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生活中孩子的不良行為及父母常用的方式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由于年齡小,自制力差,良好行為習慣沒養(yǎng)成,或者家長教養(yǎng)方式不當,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行為,諸如:發(fā)牢騷、輕視他人、貶低他人、大發(fā)脾氣,與人爭吵、搞惡作劇、同人打架,不分場合的大喊大叫等等。
在這些行為發(fā)生后,家長往往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育.
1、一味說教。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有的父母以安撫為主。他們千方百計地做學(xué)生的思想工作,而且有“問”必“答”,孩子把要求重復(fù)100遍,父母就把拒絕的理由重復(fù)100遍;有的父母一邊解釋原因,一邊安慰孩子,一邊想方設(shè)法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當這些沒有效果,孩子的糾纏逐步升級時,做父母的越來越感到絕望。他們挖空心思,想盡一切恰當?shù)脑~語,試圖說服孩子,孩子固執(zhí)的天性讓你的一切努力最終徒勞。不能有效地及時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時間長了,也失去效力和耐性。
2、粗暴打罵。這類家長往往是眼里容不得沙子,情緒不冷靜,脾氣暴躁,態(tài)度粗魯,容易沖動,使用“武力”,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甚至可能認為,讓過分搗亂的孩子的身體吃些苦頭,是一種合性合理的約束手段。但大量研究證明,一切帶有暴力傾向的所謂“約束”,只能使孩子產(chǎn)生過多的焦慮感,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也很容易讓孩子的某些不良行為,卻留下很多的禍患。
3、聽之任之。還有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消極行為或因為溺愛、嬌慣,或因為沒有好的方法,覺得是小問題,聽之任之,不加管束,放任自流,時間久了,這樣的孩子容易滋長任性、自私、我行我素,不服管教的心理,以后越發(fā)難以管教,最終釀成大禍。
由此可見,面對孩子的任性、撒潑、頂嘴、打架等不良行為,大部分家庭沒有一個好的辦法,往往會走上交談→勸說→爭吵→喊叫→責打→哭鬧的惡性循環(huán),既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久而久之也讓家長、孩子身心疲憊,減少家庭的快樂,削弱愛意,破壞父母與孩子的親情,甚至還影響到你本人的學(xué)習和工作,致使內(nèi)外交困,止步不前。
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主張必須進行教育懲戒,沒有批評的教育是偽教育,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更是危險的教育。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懲罰絕不是體罰,懲罰的前提是尊重,那么在對孩子積極行為表揚、獎勵的同時,不能忽視“懲戒”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教育作用。
如何及時有效的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我覺得運用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教育措施,能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措施的運用
1、什么是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法
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主要是針對2——12歲發(fā)生不良行為的兒童暫時終止其活動,強制隔離使其行為及時得到制止。這種方法也稱為教育懲戒,其核心是教育兒童承認自己的過失并對過失承擔起相應(yīng)的責任,其方法則是以尊重的態(tài)度喚醒有過失者心中沉睡的巨人,靠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自己。它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在較短時間內(nèi)有效地終止孩子的不良行為,簡單易學(xué),家長可以隨時方便地運用。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它能夠讓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孩子理性行為的榜樣。對孩子來說,這種方法既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又不會傷害孩子的感情。
2、實施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措施的步驟
①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如開始爭吵、打架、亂發(fā)脾氣,提無理要求,大叫大嚷時,家長只要舉起一個手指,低下頭,盯著眼前吵鬧不休的孩子,平靜而又果斷地說“
②第一次運用這種懲戒法,孩子往往不解,不過他正在氣頭上,滿腦子都是烤薯片、冰淇淋,要外出去玩等念頭,他沒有理會你。孩子拼盡全力,繼續(xù)發(fā)泄?jié)M腔怒火,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作為家長,此時更要冷靜,你等待10秒鐘,然后豎起兩根手指,義正辭嚴地說:“
③要是小家伙仍舊置若罔聞,還在大吵大鬧,繼續(xù)一意孤行,你就再等待10秒鐘,然后豎起3根手指,說:“3!走,因為你亂嚷亂叫,關(guān)你5分鐘禁閉,到你自己的房間去。5分鐘不到,你就在里面呆著,不許出來!”
④果斷而又堅決地將孩子送往他自己的房間(或者衛(wèi)生間、儲藏室等)。規(guī)定時間到了以后才出來。
⑤隔離結(jié)束,禁閉解除。當孩子從房間里出來,作為家長需要的只是保持沉默,需要的就是態(tài)度冷靜,不帶情緒,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孩子出來后,依然火氣不消,可以果斷地重復(fù)以上4步,并且可以追加禁閉時間。
這種數(shù)數(shù)字強制隔離懲戒法,他的威力,不在于數(shù)數(shù)字的過程,而在數(shù)數(shù)(警告)之間短暫的停頓。這個時候,如果保持沉默,孩子就會感到緊張,壓力徒增?!按藭r無聲勝有聲”。一般孩子很快就會做出讓步。換句話說,當家長開始數(shù)數(shù)時,面沉如水,不動聲色的沉默,這勝過喋喋不休,多此一舉的說教。同時及時的隔離懲戒用行動讓孩子明白,他們需要為不當?shù)难孕谐袚熑巍?span lang="EN-US">
三、實施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教育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1、客觀性原則
在什么情況下,父母可以對孩子實施隔離懲戒?如果孩子的言行令父母難以忍受,或者說他們所做的事情,恰屬于父母所禁止的“不良行為”。父母就可以對他們實施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為了更好地確定“不良行為”的界限,父母不妨開列出一張清單(可以與配偶一起完成,有時甚至可以同孩子一起協(xié)商以補充清單內(nèi)容),通過清單,父母和孩子都可以知道,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這樣父母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規(guī)則都對孩子講明白,并且與孩子達成共識,甚至約定。你有言在先,孩子違反規(guī)定,就必然受到處罰。
對于孩子身上的毛病,有的無足輕重,有的則不可等閑視之,哪些毛病可以忽略不計呢?不同家長對此看法不同,有的家長寬容。孩子拼命啃咬手指頭,腳下裝了彈簧似的活蹦亂跳不停地大發(fā)牢騷……,在這些家長眼里,可能根本不算什么,而別的家長卻視其為洪水猛獸,非得馬上隔離不可,還有的家長絕對可以接受孩子撕心裂肺地尖叫,即便對于孩子朝禁閉室走去時,用腳猛踏墻壁這種瘋狂行為,他們也能做出熟視無睹的樣子。換了別的家長,將會馬上追加隔離禁閉時間,不管如何,作為家長,首先必須清楚地考慮和確定哪些行為是“不良行為”(如可憎的、粗魯?shù)?、挑釁的或危險的),然后下定決心實施懲戒。
2、及時性原則
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措施的主要是制止一些不良行為,如沖動性行為,攻擊性行為,情緒性行為、充滿敵意的行為,同時,是孩子正在發(fā)生的“不良行為”,沒有發(fā)生或者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行為不能使用此法懲戒,并且是家長親眼見到孩子正在發(fā)生的不良行為。這樣當機立斷,在不打不罵的前提下實行懲戒,糾正消極或不良行為。如果孩子的表現(xiàn)太糟糕,危險性很大,太不像話,家長可以數(shù)1后直接數(shù)3,然后宣布懲戒措施:“關(guān)5分鐘禁閉,另外再加15分鐘,是對你嚴重冒犯媽媽的處罰?!边@里強調(diào)一個是數(shù)數(shù)字要果斷,中間停頓不能過長,不能讓孩子感覺出家長實施懲戒有絲毫的猶豫,停頓的過程實際也是雙方思想交戰(zhàn)的過程;二是隔離懲戒要堅決,一些父母常說:“你等著,看我怎樣收拾你!”這些話對孩子來說大多會起兩個作用:要么誠惶誠恐,要么不當回事,把父母的話早忘了,再次懲罰孩子時他都忘了懲罰的原因,無法起到懲戒作用。所以,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行為時,趕快執(zhí)行您的懲罰措施。
3、冷靜平和性原則
盧梭在教育名著《愛彌兒》中說:“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他的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結(jié)果,使你遲早有一天不能不因為無能為力而表示拒絕。但是,由于他平素沒有受過你的拒絕,突然碰了釘子,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痛苦?!痹诤⒆臃稿e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適當?shù)膽土P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維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所以隔離懲戒絕不是體罰,更不是傷害。因此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措施要求家長自始至終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孩子過于調(diào)皮搗蛋,惹是生非,家長看在眼里,氣在心上,既然某些情形難以避免,就犯不著著急上火。要關(guān)于控制情緒,不要對孩子惡聲惡氣,也不要一味說教,當孩子開始爭吵、打架、亂發(fā)脾氣時,你盡管數(shù)“1、2、3、”好了。你很快就可以使局面得到控制,制止住孩子的“消極行為”。
當孩子在隔離室大吵大鬧時,你也無須理會他。甚至有少數(shù)孩子會破壞房間設(shè)施,父母也要有心理準備,先不要急著收拾或責罵。隔離時間結(jié)束,當孩子從房間里出來時,家長更要保持沉默,面沉如水,不作任何解釋,也不用道歉,更不能說“孩子,你受委屈了”這樣的廢話!任何畫蛇添足的解釋或說教,都可能使努力前功盡棄,作為家長需要的只是保持沉默,心平氣和、態(tài)度冷靜,越平靜,效果越好。到最后會出現(xiàn)你伸一個指頭,孩子就馬上改正的地步。
4、明確性原則
在懲罰前,先對孩子數(shù)數(shù)字警告,一般的孩子在一兩次警告后就會警惕,雖然不情愿,但是他為了免除懲戒,會改正自己的行為,如果當數(shù)出3后,那就一定要實行懲罰的諾言。如果不處罰,家長今后就難以下達“命令”,懲罰也就失去了作用。同時在強制隔離前,要向孩子解釋“為什么隔離的原因,否則孩子是不懂他為什么要受罰的,懲罰的時間一到,一切便算過去,不要讓家中一整天都充滿怨憤氣息。
5、安全性原則
要選擇合適安全的地點作為隔離場所,不能讓孩子感到恐懼。我們有些家長在使用這種措施時,把孩子關(guān)在黑屋里或關(guān)在不安全的地方,這都是錯誤的, 對孩子身心發(fā)展不利,隔離年齡小的孩子,出于安全考慮,把地點選在家長視線范圍的直背椅子上,年齡大的孩子可選擇衛(wèi)生間、儲藏間、走廊、孩子自己的房間等安全場所。孩子在房間可以閱讀,可以午休,可以擺弄玩具,可以畫畫,只要他能轉(zhuǎn)移注意力,明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心情平靜下來就達到了懲戒目的。因此,對孩子的隔離更像是一種軟禁,不過隔離期間,禁止孩子做4件事情:不可以打電話,不可以有其他小朋友陪伴,不可以玩電腦游戲,不可以看電視。隔離的目的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對孩子活動的一種干擾,讓他暫時的失去某種特權(quán)和自由。
6、堅持性原則
實踐證明,“隔離”有助于孩子迅速安靜下來。當你開始實施數(shù)數(shù)字隔離懲戒措施時,孩子們會出現(xiàn)兩種情形,一種是孩子聽從于你的教導(dǎo),成為合作者,逐漸的減少這種不良行為的發(fā)生,那么家長就再接再厲地與孩子繼續(xù)“合作”;另一種情形,可能是面對懲戒,你的孩子決心與之對抗,他們會氣勢洶洶,咄咄逼人,他們要試試,你是否動真格。孩子天性總是固執(zhí)的,在因為愿望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對你的命令感到不滿時,孩子他們會使用糾纏不休、威脅、討好、撒潑、恐嚇、自我折磨、肢體攻擊等各種策略來對父母進行全方位的“折磨”,以此來試探父母的反應(yīng),改變父母的立場,達到孩子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很考驗家長的理性和耐性,只要家長堅持立場,持之以恒,保持冷靜,用不著與孩子爭吵,用不著大失風度地尖聲喊叫,甚至拳腳相加,只要堅持,孩子就會“馴服”。
同時當家里有客人朋友時,小孩更容易變得囂張,如果父母退縮,孩子就會認為,只要有別人在場,他們就可以“逍遙法外”。
此時作為家長必須以實際行動,打消他們這種虛妄的念頭,堅決果斷地運用方法進行懲戒。
如果父母都在家,而且合作默契的話,完全可以共同參與,父母立場一致,態(tài)度如此認真,孩子只能放棄立場,迅速糾正自己的錯誤。
相鄰博客
- [勵志圖書]成就你一生的100條真理(連載一) [2008-05-13 11:19:00]
- 家長開學(xué)第二課——您懂孩子嗎? [2008-09-12 10:58:00]
- 智慧的愛,愛的智慧 [2010-07-22 15:39:00]
- 愛孩子,從生活自理開始 [2010-07-22 15:41:00]
最近訪客