)
我說:“沒關系,評上的話,媽媽祝賀你,沒有評上媽媽也同樣會祝賀你,因為你已經順利地通過了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并且在這一年里,你的每一個進步媽媽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當然沒有評上的話,說明與三好生還存在距離,我們一起來分析原因找差距,看看三好生身上哪些地方比我們做得好,今后在哪方面我們還需要努力,好嗎?”
溫馨提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越是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情感,就越會體會到這樣一條真理:在影響孩子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家長不能因為孩子沒有被評為三好生而讓他們有任何思想包袱。非說不可的話,倒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孩子查找并改進不足?!昂亲o孩子的上進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比被評為三好生更重要!
3、孩子作業(yè)拖拉,責任全在孩子嗎?
剛進入小學的可可也和其他許多孩子一樣,作業(yè)拖拉,在我們看來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在她那里可能要前后共花一個小時甚至更多?!昂⒆幼鲎鳂I(yè)的速度太慢”煩惱著我很長一段時間,有時為了催促可可快點做,就在旁邊干著急或發(fā)牢騷,結果不但于事無補還恰恰給了可可一個負強化:我做作業(yè)速度就是這么慢的,媽媽都這么認為!在催促可可不成的情況下,我開始反思:
1、家長影響不好。比如自己動作磨蹭,邊做事情邊聊天,或邊做事情邊看電視。總之一心二用。結果形成不好的“家庭環(huán)境”,無形教育導致孩子動作拖拉。
2、沒給可可一個安靜的作業(yè)環(huán)境,容易導致她分心、走神。比如:她在作業(yè)時,家庭其他成員在旁邊聊天、看電視等,影響孩子集中注意力。
3、可可在做其他小事上,缺少緊迫感,導致其做事風格遷移到作業(yè)上。
4、剛從幼兒圓升入小學低段,還沒有一個比較規(guī)矩的作業(yè)習慣。一開始我也缺少心理準備,來防患于未然,一般都是經歷一段時間,才突然驚醒“可可作業(yè)太慢”。當我發(fā)現問題時,可可已經有點“習慣成自然”了。
所以,我現在采取的彌補辦法是:
1、還可可一個幽靜的作業(yè)環(huán)境。
2、根據當天作業(yè)情況定時完成作業(yè)(事先跟可可一起協商作業(yè)所需時間)。
3、盡量給可可做個辦事效率高、注意力集中做好一件事的好表率,尤其是可可在場時。
4、用“相信可可能在作業(yè)速度上會有提高”的理念來增加自己幫助她克服“動作慢”的信心。(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我們家長缺乏等待的耐心,可能會前功盡棄。)
溫馨提示:
在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要改變孩子作業(yè)拖拉的習慣,家長請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反思自己平時的言行,從自身開始。
相鄰博客
- 親子溝通的心理藝術(講稿二) [2008-09-12 09:26:00]
- 低聲和孩子說話效果好 [2008-09-12 09:32:00]
- 【轉帖】好家長的十大習慣解析 顧曉鳴 [2008-09-12 10:48:00]
- 家長的開學第一課之方法及學習資源篇 [2008-09-12 10:5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